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是昆曲,在2001年时,昆曲就入选了第一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单,中国也成为首次获此殊荣的19个国家之一。昆曲是我国古来的戏曲声腔、剧种,发源于14世纪中国的苏州昆山,经过改良后逐渐走向全国。
我国首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是昆曲,2001年5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宣布第一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单,我国的昆曲艺术入选,中国也由此成为了首次获此殊荣的19个国家之一。
昆曲是中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原名昆山腔,现在也被称为昆剧,它是汉族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是戏曲艺术中的珍品,发源于14世纪中国的苏州昆山,经过改良后走向全国。
昆曲的影响力
昆曲是明朝中叶到清朝中叶戏曲中影响最大的声腔剧种,我们现存的很多剧种都是在昆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昆曲也被称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有“中国戏曲之母”的美称。
昆曲是中国戏曲史上具有最完整表演体系的剧种,它基础深厚,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的体现,在中国文学史、戏曲史、音乐史、舞蹈史上起到了极大的影响。
中国发布丨我国昆曲等42个非遗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
6月10日,国务院就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有关情况举行政策例行吹风会。中国网 郑亮 摄
中国网6月10日讯(记者 彭瑶)我国昆曲、中医针灸、二十四节气、太极拳等42个非遗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名册),位居世界第一,为世界文化多样性贡献了“中国色彩”。
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司长王晨阳在国新办10日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介绍,我国于2004年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是最早一批加入《公约》的国家之一。加入《公约》之后,我国主动承担国际责任,积极参与非遗保护的国际事务,在非遗领域的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不断提升。我国三次当选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委员国,连续与教科文组织共同主办中国成都国际非遗节,这是目前全球范围内规模最大的非遗节。还与教科文组织合作在中国建立亚太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培训中心。
王晨阳说,下一步,文化和旅游部将按照《“十四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确定的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采取有力举措,充分运用非遗资源,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提高中华文化感召力、中国形象亲和力和中华话语的说服力,为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贡献非遗力量,努力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为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