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体系建设指的是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社会保障体系指国家立法通过的一系列保障公民的制度,服务体系指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为公民提供保障服务的一系列制度安排,两个体系的建设对于维护社会安定有重要的意义。
社会保障体系指国家通过立法制定的社会保险、救助、补贴等一系列制度,是国家目前最重要的社会经济制度之一,可以有效保障全社会成员基本生存和生活需要,能够在公民失业、疾病、遭遇灾害等困难时提供特殊需要。
服务体系包括服务内容、服务形式、服务机制和服务政策等制度安排,公共服务体系的完善对于社会的和谐、安定、稳定,企业的发展、国际竞争力的增强,社会资源的节约都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两个体系建设要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坚持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坚持统筹兼顾,促进城乡均衡发展,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制度,构建两个体系建设的长效机制。
安全生产双体系建设知识学习材料
1、什么是双体系?是指《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和《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简称双重体系或双体系。
2、什么是风险?生产安全事故或健康损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的组合。可能性,是指事故(事件)发生的概率。严重性,是指事故(事件)一旦发生后,将造成的人员伤害和经济损失的严重程度。风险=可能性×严重性。
3、什么是可接受风险?根据企业法律义务和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已被企业降至可容许程度的风险。
4、什么是重大风险?发生事故可能性与事故后果二者结合后风险值被认定为重大的风险类型。
5、什么是危险源?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和(或)财产损失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它们的组合。在分析生产过程中对人造成伤亡、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导致疾病的因素时,危险源可称为危险有害因素,分为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四类。
6、什么是风险点?风险伴随的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以及在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活动,或以上两者的组合。
7、什么是危险源辨识?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分布和特性的过程。
8、什么是风险评价?对危险源导致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估、分级,对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加以考虑,以及对风险是否可接受予以确定的过程。
9、什么是风险分级?通过采用科学、合理方法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进行定性或定量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划分等级。
10、什么是风险分级管控?按照风险不同级别、所需管控资源、管控能力、管控措施复杂及难易程度等因素而确定不同管控层级的风险管控方式。
11、什么是风险控制措施?企业为将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程度,针对该风险而采取的相应控制方法和手段。
12、有哪些风险控制措施?风险控制措施类别包括: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措施;个体防护措施;应急处置措施。
13、风险信息风险点名称、危险源名称、类型、所在位置、当管控措施、责任单位、责任人等一系列信息的综合。
14、危险源辨识有哪些方法?危险源辨识应覆盖风险点内全部设备设施和作业活动,建立《作业活动清单》及《设备设施清单》。宜采用以下几种常用辨识方法:对于作业活动,宜采用工作危害分析法(简称JHA)进行辨识;对于设备设施,宜采用安全检查表法(简称SCL)进行辨识;对于复杂的化工工艺,应采用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法(简称HAZOP)等方法进行辨识。
15、风险分几级?按照从高到低的原则,分为重大风险(1级)、较大风险(2级)、一般风险(3级)和低风险(4、5级),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示,实施分级管控。风险分级管控的要求。
16、事故隐患企业违反安全生产、职业卫生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或导致事故后果扩大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17、隐患排查企业组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岗位员工以及其他相关人员依据国家法律法规、标准和企业管理制度,采取一定的方式和方法,对照风险分级管控措施的有效落实情况,对本单位的事故隐患进行排查的工作过程。
18、隐患治理elimination of hidden risk消除或控制隐患的活动或过程。
19、隐患分级根据隐患整改、治理和排除的难度及其可能导致事故后果和影响范围,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20、一般事故隐患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
21、重大事故隐患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无法立即整改排除,需要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22、隐患分类一般分为基础管理类隐患和生产现场类隐患。
23、基础管理类隐患基础管理类隐患一般包括:生产经营单位资质、行政许可情况;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许可证、经营许可证、危险化学品使用许可证、危险化学品登记证等过期、超范围生产(经营、使用)危险化学品;未按照法规执行建设项目安全设施和职业卫生设施“三同时”相关审批手续;重大危险源未备案或备案内容与实际不符。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及人员;未按照山东省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及配置人员,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未经过安全培训。安全生产责任制;企业未建立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或内容不全面。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生产管理不全面或内容不符合实际。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企业未按照法规要求对相应人员开展安全生产教育活动,特种作业人员未取得特种作业人员资格证。安全生产投入;企业未按照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进行提取和使用。事故管理、变更管理和承包商管理;未建立事故档案,未按照事故“四不放过”原则进行管理;未制定变更管理的相关要求;未建立承包商管理制度或承包商档案,未签署安全协议。作业管理;应急管理;职业卫生基础管理;基础管理其他方面。
24、生产现场类隐患生产现场类隐患一般包括:设备设施;可燃气体、有毒气体报警仪失效、未按期校验,安全阀、压力表等安全设施失效,设备有异常声响,管路腐蚀、有泄漏点,穿楼板孔洞未封堵。作业场所环境;现场卫生不整洁、有积水,工作场所照度不符合要求。作业人员操作行为;未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未遵守劳动纪律、未按要求佩戴防护用品。消防及应急设施;灭火器、消火栓未按照要求配置、数量足够,未设置应急照明,应急疏散通道堵塞。供配电设施;一级负荷应未设置双重电源供电,变配电室变压器、高压开关柜、低压开关柜操作面地面未铺设绝缘胶垫,变配电室出入口未设置高度不低于400 mm的挡板。职业卫生防护设施;洗眼器、通风风机、劳动防护用品等配置、使用不符合要求。工艺指标控制;工艺指标的偏离,阀门误操作。辅助动力系统;企业供水水源、循环水系统的能力不满足企业需求,高温蒸汽管道及低温管线未采取防护措施)。生产现场其他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