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成时间不同:人造雪要比天然雪下落的时间更快;2、用途不同:天然学是天然形成的无法控制,可以滋润农田,制造人造雪则是为了滑雪场建造以及舞台布景等方面;3、形状不同:人造雪一般是白色不透明近似球状,自然雪则大多都是六角形。
1、形成时间不同
人造雪和天然雪的形成时间不同,天然雪下落的要慢一些,形成的时间也会比较慢,人造雪则比较快,强度也比较大,因为人造雪是机器制造的,所以它的硬度和强度都会大一些,下落的也比较快。
2、用途不同
天然雪是自然形成的,无法控制其下落的方位,和雪的大小,它主要作用就是滋润农田。人造雪则是人工制造,可以控制大小方位以及下雪的情况,它一般是用于室外的滑雪场所建造以及舞台的布景。
3、形状不同
自然雪一般是六角形的,它的结构会随着温度或者湿度发生变化,在变成雪花的时候,多半是星状雪花。人造雪则一般是白色不透明的近似球状或者圆锥形的固体,它一般在空气中凝固成冰晶,而且时间很短。
明明没有下雪,为什么滑雪场总是有雪?
冬天到了,一些滑雪爱好者又可以去滑雪场滑雪,有些人会有疑问,明明天没下雪,为何滑雪场会有雪?其实这不是天然的雪,你看得到的可能是人造雪。
滑雪场
人造雪是如何形成的呢?这就应用到了一个特殊的机器,造雪机,造雪机的原理是将水注入一个专用喷嘴或喷枪,在那里接触到高压空气,高压空气将水流分割成微小的粒子并喷入寒冷的外部空气中,在落到地面以前这些小水滴凝固成冰晶,也就是人们看到的雪花。这就要求造雪地气温必须达到零度或者零度以下才可以。
造雪机
人造雪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是制冰装置生产出片冰,然后以片冰为原料造雪。其工作流程是,先通过制冰装置将水制成片冰,再通过碎冰装置把已经造好的片冰粉碎成粉末,最后,通过把粉末状的冰晶通过空气输送系统送出。该方式造雪系统复杂,造出“雪”的品质与自然雪相差甚远。另一种是采用传统的高压水与空气混合造雪。其工作流程是,来自高压水泵的高压水与来自空气压缩机的高压空气在双进口喷嘴处混合。利用自然蒸发和空气出喷嘴后的体积膨胀带走热量而使雾滴凝结成冰晶。但存在的问题是雾滴越小,其蒸发量越大,水的损失越多,造雪效率越低。此外,只能在冰点以下工作,对外界环境温度的依赖性很强,造雪效率低。自然雪花密度约为328公斤/立方,而人造雪密度约为856公斤/立方。从本质上看,人造雪和自然雪是相同的,但人造雪的密度更大。因此在相同条件下,同体积人造雪比自然雪融化慢。
人造雪
人工造雪为人们的体育运动及休闲娱乐提供了很多便利。1980年2月,第13届美国普莱西德湖冬奥会,财大气粗的美国人在冬奥会历史上首次采用了人工造雪机来造雪,冬奥会“靠天吃饭”的困惑得到了根本缓解。但是人工造雪浪费水资源也是人们的早就已经意识到的问题,北京市2012年颁布实行的北京市节约用水办法第34条规定,供水单位或者节水管理部门应当逐步为以水为原料的生产企业、人造滑雪场、高尔夫球场、高档洗浴场所等高耗水单位及年用水量5万平方米以上的用水户安装用水数据远传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