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居蟹不是一出生就有壳,它经过浮游期发育之后才会上岸找壳,寄居蟹在成长过程中还会随着体积的变大换壳。寄居蟹常使用贝壳、蜗牛壳、海螺壳,但生态恶劣的如今,偶而也能见到使用瓶盖的寄居蟹。寄居蟹是杂食动物,寿命多在两到五年,有海边清道夫之称。
刚出生的寄居蟹是没有外壳的,我们在海边看到的所有寄居蟹携带的外壳都是它们在出生之后自己寻找到的,通常寄居蟹在经过浮游期发育之后才会到海岸上找外壳,而且它们居住的外壳在自己生长到一定程度之后就会进行更换。
寄居蟹通常都寄居在软体动物的外壳之中,这些外壳的作用是保护它柔软的腹部不受伤害,寄居蟹常见的“房子”有贝壳、蜗牛壳、海螺壳,不过现在的生态环境逐渐恶劣,有时我们还会看到它们寄居于瓶盖的景象。
以海螺为例,寄居蟹在寻找外壳的时候会先对海螺发起进攻,将海螺弄死之后会将它撕碎并钻进海螺内部,然后用自己的尾巴钩住海螺的顶端,再用短腿撑住海螺的内部,最后利用长腿爬行。
寄居蟹是一种杂食性的动物,藻类、食物残渣甚至是寄生虫都可以是它们的食物,因此它上也有海边清道夫之称。寄居蟹的寿命较短,通常仅有两到五年,但是如果可以给寄居蟹提供一个良好的饲养环境,那它的寿命可以延长到二十至三十年。
住在垃圾里的寄居蟹 又萌又心酸
随着海洋温度大幅上升,人类在海洋中的活动已经对食物链中所有的生物造成了影响。寄居蟹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寄居蟹的外形比较独特,是一种介于虾和蟹之间的海洋生物。寄居蟹为了保护柔软的腹部,会去掠食软体动物,从而占据软体动物的壳作为铠甲用来自保。寄居蟹的外壳是抢夺来的,并不是自己生成的。
世界上现存500多种寄居蟹,它们为了防止被猎食,必须找到又环保又坚固的住所,可以是海螺壳、贝壳、蜗牛壳等等。然而随着海洋垃圾增多,人类丢弃的垃圾流入海洋,面对海洋生态环境恶劣,很多寄居蟹开始用瓶盖等垃圾来充当新家。
最开始,摄影师Shawn Miller对于这些寄居蟹的适应能力感到十分吃惊。那是在2010年。“经过了这几年,”他在邮件中写道:“我不断发现寄居在生活垃圾中的螃蟹。我意识到海岸线上堆积了越来越多的海洋垃圾,我慢慢意识到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对于寄居蟹来说,保护他们的软体是基本的生存要求。它们需要将身体完全埋进贝壳——或者瓶盖里。Miller觉得十分有必要,将这些寄居蟹的原始生存环境记录下来——它们将海滩垃圾改造成了它们的家。“我想要让人们意识到海滩污染的问题。”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寄居蟹的塑料之家吧。
一只寄居蟹用坚果壳当做家。Miller表示,在出现塑料瓶盖之前,寄居蟹很喜欢以此为家。
一只寄居蟹躲在塑料瓶盖中,照片使用了白板便携式现场工作室技术。Miller将寄居蟹放在一块白板上进行原地拍摄。
寄居蟹以玻璃瓶口作为巢穴。
洗衣液瓶盖成了保护伞。
冲绳瀬长岛海岸山的寄居蟹
寄居蟹会争夺巢穴
垃圾堆中的寄居蟹
冲绳海滩上的寄居蟹
面对生态环境恶劣,很多海洋软体动物都遇到生存危机,包括寄居蟹,同时由于寄居蟹找不到更多的壳,它们也分不清楚哪些是垃圾,见到有合适的“壳”就占据,越来越多的寄居蟹寄居在塑料等垃圾中。
寄居蟹刚出生时本体较为柔软,易被捕食,长大后,必须要找一个适合自己的房子,本来贝壳螺壳是它们环保的新家,但随着生态环境恶化,只能住进人类丢弃瓶盖中。
寄居蟹寄居在贝壳螺壳中,在海洋中爬行还被认为是正常的一种海洋生物,而在瓶盖塑料中,不利于它们生存,人类丢弃瓶盖却成寄居蟹“新家”,寄居蟹:讨厌这样彩色的住所!
寄居蟹不会一直寄居在同一壳中,随着蟹体的逐渐长大,寄居蟹会寻找新的壳体换壳,若被塑料瓶盖等瓶子缠住,寄居蟹很难挣脱,容易伤害寄居蟹。
海洋垃圾危害着海洋生物,而食物链是循坏的,最终也会反噬我们人类自己。
万物生而有灵。对于在这颗星球上生存时间和人类一样甚至更为漫长的动物,心怀敬畏或许是人与动物更好的共处之道。喜欢就请关注我,一起来探索这颗动物星球的奥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