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幕遮》的原文与主旨

人气:463 ℃/2023-08-23 00:02:51

在众多《苏幕遮》词作中,尤以宋时范仲淹的《苏幕遮·碧云天》最为著名,全词低徊婉转,而又不失沉雄清刚之气,是真情流溢。原文:

《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依。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主旨:此词抒写乡思旅愁,以铁石心肠人作黯然销魂语,尤见深挚。

译文:

白云满天,黄叶遍地。秋天的景色映进江上的碧波,水波上笼罩着寒烟一片苍翠。远山沐浴着夕阳天空连接江水。岸边的芳草似是无情,又在西斜的太阳之外。

黯然感伤的他乡之魂,追逐旅居异地的愁思,每天夜里除非是美梦才能留人入睡。当明月照射高楼时不要独自依倚。端起酒来洗涤愁肠,可是都化作相思的眼泪。

词义

《苏幕遮》词牌,原本是指从古高昌传来的“浑脱”舞曲。“浑脱”是“囊袋”的意思。据说,跳舞时舞者用油囊装水,互相泼洒,唐人称之为“泼寒胡戏”。表演者为了不使冷水浇到头上、脸上,就戴上一种涂了油的帽子,高昌语叫“苏幕遮”,因而乐曲和后来依曲填出的词就被称为《苏幕遮》了。《苏幕遮》是唐玄宗时教坊曲名,来自西域。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四仄韵。

赏析:

上片描写秋景:湛湛蓝天,嵌缀朵朵湛青的碧云;茫茫大地,铺满片片枯萎的黄叶。无边的秋色绵延伸展,融汇进流动不已的江水;浩渺波光的江面,笼罩着寒意凄清的.烟雾,一片空濛,一派青翠。山峰,映照着落日的余辉;天宇,连接着大江的流水。无情的芳草啊,无边无际,绵延伸展,直到那连落日余辉都照射不到的遥遥无际的远方。

下片直抒离愁:望家乡,渺不可见;怀故旧,黯然神伤;羁旅愁思,追逐而来,离乡愈久,乡思愈深。除非每天晚上,作看回乡好梦,才可以得到安慰,睡得安稳。但这却不可能,愁思难解,企盼更切,从夕阳西下一直望到明月当空,望来望去,依然形单影只,莫要再倚楼眺望。忧从中来,更增惆怅,“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然而“举杯消愁愁更愁”,愁情之浓岂是杜康所能排解。“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意新语工,设想奇特,比“愁更愁”更为形象生动。

周邦彦《苏幕遮》原文

每日一诗:苏幕遮 周邦彦

苏幕遮 周邦彦

燎沈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这是宋代词人周邦彦创作的一首小令,寥寥数语抒发了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上阙写景,勾画了作者在夏日的早晨所感、所听和所看;

下阙抒情,借用五月的江南、渔郎的轻舟来表达思乡之苦。词中最为巧妙的是词人笔下的荷花,一句“一一风荷举”,动态可掬。在你眼前会映出一面荷塘景像,清圆的荷叶,叶面上留存的雨珠逐渐地干了,一阵风来,荷叶儿一团团地舞动,用一“举”字,让全词立了起来,动景如生,描绘出荷花亭亭玉立的姿态,被王国维《人间词话》评为“真能得荷之神理者”,为写荷之绝唱。

在下一片段又以荷花收尾,乘一楫小舟梦回故乡的荷塘,前后呼应,构思巧妙。

推荐

首页/电脑版/网名
© 2025 NiBaK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