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买回来的东西可采用高温沸煮、酒精消毒、清洁浸泡的方式消毒,对于耐高温的物品,放入锅中加水煮开,在沸水中煮15分钟就能彻底消毒,用75%浓度的酒精擦拭也能消毒,或者采用含氯的消毒剂浸泡消毒,之后清水洗净即可。
疫情期间买的东西如果耐高温,可以采用煮沸的方式消毒,将买回来的东西放在锅中加入清水煮沸,在沸水中继续煮5~15分钟就能达到消毒的作用,不能沸煮的物品用60摄氏度的热水浸泡半个小时,也能起到消毒杀菌的作用。
疫情期间买回来的东西都要注意消毒,医用酒精是消灭新冠状病毒最有效的消毒剂之一,使用70~75%浓度的医用酒精,或酒精棉擦拭可有效消毒,但95%浓度的酒精消毒效果不佳,如果买的是衣服或易着火的物品,不要大面积喷洒酒精。
各种含氯的消毒剂也能很好的清洁物品,有效含氯消毒剂例如84消毒剂,使用之前一定要稀释,以免产生较强的腐蚀性损伤消毒物品,浸泡后冲洗干净,疫情期间买回来的菜也要注意消毒清洁,可以在热水中加盐多泡一段时间,烹饪时煮熟。
疫情期间买回家的物资怎么消毒最安全?贵阳市疾控中心告诉你正确方法
疫情期间居民在进行必要的采买时,回家后应该怎么消毒才是正确的?9月14日,在贵阳贵安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贵阳市疾控中心党委委员、副主任蒋家俊建议居民可以通过以下四个方面对收到的物品进行消毒处理,以保证自身的安全。
一是团购物品的处理。在收取团购物品、包裹时,戴好口罩、手套,建议采取无接触式收货,尽量避免与志愿者、配送员当面交接。对于有外包装的物品,在取货时,可使用消毒剂喷洒消毒或消毒湿巾擦拭消毒,放置10-30分钟。把纸箱、包装袋等尽量留在门外并放入垃圾桶中。处理结束后,使用流动水 洗手液,按照“七步洗手法”清洗双手。
二是蔬菜、水果的处理。收取和整理时注意佩戴口罩,如有橡胶手套亦可使用。通常来说,蔬菜、水果的外包装可以喷洒消毒剂来降低风险。蔬菜、水果等生鲜食品只需要清洁即可,不要使用化学消毒剂消毒,以免影响食品安全及口感。对于不易脱水、变质的蔬菜,可以选择在阳台通风处放置一段时间。而对于易脱水、变质的蔬菜,可使用慢速水流冲洗或浸泡清洗、擦干、沥干后存储即可。如果确有消毒需要的,使用有蔬果备案的消毒剂,根据说明书上使用浓度浸泡10-30分钟,并用清水冲洗去除残留消毒液。处理结束后,按“七步洗手法”清洁双手。
三是肉蛋类、冷冻食品的处理。肉类无需消毒,将其进行多次浸泡清洗即可。鸡蛋放置在冷藏或阴凉处,烹饪前,将鸡蛋外壳清洗干净。而冷冻食品收货时可对外包装使用消毒剂喷洒消毒或消毒湿巾擦拭消毒。烹饪前,用慢速水流冲洗表面,无需对里面的食物进行消毒。
四是米面粮油的处理。购买回家的米面粮油对外包装消毒即可,不需立即食用的,可在通风处放置一段时间。
另外需要提醒的是,外出取物品后,回家要将外套轻轻脱下,悬挂在通风位置;脱下的鞋子放在门口,鞋面可用消毒湿巾擦拭。有条件的可在家中分区,将外出回来的衣服鞋子留在固定的区域内,最后及时清洁双手。
记者:程曦、王滢渔
来源: 多彩贵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