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秋和中秋有什么区别

人气:406 ℃/2023-03-19 14:53:36

中秋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指的是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仲秋是月份,指的是秋季的第二个月,也就是农历八月,古人用“伯、仲、季”来分别称呼某一个季节的第一、第二、以及第三个月。

中秋的习俗和来历

中秋节的习俗有:赏月、吃月饼、拜祖先、赏花灯等习俗,其中赏月和吃月饼是全国性的习俗。

中秋节起源于上古时代人们对天象的崇拜,是由“祭月”这一习俗演变而来的。

中秋节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成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并于2008年被列为国家法定节日。

中秋与仲秋有什么区别

旧时中秋月

近几年中秋节都是回老家过的,今年因媳妇行动不便就留在深圳。这类的节日,在深圳这样的城市,要想感受其中的气氛,最好的地方是超市,商家不会放过任何可以找到的机会来促销,将整个商场打扮得喜庆十足,提着菜篮,看着一排排精美的中秋月饼礼盒和晃动的人头,才能体会到那些许的过节味道。但是当离开商场,回到家中,又和平常没有什么区别。等到晚上,明月升起时,独坐在阳台上,看着小区内嬉戏的小童,提着灯笼互相追逐打闹,远方的天空,不时闪耀着热烈的烟花,不知不觉中想起了儿时的中秋。

小时候的中秋比现在过的要长的多,前后有近一个月。节前两个星期,母亲总是会去爷爷的店里买好些月饼,然后乘着闲时每天去一亲戚家送月饼,随后吃个便饭,当然亲戚也会陆续在后来的日子里来我们家回礼,母亲告诉我这叫“送节”,这种习俗主要是为了亲戚间走动走动,因为平时农忙,各忙各活,一年到头如果不是做红白喜事及节日亲戚是很少上门的。“送节”一般都是妇女,这也是为了女眷之间能有机会在一起聊聊家常,毕竟相对于男性,妇女出门的机会相对少的多。

小时候的物质生活不象现在这么丰富,而且手中的闲钱并不多,所以“送节”的月饼是东家转到西家,西家转到南家,南家转到北家,虽然成天能看到很多月饼,但是母亲是绝对不容许我们偷吃的,她常告诉我这些月饼要送到谁家谁家,等送完了节,才可以吃,而那时送完节一般都要到中秋节的前一两天,也就是说基本上平时是不能吃到月饼的。当然那时的月饼不如现在月饼保质期这么长,所以母亲经常会把月饼放到米缸里,深深的埋在里面,放在米缸的好处是不仅可以防潮防霉,还可以防蛀。记得那时候放完学,写完作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翻米缸,将月饼从米缸里掏出来,一个个摸一下,闻一下,好香好香,当然是绝对不能吃的,母亲对于月饼的数目了如指掌,不能去吃整个月饼,那我就将每个月饼上的芝麻剥些下来尝尝,好解馋的那种,然后再将它们放回去,这种事是发现不了的,因为这些月饼第二天又会送到亲戚家去,同时又会有其它亲戚家的月饼回门。

那时老家的月饼并不象现在这么多花哨,有两种月饼是我一生都难忘的,现在回想起来都流口水,一种叫沙糖饼,一层面粉,下面裹里很多红糖,面粉上面撒些芝麻;另一种叫发饼,加了些糖精的面粉再加些芝麻,好香好香。发饼在深圳这种大城市几乎买不到,老家还有的卖,每年中秋节,父亲都会送外甥一个大大的发饼,其实我也想吃,可是父亲只准备了一个。吃得最香的一次沙糖饼是小时候一年级,那时成天吵着母亲要吃月饼,母亲实在熬不过便出了个简单的数学题,要我从一数到百,这是绝对难不到我的,那晚我抱着一个沙糖饼含着口水睡到天亮。

在古代,过中秋有拜月的习俗,儿时我们也拜月。拜月少不了搭宝塔。在中秋节的前一个星期,我就会开始制作小推车,然后在村子里四处转悠,捡能用来搭宝塔的砖门,这成了那一星期每天放学后必须做的事。当然除了捡砖块外,还会捡柴草,柴草是用来烧宝塔的,所有的材料准备好后会集中堆放在房屋的角落,因为村里其它的小童也会建宝塔,所以那一星期晚上总是睡不好,很担心其它的小伙伴将我的材料偷走,以至于半夜稍稍听到一点动静,就会从被子里爬出来从窗户往外望。

担心受怕的日子终于在中秋节当天结束了,一大早起来,母亲便拿出两包白糖,让我送给爷爷家里,这事是我最乐意做的,爷爷是开杂货店的,每月中秋他都会去糕点房替我订一个大大的发饼,在平时是不拿出来的,只有在中秋节这天,当我拎着两包糖去的时候,才会乐呵呵的给我那个大饼。而在早餐时,按照传统就是吃月饼,母亲这时候是绝不小气的,她会将各色的月饼一一的在桌上摆放好,可奇怪的是,在那时却很难吃得下,除了喝杯茶,糊乱吃几口外,却不想再吃了。

吃完早饭,就到了我忙的时候了,前一个星期辛苦收集来的材料现在到使用的时候了,我和二姐年龄相仿,所以搭建宝塔成了最好的搭挡,我这位小男生做苦力活,将砖块一块块的搭建宝塔,然后将柴草塞进宝塔内,而且二姐会用些红纸剪成一面面的小旗插在宝塔的顶端,因为砖块的形状各异,要想将这些碎料搭成一宝塔也是不一件轻易的事件,总要从碎块堆挑选出最适合的一块放在最适合的位置,这就是为什么在搭宝塔的过程,时常有大人参与,有时候大人们为了争论用哪块砖块会比我们小孩子还激烈,整个院子里面集满了大人和小孩,那种气氛非常的欢快。

上午搭建完宝塔,中午那餐饭是最丰富的,丰富的连现在我都吃不起了,没想到如今的螃蟹这么的贵,小时候那可是没有愿意吃这全是骨头的怪物,所以便宜的很,一买就是几十只,而鳝鱼是在节前一个月买来野生的,然后自家再养一个月,那个真是肥美啊。

下午并不是闲着没事,因为并不是每个小孩都会去搭宝塔,对于家里没有搭宝塔的小孩,总是我拉扰讨好的对象,因为只有来你们拜月的小伙伴多了那才热闹,那才能算是一场成功的烧宝塔活动。于是在下午,我便会和二姐一起动员,邀请些小伙伴来看我们的宝塔,向他们展示我们的宝塔是多么的高,柴火是多么的多,烧起了一定会比别人家的宝塔好看,同时我也会告诉他们,烧宝塔时,我母亲答应我会给我们一挂250响的鞭炮,这是其它人家没有的,当然更重要的是你们不用带可凳子,你们来之前我会摆好小凳子。如此周到的服务,结果可想而知。

吃完晚饭也就是在7点左右,那时便陆续有些小伙伴来到我们家的院子里,每个小伙伴都捧着个发饼,并且上面插着一根香,一排排的坐好,这时候老人们也会坐过来凑热闹,看着这童趣。而做为东道主,我有义务主持好这一活动,于是仪式在一串250响的鞭炮中开始,所以的小伙伴的情绪开始高涨起来,在我的带领下大家一起唱起了那首不知什么名字的儿歌,歌词就两句,”月亮公公,起山了哟,快来吃月饼哟“,一边唱,一边朝着月亮升起的方向拜,很是可爱。每唱完一遍,小伙伴都会检查月饼是否真的被月亮公公吃了,可是每次检查后都发现完好无缺,这时候大人们便会出来开小孩的玩笑了,他们会走出来对小孩子说:不是这样的,你们应当闭上眼睛,然后连续唱三遍,这样月亮公公才会出来吃月饼。小孩子还真的这么做了,于是大人们便会站在小孩的身后,趁着他们闭眼唱儿歌的时候大咬一口他们的月饼。

拜月最重要的部分是烧宝塔,熊熊的烈火将宝塔烧的通红,将整个院子的气氛推向高潮,大人小孩围着宝塔手舞足蹈,不时的还有些大人从自家的柴房拿来上好的柴火放到宝塔里。烧完宝塔,整个活动也就结束了,大人和小孩各回各屋,关起门窗,一起回味这一天的欢快,整个院子和村子也渐渐的宁静了下来。

半夜时分,偶尔会听到远处哗啦的倒塌声,那是稍大的一些小孩子在半夜出击打宝塔,也就是将别人家的宝塔偷偷的推倒,打宝塔比较的危险,所以一般都是小学三年级以上的小朋友做的事,打宝塔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最简单的就是直接用手推倒,但是因为院子的关系,要想进院推倒宝塔不是件容易的事,成功率不高,而且极危险,有可能受伤;另一种方法就是用石头砸,这种方法的成功率稍高,毕竟对付建得比较窂固的宝塔,凭小孩子扔石头的力气是很难砸倒的;再者就是用竹杆捅,这种方法效果又好效些,可是因为带个竹竿晚上满胡同小巷的跑,那也不是件方便的事;最高效的方法是用绳子拉,绳子容易携带,站在墙上,将绳子的一头套在宝塔的塔基,然后人远远的躲在墙角下用力一拉,就算再结实的塔也会倒掉。经过这帮人的一夜折腾,第二天全村想找到一个成型的宝塔的基本上不可能了。等到我年岁稍大时,我也加入打宝塔的队伍。

现在的中秋,再也找不到那时的味了,现在想起儿时的中秋还是那么的温馨,那么的淡雅,如同一壶好茶,虽百煮千熬,其韵仍存。

推荐

首页/电脑版/网名
© 2025 NiBaK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