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老城区在哪个位置

人气:350 ℃/2023-05-24 02:38:39

三亚老城区包括新建街、红旗街和群众街,这里不如新城区繁华却是一个地方风土人情、民俗特色最鲜明的地方,拥有价格低廉种类丰富的各种小吃,但是纪念品一些特色的商品比较少,基础的服务设施不如新城区完善,历史遗留痕迹鲜明。

三亚老城区的位置

三亚老城区包括新建街、红旗街和群众街,港门村、椰风巷和港务局还有老城区的风貌遗存,老城区虽然不如中心地带繁华,却是一个地方风土人情、民俗特色最鲜明的地方,在这里可以更近距离的了解当地人的生活方式。

老城区熙熙攘攘充满生活的气息,白天是市场到了晚上就是拥挤各种小吃和纪念品的夜市,因为这里是老城区属于居住区不针对游客,因此价格上相对游客多的地方便宜一点,地道的小吃种类丰富,特色的商品、纪念品较少。

老城区的各种基础设施不如新城区,交通、酒店、餐厅等旅游也相关的基础服务相对缺乏,因此能吸引的游客较少,这里主要还是三亚的常住人口。老城区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发展历程,从城区的建筑、街道等方面都能看出历史的变迁。

济南老城区在哪个位置

济南向北,强势崛起

2021年4月25日,国务院办公厅批复同意《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建设实施方案》,到今天已两年多。凭借自带流量的“起步区”名头和一次次骄人的成绩,济南起步区逐步走进更多人的视野。

从国家层面来看,济南起步区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下唯一支持设立的实体性新区;从省级层面来看,起步区是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的起点和示范之区。而对于济南来说,其地位更加重要,是济南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希望。“起步”则是济南向北跨越黄河、强势崛起的奋力一跃!

跨越,到黄河北岸再造一座新城!

南望泰山,北依黄河,城区东西最长处超90公里,南北最窄处仅10多公里……被局限于黄河与泰山之间的济南,发展形成了东西狭长、南北短促的带状格局。在此格局下的城市发展,面临着来自人口、就业、交通等多方面压力。

单就济南自身而言,北跨黄河已是发展必然选择。2003年6月26日,山东省委常委扩大会议提出了济南“东拓、西进、南控、北跨、中疏”十字战略,其中北跨指的是“选择时机跨黄河向北发展”。《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年—2020年)》提出“实现跨黄河发展,在黄河北建设新城”。

2019年,济南市公布的《济南城市发展战略规划(2018-2050)》新蓝图,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提出不谋而合,“北跨”黄河有了国家战略支撑,这是济南乃至山东翘盼已久的战略机遇。

2021年,《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建设实施方案》获国务院办公厅批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支持济南建设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

在国家、省、市谋划部署下,起步区“含着金汤匙出生”,在“四区”政策交会下开局即冲刺。“北跨”向着“北起”加快迈进。

“汇全省之智,举全市之力”加快起步区建设,省市两级信念坚定,志在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区,再建一座“新济南”。

蝶变,一张蓝图绘就未来希望之城!

横跨10个街道,面积约798平方公里。从近期公示的《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国土空间分区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分区规划”)草案中不难看出,起步区规划区域与济南中心城区范围几乎相当,可以说是济南老城区在黄河北岸的蝶变。

既是蝶变,就不是以黄河为中线的简单对称或复制,而是从规划到建设整个过程,乃至在具体呈现风格上,都将实现质的飞跃。起步区锚定未来希望之城目标,将打造成为镶嵌在黄河流域最具现代化特色的璀璨明珠!

如此雄心壮志,起步区如何落子?

“深刻把握城市发展的规律,起步区以更高起点、更高标准、更宽视野,精心设计各项规划,科学绘就‘一张蓝图’,打造经得起时间和历史检验的精品。”济南市委常委、副市长,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管理委员会主任孙斌这样表示。

起步区的建设发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既要干在当下、也要谋划长远。起步区建设者们明白,唯有精心规划设计,优先从基础落子,才下得一盘好棋。

两年来,起步区全面对标雄安新区,组织清华大学、瑞典SWECO等50余家国内外顶尖团队,提升完善“1 4 16 N”规划体系。如今,起步区的多项规划有了新进展。

根据分区规划,起步区推动形成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舒适宜居、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国土空间格局,分“三步走”建设成着眼未来发展的希望之城、绿色智慧宜居的幸福之城。

此外,城乡融合、地下空间、蓝绿空间等多个专项规划从细分领域着眼,进一步勾画城市蓝图。起步区“多规合一、互为支撑”的规划体系加速形成。

创新,新城就按新城的法子来建!

高标准规划落地,将带来怎样的新城风貌?

这个问题的答案,从大桥组团的新近动作就能窥见玄机。根据《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发展规划(2021—2035年)》,大桥组团定位为济南城市副中心,打造黄河北岸功能服务中枢。

今年4月25日,在获批建设两周年之际,起步区拉开了全面建设示范区序幕。作为城市副中心建设的主阵地,起步区示范区定位为生态商务区(EBD)。在规划的12平方公里总面积中,7.2平方公里为生态功能区,足以见得片区特别之处。

按照“区域资源整合、城绿空间耦合、组团功能复合、交通网络缝合、人文要素聚合”的规划策略,示范区由总部经济区、科研办公区、科创金融区、都市阳台、中央绿谷五个片区组成。

起步区着力创新城市发展方式。两年来,起步区以新理念建设新城区,逐步展露新时代现代化田园城市面貌。

从大的方面来看,起步区从建设之初便是以“一整个城”的视角进行把控。分区规划中,起步区将城市与区域协同共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产城融合、人民城市高品质营建等理念贯穿国土空间的开发与保护,促进多级区域城河相融,实现生态、城镇、农业空间平衡优化,促进动能转换空间融合,推动城市品质全面提升。

从细处着眼,黄河大道设置地道优化城市空间,污水处理厂、垃圾转运中心等基础设施利用地下空间强化“邻利”空间,一系列新型基础设施加快成形。同时,引入智慧城市建设理念。“地面一座城”“地下一座城”“云端一座城”构筑起新城新面貌。

起势,两年成果擘画在大河之畔!

山东黄河数字经济产业园初具规模,济南黄河国际会展中心拔地而起,济南黄河体育中心加快建设,起步区都市阳台片区拔节生长……起步区发展建设并非停留在纸面上、概念上,对比黄河两岸不难发现,起步区的成长已到了肉眼可见的阶段。

过去,黄河岸边即是济南城区的边缘,如今,这条跨越古今的大河正逐步成为济南的城中河。伴随起步区的建设,济南城区扩容,必将带来黄河两岸的新生。

携河发展离不开交通的畅达。按照规划,济南力争到“十四五”末形成27条跨黄通道新格局。当前,济南黄河济泺路隧道、凤凰大桥通车,齐鲁大桥、黄河大桥复线、黄岗路隧道等数条跨黄通道在建,两岸交通联系日益密切。

同时,新产业在起步区落地开花,新动能引擎逐步发力,也将进一步拉动两岸经济协调发展。两年来,起步区面向“3 1”产业发展方向,打造产业园区,落地产业龙头项目,主要经济指标常列济南市各区县前位。两年来,起步区(直管区)地区生产总值平均增长9.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平均增长28.6%,固定资产投资平均增长46.4%。这对于处于后发位置的起步区来说,实属不易。

百尺竿头不停步,过去两年的成绩更激励着起步区朝“五年成形”目标加快迈进。

区域发展,项目为王。今年4月25日,在获批两周年之际,起步区再开工总投资486.5亿元的33个重点项目;集中签约总投资超过500亿元的11个重点项目。众多优质项目的导入将为起步区注入新一轮发展活力。

规划既定,基础夯实,产业集聚。如今,站在“成形起势”关键节点上的起步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具发展活力,相信这座未来希望之城将在不久的未来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来源:济南宣传)

推荐

首页/电脑版/网名
© 2025 NiBaK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