你好!我是茶有道道,点击上方“关注”,我们为你分享茶文化的方方面面。
从云南普洱出发,寻访茶马古道滇藏线周围的重镇、驿站和村寨。
专题的前六篇,我们分别分享了、、、、、和等。茶马古道滇藏线专题从普洱景谷开始,沿着滇藏线一路北上,寻访西北线周围的重要城镇。我们希望通过这条世界上地势最高、山路最险、距离最遥远的茶马文明古道,了解更多茶马古道的历史文化和沿途周围的秀美风光和风土人情。今天我们还在楚雄州境内,今天带大家去姚安县的光禄古镇。
01 姚安的历史和文旅资源
姚安山川秀美、物华天宝,素有“一座姚州城,半部云南史”之称,还有“花灯之乡”、“梅葛故里”、“文献名邦”之誉。姚安县是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下辖的县之一。县境位于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西北部,东邻牟定县,南枕南华县,北接大姚县,西与大理州祥云县隔一泡江相望,总面积1803平方千米。 姚安县县城距昆明230公里,距楚雄75公里,距四川省攀枝花市190公里。
航拍姚安县远景
姚安县美丽乡村和田园风光
今天的姚安,在古代是西南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是中原进入滇池和洱海的咽喉要道,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历代王朝均在此设路、府、州、县,并选派名流贤士镇守其邦。
“姚”来源于“姚州”。“姚州”来源于“武德四年,安抚大使李英以此州内,人多姓姚,改置姚州”。元取乱极思治,长治久安之意,置姚安路军民总管。先秦为古滇国地。
汉武帝元封二年始置弄栋县,为益州郡所辖的二十四县之一。唐朝设姚州都督府,管辖今滇西、川南、黔西大部地区,史称“三川之门户,南诏之中枢,滇中之锁钥”。宋朝时期,姚州为大理国的八大名府之一。元朝升为姚安路,设姚安路军民总管府于光禄,领姚安、大姚等地,直至明太祖1382年设立姚安军民总管府,其府城及政治中心才逐渐南移至今姚安县城。清初沿袭明代建制,至雍正七年实行“改土归流”,裁府归州,隶属楚雄府。
民国2年(1913)3月,由姚安县析置盐丰县,县治设于白盐井;同年4月,迤西道改为滇西道,姚州改为姚安县,属滇西道;民国3年(1914)6月,改滇西道为腾越道(驻腾冲县),姚安县属之。民国十八年(1929),废腾越道,姚安县直属省。民国35年(1946),属第八行政督察区,姚安县为公署驻地。1949年后属楚雄专区。光禄原系官名,秦时为郎中令,南诏大理国及明朝先后对姚州高氏土官加封光禄大夫、光禄少卿,后人将其官职与地名相通而得名。
光禄古镇 姚安路军民总管府
姚安地形地貌为四周崇山峻岭,中间平畴广川。面积119平方公里的姚安坝子是一个典型的高原盆地,为楚雄彝州最大的坝子,有“滇中粮仓”之美誉,蜻蛉河由南向北从坝子中央流过。姚安县野生种植植物、菌类、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药材、水果品种繁多。姚安物产丰富,农副产品有三角糯米、山药、百合、菖河蜂蜜、藕粉、乳鸽、套肠、茯苓、天然野生食用菌、山菜等地方特产。
姚安现有省州县三级文物保护单位15个,主要风景区、旅游点17个,分布于全县12个乡镇,其中以坝区乡镇较为集中,自然景观及人文景观有2处古迹胜点。姚安县主要景点有德丰寺、龙华寺、洋派水库等景点。
能感受姚安厚重历史文化的地方,还有姚安县博物馆和姚安县文化馆。在博物馆,你可以参观云南八大名碑之一的德化铭碑、高奣映石狮、高奣映铜卧像以及众多馆藏文物图片展和姚安历史文化名人高奣映书画展;在文化馆非遗展厅,你可以欣赏姚安民族文化表演。千年历史的积淀,让姚安形成了丰富、独特的文化,彝族梅葛、姚安花灯、坝子腔等民族民间音乐独具特色,2008年被国务院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扩展项目名录。
姚安彝族文化表演
“梅葛”是彝族人民世代相传的一部创世史诗,被视为彝族的“根谱”,在社会学、民族学中被视为“人类起源说”。最早发源于姚安县官屯镇马游坪彝村,并在附近的黄泥塘、三角、左门、大河口等彝家山寨广为传唱,成为金沙江中上游彝族聚居区风情浓郁、古朴神秘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遗产而备受关注。
梅葛传承人在演唱梅葛
马游坪彝村彝家刺绣服饰
随着“梅葛”的知名度越来越高,马游坪这个古朴神秘的彝族村寨也被更多人熟知,先后被列为云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彝族传统文化保护区、中国彝族梅葛文化生态保护区、中国彝族梅葛文化传承地和民族文化名村、云南省民族民间工艺品示范村,文化氛围浓厚、地方特色鲜明。
这里独具特色的梅葛文化、传统民俗、古朴村落、彝家美食和刺绣服饰令人惊叹。在马游村彝族群众中,每逢民族节日、婚丧嫁娶、起房盖屋,男女老幼都会围聚在篝火或火塘旁,弹三弦奏芦笙唱梅葛,通宵达旦。来到马游坪,春可赏油菜花,夏季可采野生菌,秋天处处瓜果飘香,冬天火塘旁边话家常。
姚安花灯表演
“姚安花灯”演出通常在春节期间,由农民艺人组织玩灯班子到各村各户去表演。表演多为由打岔人先唱祝词,然后拉花,再演出折子戏。在演出中都有锣、鼓、钹、小锣、笛子、二胡、月琴、三弦等乐器伴奏,并在行进中或耍龙或耍狮子,形式欢快活泼,极具地方特色。
坝子腔民歌
“坝子腔”是姚安坝子春耕栽种期间的民歌,是劳作之中的即兴演唱。一段优美的坝子腔,往往可说一件事、讲一个人、论一个理。曲调婉转缠绵、如诉似泣,极具感染力。
姚安县主要旅游景点德丰寺
德丰寺位于县城栋川镇德丰路,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明永乐二年,系三重堂古代建筑群,与北京故宫为同时代建筑,是云南省现存明代斗拱建筑中最为完整的一座。寺内保存的德化铭碑,刻于宋大理国元亨二年(公元1186年),为云南八大名碑之一。该寺现为博物馆馆址,馆内保存珍贵历史文物600余件,品种、数量、质量均为全州之冠。
德丰寺
圆鹤山“飞来寺”
圆鹤山“飞来寺”距县城40公里,位于弥兴镇大苴村境内崇山峻岭之中,背靠群山,三面环水相抱,地势巍峨雄伟,因山形似白鹤,呈展翅欲飞之势,故名“圆鹤山”。圆鹤山“飞来寺”建于明代(公元1466年),其寺随山势起伏而建,殿宇布局严谨壮观,造型别具,属古代宫殿式翘角建筑,整个建筑金碧辉煌,至今流传着“塘福一道英武关,不上鸡足下鹤山,圆鹤仙境似天府,白鹤展翅眺四方”的民谚,是滇西南除鸡足山之外的第二大佛教旅游胜地。
德化铭碑
德化铭碑是云南省八大名碑之一。该碑一石三刻,阳面镌《大理国上公高逾城光再建弄栋华府阳派郡兴宝寺德化铭并序》;碑侧镌《褒州阳派县稽肃灵峰明帝记》。碑文叙述了兴修兴宝寺经过,颂扬高氏动德及祭祀稽肃山神之盛典。两文书法竣整劲秀,骈散精练,堪称书文并茂的宋代名碑,是研究高氏世系和大理国官制的重要实文依据。
碑阴为《重修阳派兴宝寺续置常住记》,为元宣光六年(公元1376年)撰刻,记述了兴宝寺繁盛的规模。德化铭碑的碑额,饰以精美的四臂佛母浮雕,通碑庄重典雅,不失为宋元时期碑刻精品。现为云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文峰塔
文峰塔建于明隆庆三年(公元1569年),高约三十米,呈六方形,九级空心。由塔基、须弥座、塔身三部分组成,全部由砖块支砌而成,用十字木架于其内,可供人攀登上下。是该县现存唯一古塔,现为楚雄州文物保护单位。
姚安文峰塔
李贽桥
姚安的朋友说,你这个福建人去姚安一定要去看看李贽桥,因为这个桥是你们福建官员倡导修建的。李贽桥又名连厂桥,位于官屯乡涟水河上,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通往迤西的必经之路。为万历五年(1577年)姚安知府李贽苦于夏季,洪水暴涨,不利于商旅往来而倡建。后人为了纪念李贽造桥的功绩,此桥又名李贽桥。李贽桥全长30米,宽6米,系双孔砖石结构,每孔跨径8.6米。清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3年)邑人李春灿、陈飞雄重建,现为姚安县文物保护单位,修有李贽桥碑记。
李贽桥碑记
李贽桥
明朝万历五年至八年(1577-1580年),李贽以南京刑部尚书郎之衔,被贬入滇,出任姚安知府。这位出生在福建泉州府的明代著名的思想家以“务以德化民,不贾世俗能声”为原则,立志为百姓办实事、办好事。李贽在姚安任职三年,治政有方,政绩不凡,组织修建李贽桥就是其中一件。李贽初到姚安,就自题两幅楹联于府衙两侧,表述他的施政思想:“从故乡而来,两地疮痍同满目:当兵事之后,万家疾苦总关心。”和“听政有余闲,不妨甓运陶斋,花栽潘县;做官无别物,只此一庭明月,两袖清风。”
当时,朝廷上下,大小官吏贪污成风,对百姓巧取豪夺,造成怨声载道。李贽十分严格地约束自己,不以权谋私。言行一致,替姚安百姓办实事。李贽在姚安任职三年,治政有方,政绩不凡。涟水河上的李贽桥,已成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历史丰碑。在当时,李贽造桥,开通了南方陆地丝绸之路,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至今,这座桥仍为两岸人民必经之途。
人物生平:李贽,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号卓吾,别号温陵居士、百泉居士等。嘉靖三十一年举人,不应会试。历共城教谕、国子监博士,万历中为姚安知府。旋弃官,寄寓黄安(今湖北省红安县)、湖北麻城芝佛院 。在麻城讲学时,从者数千人,中间还有不少妇女。晚年往来南北两京等地,最后被诬下狱,自刎死于狱中。李贽在社会价值导向方面,批判重农抑商,扬商贾功绩,倡导功利价值,符合明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要求。其重要著作有《藏书》《续藏书》《焚书》《续焚书》《史纲评要》。他曾评点过的《水浒传》《西厢记》《浣纱记》《拜月亭》等等,仍是至今流行的版本。 李贽的一生充满着对传统和历史的重新考虑,这也是明朝后期社会思想变革的一个聚焦般的体现。
云南姚安 李贽铜像
2006年,姚安有识之士倡议社会各界人士捐资筹建李贽铜像,先后有30多个单位、4700多人捐款。至今,李贽铜像神态安详,巍然屹立在姚安县城梅葛广场,算是这座小城的一个地标。
洋派水库
洋派水库距县城3公里,始建于元初,原称洋派淜,属楚雄州最早的水利工程。1954年扩建重修,始称洋派水库。现坝高18.5米,堤长236.2米,设计库容3800万立方米。兼具蓄水防洪旅游三重功能。近40年来,在库区集雨范围封山育林,增设了许多综合设施。
弥兴水箐森林公园
弥兴水箐森林公园位于姚安县弥兴镇,距县城27公里,景区范围面积700公顷,其中原始森林560公顷,人造林140公顷,为姚安县保护较好的原始林区之一。林区内建有距今200多年历史的龙泉寺,现属州级自然保护区。区内有各种珍稀动物近20余种,各种植物近百种,野生花卉数十种。景区较集中的三潭一坝一池,水清如镜没有污染,乘车可直达保护区腹地。
02 光禄古镇的历史
“一座姚州城,半部云南史”。这个说法源于姚安历史上一个很牛的高氏家族。它在云南历史上成就了延绵了700年的官场传奇,纵跨宋、元、明、清,而且都是历代王朝地方政府的重臣。因此,而光禄古镇也就成为了云南盛极一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云南历史上占有重要历史地位。光禄古镇位于姚安县城北部,距县城12公里,古称弄栋城,又名旧城。这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早在西汉时(公元前109年)就设弄栋县,城址在现光禄旧城村。唐代设姚州都督府。宋代为大理国的统矢府,是大理国的八大名府之一。
新建的光禄古镇入口城门
光禄古镇承流宣化牌坊
小知识:在很多古城会有一些写着“承流宣化”牌坊,那么承流宣化是什么意思?大意是承接良好的历史传统,宣扬传布君王的恩泽以教化百姓。意指官员应教化百姓向善。最早是汉代董仲舒提出的,承流:用大白话讲就是广招人才,使知识分子归心朝廷;宣化,就是使老百姓安居乐业。
姚安县的光禄古镇是大理国相国高氏发祥地。大约从唐代起,高氏家族就开始在这里行使统治,虽然名称各异,但府治都在原地修建,连续驻守达20余世。在高氏职位世袭者中,其子孙也不乏忠君报国的仁人志士,如誓死效忠明朝被斩于昆明五华楼的高泰祥,以及后来的大学者高雪君等。高氏家族在云南前后历经54世,直到清雍正七年(1729年)才因“改土归流”,被迁移江南。随着原住居民陆续被迁出,光禄小城日渐被冷落。至此,姚安军民总管府伴随着高氏家族,沿袭了26世,时间达700余年。
土司制度是元、明、清各朝在少数民族地区,通过分封地方首领世袭官职,以统治当地人民的一种特殊政治制度。在元代,“路”是高于“州”的特殊行政级别。元文宗天历年间的一天,世居当地的豪门望族高氏39世高武德入觐朝廷,见到了皇上,文宗皇帝对其世代忠孝大加赞赏,将州升格为路,颁诏高氏后人高钧明任总管,并授武德将军,直属云南行省,子孙世袭。历史上的光禄人杰地灵,名人辈出,曾有“九爽七公八宰相,三王一帝五封侯”的政治传奇和“一门出五举,三步两道台”的历史佳话。
光禄古镇
光禄古镇传统民居
有着强大政治智慧的高氏家族渊源久远,但并不是地道的云南人。据最新发现的高氏族谱记载,高氏始祖高翔祖籍江西吉安府,后随诸葛亮南征入云南,此后世代繁衍。公元973年,通海节度使段思平起兵讨伐杨干贞,高氏第二十八代高方鼎力相助。段思平建立地方政权大理国后,封高氏为岳侯,领地遍及云南大部地区。大理国第十二代国主段廉义被权臣杀害,又是高氏后人帮段氏平定内乱。在大理国时期,高氏权重一时,段氏还曾将王位让给高氏后人高升泰。高升泰死后,才又还位于段正淳。
02 光禄古镇主要历史建筑和景点
姚安路军民总管府:在姚安县龙华山下的光禄古镇之西,坐落着一片气势恢宏的古代建筑。这片叫做姚安路军民总管府的建筑,俗称高土司衙门,由门厅、过厅、正堂三重堂组成。门厅面阔五间,进深四间;正堂面阔五间,进深四间,均单檐布瓦,正堂檐下有计拱装饰。正堂过厅两侧各有两厢,使整个建筑成为两个四合院,紧紧相连,成为一个整体。庭院深深,绿树青苔半夕阳,如此规模及气势的屋宇落脚于这个小镇,让人不禁对光禄古镇历史心生好奇。
姚安路军民总管府
航拍光禄古镇
航拍的姚安路军民总管府
姚安路军民总管府的勤勉堂
光禄古镇回型街:来到光禄古镇,你可以漫步古镇回型街。参观“三步两道台”历史文化名人故居和姚安路军民总管府;在军民总管府勤勉堂亲身体验情景剧《县衙审案》,在滇中国学院雪君讲坛体验国学讲座;参观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龙华寺,聆听大理国宰相高泰祥女儿——菩提女的传奇故事,看看那些精美的木雕、石雕、砖雕,为明代旅行家徐霞客到此游历看到的美景而流连忘返。
光禄古镇回型街
光禄古镇
光禄古镇屋前的水道沟渠
古镇的街道呈“坤”字回型街布局。回型街在东南西北“四关”之内,呈框形布局,循环通达,在当地有循环往复之理、有轮回之意,暗藏自然法理。部分街面还保留以前青石板和屋前的沟渠。两旁多是二三层砖木结构的民居,白墙、石雕、木质雕花门窗、青瓦等沿明清风格。徜徉在古镇的街巷里,斑驳的墙头和空气中弥漫的古朴气息,都让人产生一种时光错乱之感。
光禄古镇夜景
光禄古镇传统民居
光禄古镇节日气氛
光禄千亩荷塘:姚安有“荷城”的美誉,盛夏时节走进姚安光禄古镇,荷花盛开的千亩荷塘格外引人注目。远远望去,肥大的荷叶绿汪汪一片,亭亭玉立的荷花随风摇曳生姿,呈现出“莲花千姿弄古城,盆地碧绿万顷田”的壮观美景,让人流连忘返。
光禄千亩荷塘
荷塘内建有观赏栈道、观赏亭,漫步其间,看碧绿的荷叶挨挨挤挤,星星点点的荷花嫣然摇动,在绿叶的陪衬下,如落入凡尘的仙子,美得不可方物。空气中飘着淡淡的荷花幽香,让人忍不住轻嗅。观赏荷花的最佳时间在七月中旬至八月中旬。现在荷塘内已有少量荷花悄然绽放,初开的荷花如娇羞的少女,虽无百花争艳那番热闹,但别有一番清丽脱俗的景致。
古镇民居广场也是当地人家丰收晒场
高雪君祠:位于姚安路军民总管府旧址北面,这幢中西合璧的“法式”建筑,建于1936年,其建筑结构严谨,规模宏大,原为高复亨私宅,后捐出作“高雪君祠”(雪君为高奣映字)。2005年8月23日,被楚雄州人民政府列为第二批州级文物保护单位。
中西合璧的高雪君祠
高雪君祠全景
龙华寺:本名活佛寺,原址为卧佛庵。位于姚安县城北10公里的光禄山,是姚安境内建筑规模最大,保存较为完整的一座古建筑群,也是历史积淀最深,文化内涵丰厚的历史文化瑰宝,是云南最古老的名刹之一。寺内寺外景观优美,古木参天,为休闲观光的理想场所。该寺始建于后唐天佑年间(公元904—907年)。据寺碑所记,该寺“因神僧出现从方外以寻来,夜半辞行将天王而引去,由斯灵迹之显,然遂称其刹为活佛”。
姚安龙华寺
龙华寺原址名卧佛庵,始建于公元907-923年(即后唐天祐年间,蒙诏世隆时期)据清郡人河南光山县蔡龙松所撰《重修龙华山活佛寺碑记》载:“一日夜间,因有神僧到此拜佛,半夜即去,由此,大理僧人知聪即结庵于此,勤修戒律,开山创寺,后人称为古刹。” 在明人初期宗风大盛时,寺内名僧师徒达700余人,是当时川、滇、缅甸乃至印度的一大佛教胜地。
活佛寺大雄宝殿东亚大雄
活佛寺,是云南境内规模较大、保留较完整的千年古寺,至今仍保留着完整的宫殿式建筑群格局,除正殿外,有两厢、两耳、四轩、钟鼓楼及回廊等大小118个房间。大雄宝殿内有精雕彩绘的佛龛、三世佛盘座的莲花宝座像、东亚大雄四个大字为克勤郡王亲笔所书,大雄宝殿正面均为雕有云朵、莲花汉白玉围栏护住。
位于县城北12公里的光禄镇西山,形如游龙盘旋,山仞重峦突兀,此山民间称龙华山。龙华山,郁郁葱葱,栗树、茶树、菩提树、苍松翠柏,竞相耸立,高峻挺拔,龙华寺就在险峻的丛林之中。
03 姚安高泰祥和女儿菩提女故事
姚安一直流传着高泰祥的民族气节和小女菩提的故事。高泰祥,应该是高氏家族第三十五代传人,即高升泰的第九世孙,是大理国的末代相国。大家知道,大理国作为一个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地方政权,能够在西南边陲立国三百五十多年,不是因为国力有多么强大,而是因为大宋王朝的认可,加之域外国家更加软弱,所以,大理国虽然也有自己的军队,但主要功能是国内平叛而不是防范外来势力。对于这样一支防御性质的军队,哪里是进攻型军队的对手!蒙古大军正好是能够轻松横扫欧亚大陆的军队,对付大理国,简直就是小菜一碟。
菩提女佛龛
公元253年,面对忽必烈率领的蒙古大军,国王与相国双双离开太和城,分头到昆明和姚州招募救兵。相国高泰祥奔回姚州,为尽快募集兵力,马不停蹄四处奔走。他明明知道,面对蒙古铁骑,国运已经到了尽头,可还是要不可为而为之,尽的,就是臣子之心。结果也正是如此。还不等他将招募之兵聚齐,便成了蒙古追兵的俘虏,被带回大理。此时的忽必烈虽然还只是一个蒙古军队的元帅,但有雄心壮志,广揽人才,尤其对那些治国理政的佼佼者,自然是要力争为己所用的。对于高泰祥的处置,大体上用了后来对待文天祥的办法。即先是反复劝降,甚至不惜委以高官厚禄,不能凑效,才不得已下令处决。
据说,这一天,高泰祥被逮到太和城的五花楼下。行刑前,高泰祥则大义凛然,慷慨赴死,临刑时,大声呼喊道:“段运不回,天使其然,为臣陨首,吾事毕矣”!神奇的是,这个时候,正是正午时分,忽然愁云密布,雷电大作,风沙惨淡,见此情景,围观的人群,无不掩面而泣。忽必烈也深受感染,赞扬高泰祥确实是一个值得敬佩的忠臣,下令收尸厚葬,还看望了遗孀高氏,指着高氏怀中的一双幼儿,嘱咐手下人,说:“此忠臣之后,宜善视之”。
高相国有个女儿名叫菩提女,战乱中逃难来到龙华寺,眼见着国家消亡,父亲被杀,家人离散,便将随身携带的九颗菩提子种植在寺庙周围,并许愿“九子花开,家人团聚”,籍此了结一切凡念,然后皈依佛门,清灯孤影,终日与佛为伴,不知不觉,光影荏苒,菩提已经长成大树。当时姚州发生了洪灾和瘟疫,百姓流离失所,民不聊生,七公主冒死上书朝廷,为民请愿,用尽办法帮助受苦受难的老百姓。她在龙华寺出家为尼,潜心修佛,以德为先,教化百姓,在她的教化影响下,姚州老百姓积德行善,民风淳正。
这一年,正是菩提花开时节,刚上任姚州守高琼,要在龙华寺举办祈福大会。消息一经传开,分散异地的高氏兄弟和亲友,一起前来的菩提女的母亲,大家便不约而同地前来参加大会。当看到端坐高台讲经说法的菩提女时,虽然年过已久,一时已难于辨认,但凭直觉,母亲段氏情不自禁地大呼了一声“菩提女”。这是一声久违了二十多年的称谓,只有家人才会这么称呼。菩提女浑身一颤,奔下台来与母亲抱头痛哭。随后,失散的兄弟们也先后相认。终于,母女相认,分散多年的家人终于团聚。正当这一群兄弟沉浸在喜悦中的时候,至此,菩提女了却心愿,修成正果,当即坐化成佛,了无牵挂地驾鹤西去,脸上毫无一点尘嚣。
已成为姚州土官的高琼,怀着崇敬和怀念之情,翻修和扩建了龙华寺,将原名卧佛庵改名为活佛寺。又在活佛寺过厅与正殿之间,开挖一方池塘,上方建一佛龛,佛龛之上,敬立一尊菩提女塑像,以供后世瞻观与祭拜。
民国初年,重修龙华寺,在菩提女塑像两旁,由赵鹤清撰,马驷良书对联一副,叫做“灭国痛流离,视元段兴亡,帝业侯封成泡影;出家全孝义,参法王得度,名山佛子铸金身”,同为邑人的赵子骍也在龙华寺正门背面题写联语:“到此方知官是梦,前生安见我非僧”。正是有了菩提女的事迹和高琼的祈福大会,姚安地区经过代代相传,竟然形成了今天的一种习俗,就是每年农历二月八日,都要举办龙华盛会,简称为二月八龙华会。
现有新编古装花灯剧《菩提女》,共有一幕八场,以姚安光禄古镇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龙华寺——菩提女的故事为主线,紧扣历史发展脉络,讲述了姚安县历史文化传承中一个影响深远、家喻户晓的故事。《菩提女》由姚安县农民戏剧家协会原会长昝方才编写,参演的演员全部来自姚安县农民戏剧家协会,都是非专业演员。姚安花灯早已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菩提女》巧妙运用了姚安坝子腔、姚安莲花落、姚安翻腔、小邑拉花和歌舞表演唱等形式,全面展示了姚安花灯的丰硕成果,美轮美奂的舞台场景吸引了全场观众,随着剧情的延伸和完美呈现,观众的情绪更加激越和投入,广大花灯迷也享受到了属于自己的盛宴。
04 光禄古镇美食和土特产品
姚安县光禄席草箐出产的食用条山药,该品种粗长,个大,亩产量大,容易煮粑,吃起口感细绒,较糯香甜,深受消费者喜爱;其次是姚安县官屯镇连箭厂出产的本地山药,它是本地老品种,它由于出粉率高而出名,被当地人用于做山药膏、山药粉等减肥产品而被消费者接受。光禄古镇由玫瑰花制作的鲜花饼带有玫瑰花香,十分美味。
姚安山药
玫瑰花饼
姚安的其它特产有莲藕、莲子、菖河蜂蜜、姚安套肠、姚安封鸡、乳鸽、野生菌、荷花宴、藕粉、玫瑰酿等。
臭豆腐砂锅米线必须用特制砂锅烧煮
臭豆腐砂锅米线
臭豆腐砂锅米线是姚安一道家喻户晓的特色小吃,因风味独特、味美鲜香,被很多人喜爱。选用姚安臭豆腐作为原材料,加上水嫩的姚安粗米线、豆酱、韭菜、酱油等,用特制的砂锅和上等的清泉水烹煮。一碗寻常的臭豆腐砂锅米线,臭豆腐状类似用于腌制腐乳的发酵豆腐,但实际上比这类臭豆腐要软一点,味道也相对淡一些,煮米线的汤得用骨头熬制出来的高汤。臭豆腐砂锅米线是云南楚雄地区一道家喻户晓的特色小吃,许多地方都可以找到这样专门的臭豆腐砂锅米线店。喜欢臭豆腐的小伙伴,来姚安一定要来这么一锅享受一下。
温馨提示:
交通指南:光禄古镇距昆明230公里,距楚雄75公里,距四川省攀枝花市190公里,适合自驾游。昆明西部/西北部客运站,姚安/大姚方向大巴车至光禄古镇下车,运行时间10:00-18:00;目前南华动车站是距离古镇最近的铁路交通枢纽,公交转城乡巴士1小时内可直达,运行时间10:00-18:30。
古镇不收门票,姚安路军民总管府门票10元。全国医护工作者凭本人证件均可享受景区门票免费
景区停车、餐饮、住宿都很方便,有高府林苑、张家大院等特色民宿客栈可供您选择。
云南的古镇有很多,但是被冠以“一座姚州城,半部云南史”的就唯有姚安光禄古镇。作为云南的千年历史文化名镇,它就像云南千年变迁的刻录机,它记载了大理国的兴衰,也留下了高氏家族的辉煌。走进光禄古镇,就会发现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藏着云南历史的一个故事。
《寻访茶马古道滇藏线系列》导航
第1篇: 第2篇:
第3篇: 第4篇:
第5篇: 第6篇:
第7篇: 第8篇:《姚安的光禄古镇》
下一篇我们继续停留在楚雄州,前去探访南华县的英武古驿道和沙桥驿。
【茶有道道头条号——寻访茶马古道专题】
从云南普洱出发,探寻茶马古道(滇藏线)沿线重镇和驿站,我们将为大家分享景谷(香盐井)---镇沅(恩乐镇)---景东(清凉老街)---楚雄(炼象关和子午镇、黑井古镇和琅井村、中和老街、石羊老街、光禄古镇、南华英武古驿道)---南涧---祥云(云南驿)---大理(下关)---剑川---丽江---香格里拉(中甸)---德钦---至拉萨。
#茶有道道# 为你传播茶文化的方方面面
申明:部分文字图片来源于网络,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纠错改正
茶有道道头条号小组:编辑:阿丘 审核:小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