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在中央苏区的故事有:女豪杰马贵连、许先沐夫妇买公债、罗塘谈判、一双绣球草鞋的情思、马前托孤的母亲、一对光荣的红色兄弟、于都的“刘胡兰”、万里长征第一山等。
想要知道在中央苏区都有什么故事,可以参考《红色记忆:中央苏区故事集(第1辑)》,里面整理出了80余个生动感人的中央苏区故事。
中央苏区,即是中央革命根据地,包括了赣南、闽西、粤北,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国最大的革命根据地。
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由革命旧址和历史陈列厅两部分组成,位于江西省瑞金市象湖镇八一路双清桥巷。
党史中的赣州故事(二十八):八子参军
编者按
江西赣州是著名的红色故都、中央革命根据地所在地,苏区精神、长征精神的发源地。第一个苏维埃政权在这里建立,红军长征从这里启航,苏区干部好作风在这里形成……在苏区时期,赣州各地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烈故事和脍炙人口的感人革命故事。为更好地让读者重温苏区时期发生在赣州的重要事件、重要人物、重要故事,弘扬好苏区精神、传承好红色基因,今日起开设《党史中的赣州故事》专栏,每天刊发一篇赣州党史故事。
本栏目由人民日报社江西分社和中共赣州市委宣传部组织,人民日报客户端江西频道、赣州市委党史办、赣南日报社承办,栏目内容由赣州市委党史办审定。
今天我们刊发《党史中的赣州故事》第二十八篇:《八子参军》。
在江西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历史博物馆,保存一张1934年5月30日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机关报《红色中华》,该报第三版刊登一篇内容为八兄弟争当红军的报道。“八子参军”故事,在瑞金家喻户晓,传唱至今。
杨荣显是瑞金沙洲坝下肖区七堡乡第三村的农民,他有8个儿子。革命前,他家穷得上无片瓦,下无寸土,身穿破衣裳,家无过夜粮。
土地革命在瑞金深入开展后,各级苏维埃政权纷纷建立。杨荣显一家分得了土地、山林,几个儿子也都娶上了媳妇,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但是,国民党军对中央苏区连续发动多次大规模军事“围剿”,企图消灭红军。特别是第五次“围剿”,蒋介石调集50万重兵向中央苏区逼近,妄图一举歼灭中央红军。
中央苏区的红军人数仅有敌人的五分之一,“扩红”成为当时最重要的任务。杨荣显积极响应党和苏维埃政府的号召,让8个儿子都报名参加红军。第一次,杨荣显有5个儿子加入了红军,另外3个还不到年龄。结果,在激烈的战斗中,5个儿子全部战死沙场。
在第五次反“围剿”最为激烈的时候,杨荣显还是把剩下的3个儿子一起送上了前线。“扩红”干部请杨老留下一个儿子照顾家庭。他却说:“不要紧,要上都上。”
1934年5月30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机关报《红色中华》刊登了一幅瑞金八兄弟当红军的图画,记录了杨荣显老人8个儿子先后当红军的真实事迹。画面虽然简单,但它在当时的“扩红”运动中引起了较大的轰动。
当年仅有24万人口的瑞金,就有11.3万人支前参战,其中5万多人为革命捐躯,仅有名有姓的烈士17166名,1.08万人牺牲在长征途中,可谓寸寸红土地,遍洒英烈血。
1934年深秋,杨荣显老人在弥留之际,嗫嚅着呼唤8个儿子的乳名。守在老人身边的家人,泪水止不住地往下流,都不忍心把八兄弟牺牲的噩耗告诉他。老人带着遗憾离开了人世。
为了永远铭记父辈的光荣,杨荣显的孙子们在家乡的山坡上堆起了8座空坟,每年的清明都要前去扫墓祭拜。
2005年,瑞金市歌舞剧团根据《勇敢坚决当红军》这一新闻,改编成歌舞剧《八子参军》,并搬上舞台。
2019年6月19日,根据“赣南中央苏区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八子》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首映,6月21日全国公映。
编辑:胡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