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风筝飞得高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三角形的风筝飞得高,因为三角形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并且由几何图形相关知识可以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也是最好的,三角形能够让风筝的重心稳定在中间,有利于飞行时保持平衡。
放风筝小技巧:
1、在刚放起时,需要根据风筝飞升情况,放一段线,停一下,并将风筝线轻轻一拉一松地帮助风筝增加向上的冲力,直到有百米以上的高度。
2、在放飞时若是风力太小,不能将风筝放起来,或者地面风小空中风力较大时,需要慢慢跑动放飞。在风筝放出之后,拉着风筝快速地迎风奔跑一段距离,让风筝在地面风阶段能够获得足够的升力而飞入天空。
拓展:
风筝的起源是怎样的呢?
风筝是由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于东周春秋时期,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相传墨翟以木头制成木鸟,研制三年而成,这是人类最早的风筝起源。后来鲁班就运用竹子,改进了墨翟的风筝材质,直到东汉期间,蔡伦改进造纸术之后,坊间才逐渐开始以纸做风筝,在当时称为“纸鸢”。
到了南北朝时期,风筝开始成为了传递信息的工具;从隋唐开始,由于造纸业的发达,民间逐渐开始用纸来裱糊风筝;到了宋代的时候,放风筝成为了人们喜爱的户外活动。
宋代周密曾在《武林旧事》中写道:清明时节,人们到郊外放风鸢,日暮方归。其中的“鸢”指的就是风筝。此外,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宋苏汉臣的《百子图》里都有关于放风筝的生动景象。
以上就是小编的分享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逛完这家风筝专卖店,我觉得小时候放的都是“假风筝”......
北京天气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
——风大!
小时候每到这个时候
都要吵着爸妈带我去世纪坛放风筝
跌跌撞撞只能飞起几米高
看着人家的风筝与太阳肩并肩
简直羡慕死了!
不过仔细想
当年放的风筝
长得咋都比较任性呢?
彩色格子拼接的大三角、热带鱼
甚至还有奥特曼、蜘蛛侠……
想想就特别好奇
几十年前,几百年前的小朋友们
都放过什么样的风筝?
“阳春三月柳条青,结伴郊外放风筝
女孩喜爱花蝴蝶,男孩爱放大老鹰。”
这周,为了见识一下最传统的京味风筝
我特意来到了大观园
这里有一家专做手工风筝的小店
——“曹雪芹风筝手工坊”
对,就算你想的那样
《红楼梦》作者曹雪芹
其实是一位“风筝大师”!
晚年的时候
他还写过另外一本书《废艺斋集稿》
第二卷就叫《南鹞北鸢考工志》
里面全是南方和北方的秘传风筝技艺!
在店里,我见到了曹氏风筝第四代传承人
他从小就喜欢用报纸糊风筝
接触了曹氏风筝后
立刻被它精美的图案和丰富的寓意迷住
一做就是好多年
他一边给我展示着店里的宝贝风筝
一边不停科普:
“曹氏风筝”尤其注重其情趣
讲究扎、糊、绘、放四艺
每个环节都不能放松
比如竹条使用前要“出汗”
把竹子里面的油、水烘干
做出来的风筝才解释稳定
绘制时遵循“繁而不烦,艳而不厌”的原则
如“蝠”谐音“福”,5只蝙蝠围桃是五福捧寿
扎燕风筝则模拟人的表情
“眉上轩,嘴上翘”,呈现一副喜相
具体还有雏燕、肥燕、瘦燕和双燕的区别
各个精致可爱
飞在蓝天里,就像真正的燕子一样灵动
怪不得老北京的孩子们都爱不释手!
“花样繁多,外形上有蝴蝶、鱼、
福字、燕子、凤凰、螃蟹……
放飞的技巧和讲究就更多,
什么放晦气、带声响、绞线……
林林总总,不一而足。”
——《红楼梦》第七十回
看着手里精致无比的燕子风筝
红楼梦里这段描述
突然显得无比生动真实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给自己买了一只可爱的小燕子
准备这几天就去公园试试
放飞愿望,放走烦恼
今年一切都会顺顺利利的!
黄金小贴士
店名:曹雪芹风筝手工坊(大观园总店)
地址:南菜园街12号北京大观园景区内怡红院东厢房
温馨提示:
1 场馆免费参观
2 需购买大观园景区门票
内容来自BTV迷尚北京,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欢迎关注BTVi生活公众号,及时获取更多实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