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程码颜色分为四种,分别是绿色、黄色、橙色、红色。红色:新冠肺炎确诊或疑似患者。橙色:新冠肺炎确诊或疑似患者的密切接触者。绿色:不是疑似或密切接触新冠肺炎者。黄色:位于国外或地区。
行程码显示黄码者要进行7天以内的集中或居家隔离,在连续申报健康打卡不超过7天正常后,转为绿码方可出行。
行程码显示绿码者,亮码通行。行程码显示红码者,要集中或居家隔离14天,在连续申报健康打卡14天正常后,将转为绿码。
行程码,可以显示该手机用户在过去14天内到访的国家(地区)和国内停留4小时以上的地市信息,只要是绿码,可以畅通无阻。
行程码完成历史使命,场所码是不是也该寿终正寝?
我国在三年抗疫之所以能取得良好成绩,除了全国上下浴血奋战,万千人民众志成城,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充分发挥了大数据的重要力量。主要体现就是炙手可热的大数据“三剑客”:健康码、行程码、场所码。
这“三码”在防疫过程中可以说立下了汗马功劳,健康码看你是不是阴性,行程码看你是不是到过风险区,场所码可以在流调时不漏一人。当我们进入一个地方,大到机场、车站、高速路口,小到医院、商场、公交汽车,一定会听到要求提前亮码的声音。无论是80岁的老人,还是十几岁的学生,手中没有一部智能手机,可谓寸步难行。
我们曾经嘲笑西方国家不会“抄作业”,纳闷为什么他们不亮码、验码。除了由于管理方式不同,西方国家对整个系统的互通互查有很大难度之外,西方人群特别注重个人隐私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即便我们一直强调要注重保护个人信息,但是密接人员信息和行程被较大范围内公布的事,也时常发生。
随着国家疫情防控政策的调整,“三码”的命运在悄然改变。跨省落地核酸检测被彻底取消了,那么你是否到过风险区就不需要掌握了,行程码成为完成历史使命的“第一码”,电信部门及时下线,可以避免个别地区无所适从,给电信部门点个赞。
接下来谁是要取消的“第二码”,我认为应该是场所码。场所码的功能是追密接和次密接。现在来看,次密接已经不再认定,密接也变得越来越难追,因为整个社会面管控放松了,全员核酸检测也取消了,小“阳人”已经多点开花,密接人员精准流调已经无法实现。事实上,许多地方已经无人再提醒要求扫场所码啦,有一些地方还在要求扫场所码,其实也是应付了事,徒增麻烦而已。更有甚者,一些地方还出现了围绕各种码的新骗局。新的所以,建议统一调整政策,取消场所码。
至于最后一码“健康码”,我想还会继续执行较长一个时期,何时国家宣布新冠成为普通感冒,健康码才会完成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