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春节的风俗

人气:129 ℃/2023-06-08 08:55:53

客家人的春节习俗也是形式多样,有祭灶、守岁、开大门、拜年、吃岁饭、舞龙、舞狮、扛公王巡游等。崇尚传统的客家,围龙屋里的春节更有着一番浓郁的亲情。

客家人春节有哪些习俗

客家人春节不可或缺的年货是川糖。特点是粘性强,适合做年糕,几乎每户要购进上百斤。

客家人春节禁打骂小孩,禁打碎器皿,禁讲粗话恶语。

客家人过年特色菜有酿豆腐,肉丸(包括鱼肉丸,挥丸),东坡肉,酿香菇,酿春卷,白切鸡,酱鸭等。

客家人春节的风俗开头怎么写

客家人过春节

客家人春节叫“过年”。“百节年为首”,客家人与全国全省多数地方一样,视过年为一年中最为隆重和欢乐的节日。人们很早就开始准备过年。

十二月二十三日祭灶,二十三日要把灶台刷干净,把旧的灶君取下烧掉,三十日晨把新像贴上,一送一迎。摆置酒肉祭拜灶君,送灶神上天宫向玉皇大帝述职。烧香、点烛、一边捻香、一边小声在念:"一杯清茶三枝香,欢送灶君上天堂;灶君上天言好事,各日下凡降吉祥。"

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入“年界”,加紧准备过年,外出的人都要赶回家过年。入年界限后,要教育小孩不能相骂,不能讲不吉利的话。在入年界前后,要择定吉日在屋内扫尘,打扫卫生。要清洗厨桌板凳,洗晒被褥蚊帐,干干净净过年。

“入年界”后,农户都暂停下田工作,专心致志筹备过年事宜。家家户户开始囤积木柴、食油及过年食品,采购猪肉、鸡、鸭,炸豆腐、蒸年糕、做米粿等,还要将水缸盛满水,米缸装满米。

大年三十,也就是除夕,是过年气氛最为热烈、最为欢乐愉快的一日。这天上午,家家户户要拜菩萨、敬神。大门、小门均贴上大红春联,门楣贴“利是”,门板贴门神或“福”,“大吉”等字。大厅和卧室、客房均贴上新年画,一派喜气洋洋的欢乐景象。大人小孩都要用“石江湖”煮水洗澡,穿上新衣,干干净净过年。各家厅堂还要陈设供桌,布置香案,摆起鸡、鱼、肉、果品等,敬奉祖先。

除夕晚上,吃团圆饭,菜肴丰盛。吃罢团圆饭,灶具要洗得干干净净,以备正月初一早上吃素。晚上要守岁,辞旧岁,迎新春,每个房间要整夜灯火通明,叫“点岁火”,有些地方牛栏、猪舍也要点上灯。家长要给小孩发压岁钱,有些地方还要给老人压岁钱。

正月初一按《通书》规定的吉利时辰开大门,顿时鞭炮声此起彼伏,响彻云霄。正月初一早上吃素。饭后人们相互拜年以吉利话相颂。小孩们穿着新衣,欢乐嘻戏,有的争向年长者拜年:“公公叔叔家发财,糖子饼果拿给涯(我)。”

正月初二,走亲戚拜年。特别是新婚女婿要去岳父母家中拜年。一般小俩口一起去,也有只女婿一人去;有的当天回来,也有住五、六天的。去时要带小母鸡、米果、糖果和香烛、鞭炮等,到时要在岳家祖先灵前烧香、点烛、放鞭炮。中午岳家请客,女婿要喝醉,不醉不热情。

初三早上吃“岁饭”(有的年前廿九日晚上蒸好,有的正月初二晚上蒸好),饭上插上筷子,家中有几个人就插几双,再插上一根带叶树枝,有的还要放上桔、柚等水果。吃岁饭前先要把饭摆在“当天”神位上,供奉天神和祖先。吃岁饭要准备很多菜,有鸡有肉,与大年三十吃团圆饭差不多。初三不能杀生,鸡要在初二杀好或过年时留下。

正月初五,出年界。厅堂的祖宗画像要收起,纸门帘要取下烧掉,外出做工干活的就可以启程了。

正月十五日元宵节,又叫“上元节”,家家户户要筹办菜肴,喝酒过年。要闹元宵,新春游乐活动到达高潮。

推荐

首页/电脑版/网名
© 2025 NiBaK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