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鼠是什么动物

人气:479 ℃/2023-05-22 09:26:34

硕鼠是大老鼠。硕,就是大的意思。老鼠是哺乳纲、啮齿目、鼠科的啮齿类动物,俗称“耗子”。老鼠常出没于下水道、厨房、杂物堆、厕所、垃圾堆放处等地方,所以老鼠身上都会带有很多的细菌。

老鼠也是哺乳动物中繁殖最快、生存能力很强的动物。其体型较小,体色以灰、褐色为主。身体呈锥形、无犬齿。

老鼠的食性很杂,爱吃的东西很多,几乎人们吃的东西它都吃,酸、甜、苦、辣全不怕,但最爱吃的是谷物类、瓜子、花生和油炸食品。

老鼠为了磨牙,经常会啃噬门、衣橱等。它们白天藏匿,夜间活动,相当机灵、狡猾,行动迅速。

《硕鼠》中的硕鼠是什么动物

《诗经》的窈窕淑女,硕鼠到底何意安大简亮出最早版《诗经》

“窈窕淑女”是指身材匀称美好的女子?“硕鼠”实际上是昆虫蝼蛄?安徽大学藏战国竹简(下文简称“安大简”)一期研究成果近日发布,为破解《诗经》疑难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安大简记录的《诗经》是目前发现的抄写时代最早、存诗数最多的古本,同时也是未经后代改动过的较原始本子。学界一致认为“安大简”是继“郭店简”“上博简”和“清华简”之后,出土先秦珍稀文献的又一次重大发现。

什么是安大简?

2015年1月,安徽大学从海外抢救回一批珍贵的战国竹简。中国文字学会会长、安徽省文史研究馆馆长、安徽大学教授黄德宽带领团队通过努力工作,揭开了这批“安大简”的神秘面纱。“刚拿到时就是烂竹签一团,到底里面是什么东西,心里是忐忑不安的。开始清理时,我们发现了一些有意思的文字记载,很兴奋,但是到底有些什么东西也是没有把握的。说实在话,每洗一支简,大家都是既期待又紧张的。”黄德宽说。

竹简由不同人抄写,书体风格多样,字迹清晰,内容包涵多种古书。目前初步认定的主要内容有:《诗经》、楚史类、孔子语录和儒家著作类、楚辞类、占梦及相面类等,其中有些有传世版本对照,还有不少是从未见到过的古佚书。

据悉,安大简与以往所见的本子既有诸多不同,也有较多契合。“竹简是我亲手接驳清理的,跟大家想象中的并不一样,经过这么多年,竹简其实像面条一样柔软!”安徽大学的徐在国教授回忆起与“安大简”的第一次接触,历历在目。

专家表示,“安大简”中有关楚史的重要史实,有些可与传世文献互证,有些可补历史记载的缺失。比如,按照司马迁《史记》的记载,季连是楚国人的直接祖先,但是过去出土的材料里无法得到验证,从来没见过季连的影子,这让专家们十分困惑。“安大简”揭示了一个秘密,原来季连就是前些年考古新材料中多次出现的一个人,叫穴熊。这个穴熊在《史记》里又称鬻熊,季连与穴熊、鬻熊竟然是同一个人的不同写法,这样,专家们所有的困惑都烟消云散了。“司马迁写楚国的这段历史,他自己也承认搞不太清楚。

楚的原始祖先是“五帝”之一颛顼的儿子老童。《山海经》中说“颛顼生老童”,这老童为什么取名叫老童呢?没有人知道。但“安大简”不仅记录了“颛顼生老童”,而且还描写说这个老童生下来是满头白发,像个小老头儿。颛顼卜知这个满头白发的婴儿将会子孙繁衍兴旺,于是喜出望外,就给他起名叫老童。

安大简《诗经》共有编号117个,存简93支,竹简保存良好,字迹秀美;存诗58篇,内容属《国风》,见于今本毛诗《周南》《召南》《秦风》《侯风》《鄘风》《魏风》。完简长约48.5厘米,宽0.6厘米,三道编绳,每一支简最少书写27字,最多的达35字。竹简背后有刮痕,简首尾留白。尤为重要的是,散乱的竹简自身带编号,免去了编联之繁琐。北京大学文物鉴定中心的碳14检测认定,竹简年代约在公元前400年至公元前350年之间,属战国早中期。

要知道,《诗经》在流传过程中由于遭受秦火,一度中断,直到汉初才重新恢复起所谓齐、鲁、韩、毛“四家诗”。我们今天所读到的《诗经》实为汉人毛亨所传《毛诗》。传世的《诗经》虽然为毛氏古文抄本,但有的诗篇疑点重重。安大战国简本《诗经》的发现,既能说明《毛诗》在流传过程中出现过改动和错讹,又反过来证明了《毛诗》等传本的真实可信。

“凡同一书的不同版本,或不同的书记载同一事物而字句互异,包括通假字和异体字,都称异文。安大简《诗经》最有价值的莫过于其丰富的异文材料!”专家学者们认为,“安大简”为我们更科学正确地解读诗意指明了道路。比如今本《诗经·鄘风》中有一篇叫《墙有茨》过去讲“中冓之言,不可道也”,关于“中冓”的意思,学者一直有争论。安大简记录此词的文字形式也见于甲骨文,学界考释此词表示夜晚之义。释作“夜晚”于诗意甚为允洽。

再比如,今本《诗经》第一篇《关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几乎是家喻户晓。关于“窈窕”的意思,学者意见不一。今本《诗经》中“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一句,“窈窕”一词安大简作“要翟”,实际上是“腰嬥”,就是身材匀称美好的女子。此外,今本《硕鼠》,过去多认为“硕鼠”是大老鼠,而安大简作“石鼠”,读为“鼫鼠”,即昆虫蝼蛄。

受安大简异文材料的启发,整理者们考释了一批疑难字和误释字,如“茁”“湛”“刈”“椒”“兕”等,皆为学界所接受。

另外,安大简《诗经》出现了一些之前未见的战国文字新字和新见字形,这对于研究文字形体演变乃至文字学史都有一定参考的价值。

推荐

首页/电脑版/网名
© 2025 NiBaK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