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雨量的多少是怎样测量的

人气:278 ℃/2023-04-23 08:38:04

测量降雨量需要用到雨量筒,降水时将雨量筒垂直放到地面,6小时降下来的雨雪在雨量筒中全部融化成水,就是6小时的降水量,24小时降下来的雨雪融化盛水就是24小时的降水量。若是没有雨量筒还可以自己制作一个简易的,再将接到的雨水称重即可。

降雨量的测量方法

要想测量降雨量的多少,科学的方法是使用雨量筒,在降水的时候,大多数降水量中会含有少量的露、霜等物质,一般将6小时降下来的雨雪在雨量筒中全部融化成水,就能得到6小时的降水量,而在24小时降下来的雨雪在雨量筒中融化成水,就是24小时的降水量。

不过雨量筒是专业的测量工具,很多人家家中没有,这个时候可以自制一个,先准备一个口径为20厘米左右的一次性塑料杯或者碗,在底部凿一个玉米粒大小的小洞,接着将它放在无盖的罐子上,罐子里面再放一个玻璃瓶,瓶底和瓶口小洞对准,做好后放到离地70厘米的地方接雨水,等雨停之后称一下瓶子里面的水重就能测量雨量了。

什么是降水量

降水量一般是用来衡量一个地区降水多少的数据。指的是从天空降落到地面的液态或者是固态融化后的将水,在此期间没有经过蒸发、渗透和流失,在水平面上集聚的深度。

降雨量怎么测量

降雨量咋测的?1毫米降雨量有多少?

每次降雨过程中,气象、水文都会根据各自的监测发布雨情,以毫米来计算。那么,雨量数据是怎么测出来呢?

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

为了知道它们下了多少雨水,我们设定了降雨的标准。

若24小时降雨量达100~250mm就是 大暴雨

若24小时降雨量250mm以上就是 特大暴雨

……

是不是总觉得不太好理解,

不够直观?

不如我们先用淋湿衣服来表示。

是咋测量出来的?

其实是这样的……

来认识一下概念知识~

从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雨水,未经蒸发、渗透、流失而在水面上积聚的水层深度,我们称为降雨量(以毫米为单位),它可以直观地表示降雨的多少。

怎么算出来的呢?

目前,气象、水文用来测雨量的工具主要是翻斗式雨量传感器。这种测量器将接收到的降雨流入一个小斗内,达到一定的数量后就自动倒掉,同时形成相应的雨量记录。气象所用的是0.1毫米的翻斗式雨量传感器,而水文用的则是0.5毫米的。

翻斗式雨量传感器是比较先进的测量器,自动生成降雨记录,他们之前用的是雨量筒和量杯。雨量筒的直径一般为20厘米,内装一个漏斗和一个瓶子。量杯的直径为4厘米,它与雨量筒是配套使用的。测量时,将雨量筒中的雨水倒在量杯中,根据杯上的刻度就可知相应时段内的降雨量。

测量降雨量过程并不难,如果你感兴趣的话,也可利用一些常见器皿测量,误差不会太大。

先取一个口径为20厘米的一次性塑料或纸制碗,在其底部凿一比玉米粒稍大的小洞,然后将碗放在一个无盖的罐子上。罐内有一玻璃瓶,瓶口与碗底的小洞相接。简易雨量筒就做好了。简易雨量筒做好后,便可将它放在离地70厘米高处(筒口距地面的距离)承接雨水。雨停后,用秤称出瓶中的水重,30克水即相当于1毫米的降雨量。

1毫米降雨量有多少?

据了解,中国气象局规定,24小时内的降雨量为日降雨量,日降雨量在10毫米以下的称为小雨,10.0~24.9毫米为中雨,25.0~49.9毫米为大雨,暴雨为50.0~99.9毫米,大暴雨为100.0~250.0毫米,超过250.0毫米的称为特大暴雨。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少数地区根据该地具体情况另有规定。如多雨的广东,日降雨量80毫米以上称暴雨;而少雨的延安,日降雨量达到30毫米以上就称为暴雨。

1毫米的降水量是指单位面积上水深1毫米,那1毫米降水落到地面上到底相当于在田地里降了多少公斤的水呢?

这是个什么情况~

1亩地面积是666.7平方米。空中降下1毫米的雨,1亩地上就相当于“浇下了”0.667立方米的水。1立方米的水重1000公斤。所以,每下1毫米的雨,约等于每亩地获得667公斤的水。据测算,降5毫米的雨可使旱地浸透3~6厘米。

知道了这个关系以后,就可以用来估计每次降雨后农田里得到了多少水。例如,预报某地下了20毫米的雨,那么,这个地方在这场雨后1亩地里就获得了667×20=13340公斤的雨水。

推荐

首页/电脑版/网名
© 2025 NiBaK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