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太平湖导游词范文

人气:222 ℃/2023-02-22 19:08:49

安徽太平湖导游词要怎么写呢?一起来看看小编的今日分享吧。

安徽太平湖导游词包括三个部分,首先介绍一下太平湖的历史背景和地理环境,让大家对太平湖有个简单的了解。然后详细介绍太平湖的特色,比如太平湖的历史文化、故事和太平湖的建造和规模等。最后呼吁大家爱护太平湖的环境,并欢迎大家下次再来参观。

安徽太平湖导游词1

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您光临太平湖。

太平湖是安徽的人工湖,也是自然生态维护的绿色风景胜地。来自繁华都市的客人称太平湖为“天然氧吧”,到此考察的世界旅游组织专家则称太平湖是“地球上最纯净的绿色家园”。太平湖在解放初期还是一条流了五千年的大河,河的两岸是山城古镇,河的下游便是有名的青弋江。1957年,原苏联国家承诺援助中国修筑100个水利工程,修建陈村水库便是其中之一。陈村水库在太平县(也就是现在的黄山区)与泾县交界的地方,当时一同设计修建的还有浙江的新安江水库。如今新安江水库成了千岛湖,陈村水库改名成太平湖。太平湖在1970年建成并开始蓄水,在此之前,搬迁了两座县城,一座是原太平县城,一座是石台县城,原来河流两岸的居民都搬迁移民到别处去了,古老的集镇被淹没水底,成了湖底老街。就这样,流淌了几千年的河流转变成现在年轻秀丽的太平湖了。

太平湖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位于黄山北麓、九华山东南,是镶嵌在黄山与九华山之间的一颗明珠,黄山的仙水和九华山的佛水,汇成了太平湖的圣水。太平湖水域面积为88.6平方公里,为杭州西湖的17倍,最宽处有6公里,最深处有70米,平均水深40米,属国家一级水质。诗人朔望曾这样赞美过:“天池无此亲切,太湖无此幽深,三峡无此青翠,漓江无此烟云,富春无此高寒,西子无此胸襟,乾隆无此眼福,江南无此水程。”太平湖除了保持着原有的灌溉、发电、水产养殖等功能外,近年来在旅游业上发展很快,确立了“两山一湖、绿色之旅”的线路和品牌,很受海内外喜山乐水游客的青睐。太平湖交通便利,合肥—铜陵—黄山高速公路正在建设。景区内修建有多家宾馆,为光临太平湖的各界人士提供了舒适优雅的住宿环境和疗养休养的宁静场所。太平湖的中心湖区开发有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得益彰的景点——八卦城、猴鹿岛、龙窑寨、太平湾,另外太平湖还设有多种游乐项目:多功能限深泳池、牵引飞伞、牵引滑水、水上摩托等。由于时间仓促,我们今天只能去……

当地政府在开发旅游资源的同时,着力保护太平湖的生态资源,1992年,太平湖景区内的森林资源被列入国家森林公园的范畴,1996年,又被国家环保局列为全国的旅游型生态示范试点。2001年,又被国家水利部命名为首批全国重点水利风景区。目前,太平湖景区森林覆盖率达95%,野生动物300多种,植物800多种。

大家来到这里,除了欣赏太平湖山青水秀的风光,可能也想对太平湖所在地黄山区有个大概了解,在此,我向你们简单介绍一下。黄山区位于皖南山区的中心,黄山154平方公里的风景区全部坐落在黄山区版图之内。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繁衍生息。唐天宝十一年(752)设立太平县,太平县名沿袭了一千年,1983年12月国务院批准设立县级黄山市,1987年撤消原徽州地区成立地级黄山市,原太平又改成黄山区。黄山区的总面积1669平方公里,人口约16.2万左右,是一个土肥水美、民风纯朴的小山城。八山一水半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黄山区为了保护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基本上没有工业和对环境产生危害的其它行业。黄山区的经济结构以旅游和林茶业为主,地方土特产品也极丰富,主要有茶叶、香菇、干蕨、笋干、猕猴桃、香榧等,这些土特产品出自大自然,没有任何污染,深受游客喜爱。太平湖还是全省重要渔业生产基地,盛产各种淡水鱼。

我们的游船现在正处于太平湖最宽的水域,电视连续剧《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北上的镜头就是在这片水域拍摄的。这里还曾举办多次国际性的体育赛事。如世界华裔华侨龙舟赛、中日摩托艇对抗赛。陵阳山对面的摩托艇学校是全国的一所摩托艇学校。26届奥运会皮划艇双人划冠军,赛前就在此进行高住低训式特殊训练,即晚上住在黄山光明顶,白天到这里练兵。在太平湖大桥未修通之前,这片水域还是连接黄山到九华山、合肥的交通要道,由汽车、轮渡运载着南来北往的客人。自从1996年11月26日,太平湖大桥建成通车后,太平湖的轮渡也就光荣退役了。太平湖大桥是独塔单索斜拉桥,全长380米,共有四个车道,在同类桥型中居亚洲第一。太平湖大桥的建成,大大缩短了黄山至合肥的距离,也为太平湖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请大家再向南看,那有一座长长的悬索斜拉桥与之相连的湖心岛,它叫白鹭洲,太平湖优良的生态环境吸引了众多鸟类在此栖居,有白鹭、白鹇、大雁、山鹰、鸬鹚、野鸭等。白鹭洲就是以岛上原来栖息着大群白鹭而得名。白鹭洲现在建有宾馆式别墅群,在白鹭洲的前沿位置,就是有名的众家山新石器遗址所在,水位比较低的时候,裸露的浅滩上随处可拾各类石器,有石刀、石斧、石矛头等,造型薄巧精致,这些石器证明了太平湖地区早在5000年前就有了人类历史文化。

请大家再看北面那座的山峰,那叫陵阳山,登陵阳山顶,向南可见黄山后山诸峰,向北则隐约可见九华山的佛光胜境,向下俯瞰是一湖晶莹澄碧的太平湖水。唐朝诗人李白在天宝十三年间曾到过这陵阳山,并留下“杜鹃花开春已阑,归向陵阳钓鱼晚”的诗句。当时诗仙是闻听汉代陵阳主簿(县令)窦子明在此山修炼得道升仙,便辗转于此,寻仙访道。李白自泾县的桃花潭溯流而上,一路上都留下很多诗篇,其中《赠汪伦》流传最广。说起这首诗,还有一个有意思的典故。相传当时泾川名士汪伦为了一睹诗仙风采,便投其所好,修书一封说“先生好游乎,我这里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酒乎,我这里有万家酒店”。于是李白欣然前往,却不见十里桃花,也不见万家酒店,汪伦解释道:“桃花开时,花瓣随水香飘十里,故称‘十里桃花’,‘万家酒店’则为一户姓‘万’的人家所开一间酒肆。”虽然汪伦的自圆其说有些牵强,但他的真情实意仍然感动李白,故此留下了“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传唱千古的佳作。

请大家顺着我的手指看北边那一道起伏有致的山峦,是不是极象一位安祥入睡的美人?这位睡美人体态丰盈,素面朝天,轻轻枕着水乡的温柔,在一个千年的梦中等待唤醒她的王子。我们太平湖素有“黄山情侣”的美称,既是情侣,自然有定情之物,大家看那湖岸处与碧水相衔的地方有一道金黄色的带子,恰似姑娘颈项上戴着的金链,这金链想必就是黄山赠于他的姑娘——太平湖的定情物了。

“湖山好处便为家”这句话,是“五四”时期与冰心、林徽音齐名的女作家苏雪林所言。苏雪林女士就出生在我们太平湖畔的永丰乡岭下村。在当时的封建社会里,一个深山里的小女孩能够冲破社会、家庭的重重阻力,读了私塾之后又考进安庆女子师范,后又出国留学法兰西,凭的不仅仅是天赋智慧,还有常人所没有的坚韧不拔的毅力。苏雪林女士一生著作等身,出版有五十多本书著,代表作有散文集《绿天》、小说《棘心》、学术论著《屈赋新探》等。苏雪林女士解放后移居台湾,在台南成功大学执教50多年。1998年103岁高龄的苏女士为了了却50多年的思乡情,在学生的陪同下又回到故里,回到旧貌换新颜的太平湖,回到了仍记挂着她、等待着她的童年故居——岭下村。

太平湖象一位美丽动人的村姑,自然、朴素,藏在深山无人识,直至上个世纪80年代初来了一位笔者,他的名字叫吴象,太平湖的山水风光深深感染了了他,激发了他的太平湖“鼻祖”文章《太平湖之春》孕育而生,象春雷在全国震动很大。“太平湖是深藏在万山丛中的一块尚未雕琢的翡翠,它的湖光山色堪于黄山媲美,使黄山增辉”。爬了黄山,再来游湖,既是的休息,又有一种别具一格的享受……

1、“偎依黄山下,却似漓江水,山青水更绿,悠悠魂梦美”——当代·魏巍《题太平湖》

2、“山比五岳秀,水比太湖碧,西子见此湖,也应把头低”——当代·袁振《赞太平湖》

3、“天池无此亲切,太湖无此胸襟,三峡无此青翠,漓江无此烟云富春无此高寒,西子无此幽深,三峡无此青翠,漓江无此水程”——当代诗人 朔望

4、“这么好的湖光山色,这么丰富的旅游和特产资源,建立一个国际性的会议接待中心是完全有条件的”—— 李瑞环(前国家政协主席)

5、太平湖的自然美景,曾引起中央电视台《红楼梦》剧组极大兴趣,1984年导演王扶林带领摄制组来到这里,被这里的湖光山色深深吸引《黛玉北上》这一剧情就在太平湖上拍的,导演王扶林说:“我每天来感觉都不一样,真是好山好水看不足”。悔恨自己认识太平湖太迟。

6、中国音乐文学学会93年年会也曾在这里举办,乔羽、曹勇、阎肃、王立平、孟卫东等中国当代词作家都相继为太平湖谱写了词曲。郁钧剑、范琳琳、蔡国庆、宋祖英等歌唱家也纷纷为太平湖迷人的风光一展歌喉。

7、1997年世界华侨、华人炎黄子孙龙舟大赛也在风景如画的太平湖上举行,各级领导、许多名人、文人也来到这里,为此次大赛喝彩、加油。太平湖的山水景致令所有远道客人称奇叫绝。

中央电视台《综艺大观》节目也于1998年在太平湖拍摄了一期专场节目向全国宣传太平湖,震动很大,许多外地的游人慕名而来,一睹太平湖的风采。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好景还得名人扶。至今国内外文人墨客盛赞太平湖的作品,有据可查的达400多篇。近年来太平湖风景区高品位的旅游资源已经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从乔石、李瑞环、王光英、李铁映、吴学谦、回良玉、苏步青、赵朴初等中央领导到省委、省政府领导都先后考察过太平湖,并对太平湖的综合开发利用作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提出了“两山一湖”安徽省旅游拳头产品,带动安徽经济腾飞的战略决策。黄山区委、区政府为了配合重大决策的尽早实现于1999年5月9日挂牌成立了太平湖管理委员会,进行系统管理、开发、利用。2000年6月,安徽省四大班子领导集体调研太平湖,提出了“抓两山一湖,促旅游发展,带全省经济”的口号,将太平湖提升到与黄山九华山同等重要的战略高度。随后委托世界旅游组织为两山一湖制订规划,太平湖被定位为具有国际水准的旅游度假区。2002年11月,省旅游局邀请日本风景堂规划设计事务所为太平湖量体裁衣,《太平湖旅游度假度假区总体规划暨B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出台,太平湖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仅澳大利亚SPG集团一家就拟在太平湖投资32亿元,建设五宾馆和水上高尔夫球场等。

太平湖流经黄山区的九个乡镇,大家看那沿湖错落分布着的一些青瓦白屋,那就是我们当地典型的民居。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里的老百姓依山傍水,完全靠大自然的赐予生活着。大家看那两岸青山上成片的毛竹和林木,这便是当地的主要资源,每到冬季,就是砍竹伐木的季节,过去舒溪河两岸的壮年汉子长年在河里放竹排、木排,将这些深山宝藏从水路运送出去,现在有了运输便利的大货船,人力的劳动得到了解放,但是那种唱着放排歌,在激流中博浪前行的壮观场景看不到了。大家再看那一层层盘山绕坡的茶园,这也是当地老百姓主要的经济作物。我们黄山区的绿茶在全国闻名,明清时期就做为朝廷贡品,称“贡尖”也叫“奎尖”。的“太平猴魁”便产在太平湖中下游的新明乡。“太平猴魁”与“黄山毛峰”均列全国十大名茶之首。早在1915年美国举办的万国博览会上就荣获金奖,现在,太平猴魁为我国款待外宾的专用礼茶。名山名水育名茶,猴魁茶之所以有此殊荣与它的生长环境密不可分。猴魁茶产在海拔800米的高山上,茶园是完全自然形成和生长的,夹杂在花草灌木丛里,吸收着奇花异草的精华。沐浴在终年的云雾之中,因此而滋养出猴魁茶独特的香型和风味。猴魁茶的采制也是十分考究的。采摘只在每天日出雾散前的个把小时里,带雾采,带露归,这样,就保存了高山茶的灵气,而且,带露采回的茶叶保持着鲜活的形状,便于精选加工。猴魁茶的精选一律要符合两叶抱一芽的标准,也叫“两刀一枪”,猴魁茶的炒制烘干也完全由手工完成,茶叶做成后具有扁、平、挺、直的特点,色泽苍绿,白毫含而不露,泡上一杯,立刻奇香扑鼻,细细品上一口,顿觉神情气爽,满口生津,回味无穷。

太平湖两岸的老百姓另一个主要经济产业便是淡水网箱养鱼,太平湖的淡水鱼多达四十多种,以鲤鱼、鲫鱼、鳊鱼、鳜鱼、白鱼、银鱼为主。太平湖优质的水源为鱼类的生长提供了优良的环境。用太平湖水烧太平湖鱼味道尤为鲜美。有客人曾说:“食太平湖鱼则天下无鱼”,太平湖鱼味之鲜美细腻可说是有口皆碑的。

安徽太平湖导游词2

太平湖是安徽最大的人工湖,也是自然生态维护最佳的绿色风景胜地。来自繁华都市的客人称太平湖为“天然氧吧”,到此考察的世界旅游组织专家则称太平湖是“地球上最纯净的绿色家园”。太平湖在解放初期还是一条流了五千年的大河,河的两岸是山城古镇,河的下游便是有名的青弋江。1957年,原苏联国家承诺援助中国修筑100个水利工程,修建陈村水库便是其中之一。陈村水库在太平县(也就是现在的黄山区)与泾县交界的地方,当时一同设计修建的还有浙江的新安江水库。如今新安江水库成了千岛湖,陈村水库改名成太平湖。太平湖在1970年建成并开始蓄水,在此之前,搬迁了两座县城,一座是原太平县城,一座是石台县城,原来河流两岸的居民都搬迁移民到别处去了,古老的集镇被淹没水底,成了湖底老街。就这样,流淌了几千年的河流转变成现在年轻秀丽的太平湖了。

太平湖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位于黄山北麓、九华山东南,是镶嵌在黄山与九华山之间的一颗明珠,黄山的仙水和九华山的佛水,汇成了太平湖的圣水。太平湖水域面积为88.6平方公里,为杭州西湖的17倍,最宽处有6公里,最深处有70米,平均水深40米,属国家一级水质。著名诗人朔望曾这样赞美过:“天池无此亲切,太湖无此幽深,三峡无此青翠,漓江无此烟云,富春无此高寒,西子无此胸襟,乾隆无此眼福,江南无此水程。”太平湖除了保持着原有的灌溉、发电、水产养殖等功能外,近年来在旅游业上发展很快,确立了“两山一湖、绿色之旅”的线路和品牌,很受海内外喜山乐水游客的青睐。太平湖交通便利,合肥—铜陵—黄山高速公路正在建设。景区内修建有多家星级宾馆,为光临太平湖的各界人士提供了舒适优雅的住宿环境和疗养休养的宁静场所。太平湖的中心湖区开发有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得益彰的景点——八卦城、猴鹿岛、龙窑寨、太平湾,另外太平湖还设有多种游乐项目:多功能限深泳池、牵引飞伞、牵引滑水、水上摩托等。由于时间仓促,我们今天只能去……

当地政府在开发旅游资源的同时,着力保护太平湖的生态资源,1992年,太平湖景区内的森林资源被列入国家森林公园的范畴,1996年,又被国家环保局列为全国唯一的旅游型生态示范试点。2001年,又被国家水利部命名为首批全国重点水利风景区。目前,太平湖景区森林覆盖率达95%,野生动物300多种,植物800多种。

大家来到这里,除了欣赏太平湖山青水秀的风光,可能也想对太平湖所在地黄山区有个大概了解,在此,我向你们简单介绍一下。黄山区位于皖南山区的中心,黄山154平方公里的风景区全部坐落在黄山区版图之内。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繁衍生息。唐天宝十一年(752)设立太平县,太平县名沿袭了一千年,1983年12月国务院批准设立县级黄山市,1987年撤消原徽州地区成立地级黄山市,原太平又改成黄山区。黄山区的总面积1669平方公里,人口约16.2万左右,是一个土肥水美、民风纯朴的小山城。八山一水半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黄山区为了保护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基本上没有工业和对环境产生危害的其它行业。黄山区的经济结构以旅游和林茶业为主,地方土特产品也极丰富,主要有茶叶、香菇、干蕨、笋干、猕猴桃、香榧等,这些土特产品出自大自然,没有任何污染,深受游客喜爱。太平湖还是全省重要渔业生产基地,盛产各种淡水鱼。

我们的游船现在正处于太平湖最宽的水域,电视连续剧《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北上的镜头就是在这片水域拍摄的。这里还曾举办多次国际性的体育赛事。如世界华裔华侨龙舟赛、中日摩托艇对抗赛。陵阳山对面的摩托艇学校是全国唯一的一所摩托艇学校。26届奥运会皮划艇双人划冠军,赛前就在此进行高住低训式特殊训练,即晚上住在黄山光明顶,白天到这里练兵。在太平湖大桥未修通之前,这片水域还是连接黄山到九华山、合肥的交通要道,由汽车、轮渡运载着南来北往的客人。自从1996年11月26日,太平湖大桥建成通车后,太平湖的轮渡也就光荣退役了。太平湖大桥是独塔单索斜拉桥,全长380米,共有四个车道,在同类桥型中居亚洲第一。太平湖大桥的建成,大大缩短了黄山至合肥的距离,也为太平湖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请大家再向南看,那有一座长长的悬索斜拉桥与之相连的湖心岛,它叫白鹭洲,太平湖优良的生态环境吸引了众多鸟类在此栖居,有白鹭、白鹇、大雁、山鹰、鸬鹚、野鸭等。白鹭洲就是以岛上原来栖息着大群白鹭而得名。白鹭洲现在建有宾馆式别墅群,在白鹭洲的前沿位置,就是有名的众家山新石器遗址所在,水位比较低的时候,裸露的浅滩上随处可拾各类石器,有石刀、石斧、石矛头等,造型薄巧精致,这些石器证明了太平湖地区早在5000年前就有了人类历史文化。

白鹭洲头听风雨

请大家再看北面那座最高的山峰,那叫陵阳山,登陵阳山顶,向南可见黄山后山诸峰,向北则隐约可见九华山的佛光胜境,向下俯瞰是一湖晶莹澄碧的太平湖水。唐朝诗人李白在天宝十三年间曾到过这陵阳山,并留下“杜鹃花开春已阑,归向陵阳钓鱼晚”的诗句。当时诗仙是闻听汉代陵阳主簿(县令)窦子明在此山修炼得道升仙,便辗转于此,寻仙访道。李白自泾县的桃花潭溯流而上,一路上都留下很多诗篇,其中《赠汪伦》流传最广。说起这首诗,还有一个有意思的典故。相传当时泾川名士汪伦为了一睹诗仙风采,便投其所好,修书一封说“先生好游乎,我这里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酒乎,我这里有万家酒店”。于是李白欣然前往,却不见十里桃花,也不见万家酒店,汪伦解释道:“桃花开时,花瓣随水香飘十里,故称‘十里桃花’,‘万家酒店’则为一户姓‘万’的人家所开一间酒肆。”虽然汪伦的自圆其说有些牵强,但他的真情实意仍然感动李白,故此留下了“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传唱千古的佳作。

请大家顺着我的手指看北边那一道起伏有致的山峦,是不是极象一位安祥入睡的美人?这位睡美人体态丰盈,素面朝天,轻轻枕着水乡的温柔,在一个千年的梦中等待唤醒她的王子。我们太平湖素有“黄山情侣”的美称,既是情侣,自然有定情之物,大家看那湖岸处与碧水相衔的地方有一道金黄色的带子,恰似姑娘颈项上戴着的金链,这金链想必就是黄山赠于他的姑娘——太平湖的定情物了。

“湖山好处便为家”这句话,是“五四”时期与冰心、林徽音齐名的女作家苏雪林所言。苏雪林女士就出生在我们太平湖畔的永丰乡岭下村。在当时的封建社会里,一个深山里的小女孩能够冲破社会、家庭的重重阻力,读了私塾之后又考进安庆女子师范,后又出国留学法兰西,凭的不仅仅是天赋智慧,还有常人所没有的坚韧不拔的毅力。苏雪林女士一生著作等身,出版有五十多本书著,代表作有散文集《绿天》、小说《棘心》、学术论著《屈赋新探》等。苏雪林女士解放后移居台湾,在台南成功大学执教50多年。1998年103岁高龄的苏女士为了了却50多年的思乡情,在学生的陪同下又回到故里,回到旧貌换新颜的太平湖,回到了仍记挂着她、等待着她的童年故居——岭下村。

以上就是小编今日的分享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安徽天柱山导游词范文

安徽合肥:紫蓬山的鳞爪,一丘一壑足勾留!

作者:舒遲

气象混沌

紫蓬山,不仅是合肥的“城市山林”,也是肥西的文脉标志;对大合肥有着重要的生态保育和文化涵煦双重意义,庶几可以称为“合肥的岳麓山”。

紫蓬山(来源 | 紫蓬山风景区)

紫蓬山地处江淮分水岭,其义有广、狭之分。广义的紫蓬,约略有120平方公里,涵括清代的“三山”片区,为淮军故里。这一带崇冈峻阜间,错落有致地分布着刘铭传、张树声、周盛传等淮军将领家族的圩堡,选址都极富微地理之美、堪舆之妙。狭义的紫蓬,则仅是西庐寺坐拥的那个山头,约6平方公里。这片一袈裟之地,俗称“李陵山”,海拔不足200米,是安徽众山里的“小个子”。但,山不在高,紫蓬山却有着与合肥的名胜古逍遥津、古教***台一样悠久的历史,颇可引人发思古之幽情。

紫蓬山,相传在东汉末年曾为李典驻兵处,似与曹魏相关。然又因为山介江淮之间,自古多兵戈之事,文献极匮,常常又混沌不已。大约因此之故,晚清李恩绶在纂辑《紫蓬山志》时,也不好措手,于是“不必远引,断自有明”……明代以前,确实不好整,即使硕学如李恩绶,也不大好落笔。不过,那些琐屑的细枝末节,仿佛紫蓬山的鳞爪,也是值得一记的。这篇小稿,就有狗尾续貂之意,且不惮于贻笑大方。

《紫蓬山志》书影(来源 | 孔夫子旧书网)

不管咋样,都应该谢谢这位京口李亚白先生,是他为紫蓬山(李陵山)留下乡邦文献,使后辈登临者,不致有“文化荒山”之感。我甚至主观地认为,是否可以称作“名山”,起码得有一部山志。这个意义上,紫蓬山是幸运的。

林泉丘壑

《紫蓬山志》初辑竣于光绪乙未(1895)。在此之前,山顶的西庐寺“大山门”就已悬有一匾,由歙县籍的洪福(字海如)题额:庐阳第一名山。这位洪海如,可见资料甚少,山志载其为“典籍”,推测应是国子监典籍,也许相当于今天PKU图书馆馆长吧。洪可能是应山下周老圩主人周家谦之邀来游紫蓬山的。周也是一位雅擅书法者,匾由洪题,足见洪的笔力非孱。此匾的书写时间,当在1884-1890之间,即西庐寺获颁《龙藏全经》之后数年内。

西庐寺(来源 | 西庐寺)

“庐阳第一名山”的第一重涵义,当是指的“获颁《龙藏》”这一盛事给紫蓬山带来的知名度、美誉度。“荷哲后之洪恩”——御赐《龙藏》,还与慈禧有渊源。

今天,站在后世的角度,名山之“名”,有了更多内涵。比如,山志的纂辑、存世;比如,山中的林、泉、丘、壑;再如,今天的风景名胜区、旅游度假区、地质公园等多项荣誉的加持……无疑都给了“庐阳第一名山”以真切的支撑。

草长莺飞的二月天,是前来紫蓬山游览或礼佛的春秋佳日之一。此际的紫蓬山树木蓊郁,满目葱茏,处处春气蓬蓬,然而最养眼的却要数山顶的那一片橡树林——纯然一色的古麻栎林。树干上悬挂的保护牌显示,这片壳斗科纯林树龄逾150年。相较之下,这片橡树林树杪的颜色偏于鹅黄,要异于周遭林木的青翠,实在是显著的标识。

白云古道(来源 | 紫蓬山风景区)

西庐寺踞于山巅,有“树包寺、寺包山”的规划特色。正是这片林子,成就了紫蓬山西庐寺的这一特色。设若是寒山红叶的深秋来游,则铁干虬枝,秋意疏钟,又别有一番浑穆的道场气象,令人不忍喧哗,流连忘返。据《西庐寺善后碑记》,百多年前的晚清时期,这片树林应该是属于西庐寺的佛田、寺产,早先或为某个土著大姓(当地有卞、程、吴、刘、汪、周等)所施山场。

苟能偷得浮生半日闲,并于明净的秋色里,徜徉山中,漫无目的,纵然只是捡拾散落于草窠里的橡果若干枚,也是一件饶有清趣之事。林是旃檀,更无杂树;花为薝卜(草字头加匐),不嗅余香——光绪十二年(1886),晚清名臣李鸿藻撷取《六祖慧能禅师碑铭》中的句子,为通公塔题联,似乎是为这一片禅意之林量身定制的,暗合了紫蓬山西庐寺的周边环境。每一棵橡树都是一个世界,“似满天星斗,个个都是神,自由又互为一体地生活在一起。”——紫蓬山巅的橡树林,令人想起荷尔德林笔下的林子。

紫蓬山是有泉水的,至少是有泉脉的。山志所载的就有两处:一在千字山腰,一在李陵山东岩(又称“东崖”),为“四川井”。

千字山泉,其味甘洌。一代画僧懒悟曾为题写“枕流”二字,并勒石池畔,姑且记之为“懒悟泉”。未知泉池今已堙没否?倘源头仍细水长流,宜于左近为这位“人间懒和尚”(江上老人语)立一尊白石雕像,以纪念这位紫蓬山的故人、山泉的知音。

懒悟(来源 | 网络图片)

四川井泉水,极清澈,“土人沿为今名,亦不知其所始自”。久未修订的官方《紫蓬山导游词》里,说是与虚腹和尚有关,显然不足采信。释虚腹曾栖居芜湖广济寺,光绪初年渡江来紫蓬山,“与通元长老谈禅最契合,有终焉之志”。通元即袁宏谟,为西庐寺中兴一代始祖。

山志的修纂,释虚腹应该是策划人之一,这从李恩绶《答虚腹上人书》《与虚公书》并虚腹所作《紫蓬山志序》可一窥始末。这位高僧大德俗家为四川成都人,山志中有交待,但“四川井”与其无关却是昭然明白的。西庐寺东南,旧时有一块菜圃。四川井的存在,应是寺僧灌园艺蔬的水源。农禅并重、禅茶一味,此应系曹洞宗风。

二泉皆从石罅流出,“异于他水”。

山泉溪流(来源 | 今日头条)

江淮之间,同为大别山余脉的诸山多有泉水。譬如,八公山有珍珠泉,琅琊山有酿泉,巢湖汤山有温泉,庐江发谼山、无为轩车山等有笑泉……距离紫蓬山(狭)甚近的大潜山、龙穴山亦有泉,其中龙穴山早在北宋即以泉水著闻,时称“龙池山(泉)水”,见载于欧阳修《文忠集》等文集中。

关于泉水,对于跻身地质公园的紫蓬山而言,或是一个有研究价值的课题。

丘·壑

紫蓬山一带,有一则迴龙庙的传说,又称“五龙簇珠”——唐时,新罗人金乔觉游历庐州,见兹山形胜,拟于此地草创道场,奈何甫一打坐,地身发穰,冈陵震颤。五龙见状,亟来护持,然稍迟滞,地已陷为河陂。于是辞别而去,后来卓锡九华,为地藏菩萨。留而不得,老龙殊觉惭愧,化身为丘陵。后人感佩,为之立庙。

金乔觉(来源 | 网络图片)

迴龙庙旧址,即今位于紫蓬山东北一隅的紫蓬商业街,惜乎老地名不存。今山前的停车场附近,尚有名为“中陷塘”的水面,也是导源于此民间传说。无独有偶,据闻六安的大华山云峰寺也有类似传奇。可见,金地藏的游踪不止一处。又或许,大约这是民俗中的异文现象吧?

“五龙簇珠”,不完全是出于古人的天真,也是可以与实际相推求、印证的。大体上,按顺时针分布的道士山、石佛山、狼(郎)大山、杨大山、甘家洼大山,可视为“五龙”。这些培塿小山,环伺紫蓬(李陵山)左右,如众星拱月,使得紫蓬山愈显气象巍然。于此,似乎又可窥见古人对于环境的体察,是如此之细腻和富于温情。

因着这些小山们的簇拥,方圆之内诞育了一系列的山中秘境——紫蓬十八洼,令人一见倾心,歆羡不已。李陵山洼、吴山洼、甘家洼;大孙洼、小孙洼、囫囵碾洼、流波洼、周山洼;中洼、高门槛洼、朱家洼;东陶洼、西陶洼、千山洼、打子塘洼、檀树洼、端公洼、陶家洼,洼洼有人家。洼者,山隈也,多凹然而深秀。伴聚落而生的,山洼里往往还有一口水塘。于是,渔樵耕读,四时如画。

千山洼(来源 | 四海钓鱼)

在紫蓬山众多风景幽然的丘壑中,石佛山与打子塘洼这一丘一壑,尤值得一提。据《天下名胜志》《南畿志》等载,李陵山之东有石佛山。今天,石佛山湮没无闻,然而在元代,这里曾设有“竹林关”,与“长城关”同为古庐州府城西南重要关隘之一。

曾有学者撰文推测,古石佛山在今“佛园”景点一带,实属误读。文中作者将“李陵峡”解读为囫囵碾洼所在的峡谷。然而,李陵峡的“峡”却非峡谷之谓,实际是一堪舆名词,指的是“龙过峡”,所谓“蜂腰”“鹤膝”一类。

古籍见载的“石佛山”,准确的位置是今程大关、朻藤湾、店塘坎、槽坊郢、高门槛围合起来的那一座山。古竹林关,即今程大关、小关附近。发源于此山的丰乐河左岸支流赵小河,旧名“竹林关水”。程大关背倚的小山包,古称“竹冈”,昔时有一古径,由此经烧脉岗、长安集、大蜀山,迤逦至合肥西平门(另有一径由三十岗、桃花城,至德胜门)……虽然考稽起来,颇显冗长,却是可以钩沉的。石佛山-竹林关,就像遗落山中的合肥地域文化的一枚书签,独具历史价值。

紫蓬山(来源 | 档案观止)

打子塘洼,位于国师岭下,是旧时经由紫蓬山南麓朝山进香者的歇脚处。打子塘是一口水不甚广的山塘,俗相传:求子的香客在此稍憩,可以撇石子(“撇撇溜”)以卜所许之愿,颇灵验云云。个人所感兴趣者,是“国师岭/國師嶺”的得名由来。很可能,这位国师就是那位“喫茶去”的赵州从谂禅师。前往参访的舒州投子禅师,或许就是禅宗史上的大同禅师,有“投子打油”公案一段。

据释三惺《西庐寺源流序》,这座庐郡名蓝是“到李唐间始赐额,曰:西庐寺……”以此观之,紫蓬山在唐代,至少在晚唐,已经是“天下名山僧多占”了。另一处历史的遗痕是,今蜀山区鸡鸣山古有显应寺,李唐时曾名“上庐禅寺”。西庐、上庐,唐代的庐州人(地名办?)倒是甚为钟爱一个“庐”字,呵呵。国师岭的传说,兴许未必完全是“扯犊子”,也可能是其来有自呢。

西庐寺庙会(来源 | 档案观止)

随着旅游开发的推进,若干年以后,或许这些个小而散的自然村落终将拆而迁之。这类传统的、有别于“绿草如茵、别墅如林”的特色景观,或将成为人们新的乡愁。

紫蓬山的林、泉、丘、壑,经纬绮错,织就合肥暨肥西的文脉标志,又岂是肉眼所见识到的那一座憨憨的矮个子小山呢?

山不在高,诚哉斯言!


▼ 欢迎读者粉丝加入头条圈子「庐州历史文化研究中心」,更多话题交流和线上下活动等着你~

推荐

首页/电脑版/网名
© 2025 NiBaK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