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节气的特征有:白露节气之后夏季风逐渐被冬季风代替,冷空气南下逐渐频繁,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南移,北半球日照时间变短,温度下降的速度开始加速,昼夜温差渐渐拉大。白露节气是秋季的第3个节气,它是反应自然界寒气增长的重要节气。
白露节气是秋天的第三个节气,它是反应自然界寒气增长的重要节气。白露节气到来后,夏季风逐渐被冬季风所代替,太阳直射点开始南移,北半球的日照时间变短,光照强度也变弱,温度开始逐渐下降。
白露节气的到来,基本结束了夏天的闷热情况,天气开始慢慢转凉,寒气生露凝。白露节气带来之后最明显的感觉是昼夜温差较大,白天中午的气温依然很高,但是早晨和夜间开始有丝丝凉意,我国各地开始陆续进入秋天。
白露的传统习俗
在我国民间,有白露节气“收清露”的习俗,“收清露”也是白露最特别的而一种仪式;同时,白露还有饮白露茶的习俗,白露茶就是在白露时节采摘的茶叶,深受老茶客的喜欢;白露还有吃红薯、啜米酒、祭龙王、吃龙眼等习俗。
白露到了!老人们说“白露天气阴晴有预兆”,有什么预兆?
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5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3个节气,于每年的公历9月7日-9日交节,今年白露的交节时间是公历9月7日,农历的八月十二,也就是明天。
进入白露节气,基本结束了暑天的闷热,天气渐渐转凉,夜间的温度已达到成露条件,露水凝结较多,这也是气温下降的一个非常明显的标志。古人以四时配五行,秋属金,金色白,以白形容秋露,故名“白露”。
在物候现象上白露有三候。一候五天,三候正好十五天一个节气。一候鸿雁来,也就是说到了白露节气鸿雁要由北方来到南方过冬了,鸿为大,雁为小,是不同的两种鸟类。三候群鸟养羞。”意思是说百鸟开始贮存干果粮食以备过冬。
在古代,每一个节气的到来,对于以农耕为主的人们都有着一定的指导作用。人们发现每个节气交节时间的天气变化都是一种预示,直接影响着农业生产。于是,人们在落后的年代根据天气情况总结并积累了一些丰富的经验,用于预测天气变化和农业生产。那么,白露节气这天晴天好还是下雨好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农谚怎么说。
“夜晚露水狂,来日毒太阳”在以前科技不发达的年代,也没有气象台的准确预报,老人们也只有从物象来观察,人们半夜一看天气或者很大的露水就知道明天必定是晴天。如果没有露水,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阴天或有风的天气。这也是古人总结的经验,值得现代人学习与借鉴。
“白露天气晴,谷米白如银”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如果白露这天天气晴好,将预示着以后的一个阶段里也多是晴好天气。收获的谷米就像白花花的银子一样,是个丰收的好年景。
白露节气正是庄稼成熟的时候,这个时候最需要晴天。如果下雨就会影响收获和晾晒,而且还有可能导致农作物晒不干,发生霉变影质量。如果是晴天,就有充裕的时间收割和晾晒,确保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相应的就能多卖些钱。
“烂了白露,天天溜路”
这句话很明显就是说下雨,“烂了白露”就是说如果白露下雨就预示着近期雨量大。在过去以农耕为主的时代,什么都落后,面对阴雨天也很是无奈,田里进不去,只能溜达在路上。
以前的路可不比现在村村多为水泥路,即使下雨,也不会泥泞不堪,难以行走。过去都是土路,一下雨就到处是水,成了烂泥路,走路是深一脚浅一脚,非常不方便。因此,这句谚语这说明了当时的下雨路况,也就是说如果白露有雨,会出现连阴雨,淅淅沥沥地连续下几天。
“白露有雨霜冻早,来年必定收成好”
意思就是说,如果白露节气这天下雨,相信比较往年霜冻就会来的早一些,由于温度下降,冬小麦就要早播种,有雨对墒情有利,能保证出苗率也是冬小麦丰收的基础。适当早播更能使冬小麦根系发达,顺利越冬,来年高产稳产。
以白露天气的阴晴来判断以后的天气情况,其实各地都流行传着不同的说法,毕竟俗语都有一定的区域性和局限性。具体准不准确,我们也只有过一段时间才能去验证。不过,这也充分显示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人们期盼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愿望,在很大程度上却能提醒人们注意气候变化,以便收获和播种!不知您所在的地方对于白露节气有着什么样的说法?欢迎留言评论区一起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