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惧对自己来说是一种保护机制。恐惧属于情绪的一种,也是一种人类及生物心理活动状态,在面对死亡威胁的时候,恐惧可以使人认识危险、远离危险,驱使人体远离伤害,让个体得以生存。
恐惧指的是人们在面临某种危险情境,企图摆脱但又无能为力时,产生的担惊受怕的一种强烈压抑情绪体验。
恐惧心理通俗来说就是“害怕”,从心理学上来说,当一个人的建构系统的边缘要素而不是核心建构被证明无效时,恐惧就会产生。
虽然恐惧在有些时候可以使人体远离死亡的伤害和危险,但当人体无法逃离困境时,恐惧容易对人体的心理和生理造成严重的危害。
恐惧是每个人都有的
有一个故事,说是一个小孩,到了上学的年纪,可是胆子很小。六七岁了,还是不敢一个人睡觉,特别地怕黑。为了医治孩子的胆小,克服他的恐惧心理,爸爸妈妈想尽了办法,可是收效甚微。每天晚上,爸爸妈妈都会等孩子睡着之后再把他抱到自己的床上去,然而早上醒来的时候,妈妈发现,孩子不知道什么时候钻到了自己的被窝里。
后来,妈妈跟孩子讲好,以后要自己睡觉,讲了好多的道理,并且跟他说自己是个大孩子了,应该什么都不怕,还教给他一句口号。孩子每天晚上都会在心里默念:“我是小大人,什么都不怕”,“我是小大人,什么都不怕”……
恐惧是每个人都有的心理,有人怕广场、有人怕高空、有人怕打雷、有人怕老鼠……这个世界有多少种喜爱,就有多少种恐惧。包括各种奇奇怪怪的恐惧症,如长单词恐惧症,患者会对过长单词产生异常的持续性恐惧;动物恐惧症,其中包含老鼠恐惧症、小鸡恐惧症等;还有人有岳母恐惧症,见到岳母就会休克。
这些并不是笑话,恐惧是人类察觉到危险时的正常感觉。也并不是所有的恐惧感觉都是负面、消极的,如在黑夜时遇到危险,或者受动物伤害可能比在白天大得多,因此人类祖先就对黑暗产生了恐惧,这种恐惧是有利的,因此代代相传。
恐惧症是对某种物体或某种环境的一种无理性的、不适当的恐惧感。一旦面对这种物体或环境时,恐惧症患者就会产生一种极端的恐惧感,以致会千方百计地躲避这种环境,因为他害怕自己无法逃脱。
对一些危险的恐惧算不上恐惧症。恐惧症是非理性的,对某种东西的恐惧是毫无理由,而且也无必要的,如学校恐惧症、婚姻恐惧症、社交恐惧症等等,这些事情本身并不会伤害一个人,之所以会产生这种恐惧,是因为个体在这当中受到了某种伤害,导致他对这些行为或者场合产生了畏怯心理,不能自然地面对。
临床上,恐惧症患者寻求治疗的并不多,因为这种如怕老鼠、怕某种动物等单一性的恐惧症对生活的危害并不大,毕竟生活中不是时时刻刻都会遇到这些东西。但最重要的是很多人没有了解这种疾病,他们误认为怕某种东西是由于自己性格过分脆弱无法面对现实所产生的,并不需要额外的治疗。另外,有很多人羞于说出自己的这种恐惧心理,他们认为这是一种耻辱而深深埋藏在心里,比如一些男性为了体现自己男子汉的高大形象,不愿表现出自己的恐惧。
实际上,虽然恐惧症显示出来的病症可能是单一的,比如只怕老鼠,对其他的东西并不害怕。但恐惧症的病因却不是单一性的,一般认为有生物学和精神上的双重因素,前者就是遗传性的性格脆弱,天生紧张而显神经质,这类人最易产生恐惧感。后者就是承受了自身无法解决的精神压力。这两种因素共同形成了恐惧症,当某一阶段精神压力过大时,就很可能诱发恐惧症的发生。恐惧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对于那些有害的、负面的情绪,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克服:
1. 设想最坏的结果
面对一件事情感到恐惧的时候,不妨问一问自己,最坏能坏到哪里去呢?就像面试一样,很多人会这样安慰自己:顶多就是应聘不上呗,有什么大不了的。这样一想,会勇气倍增,迎难而上,问题可能就解决了。
2. 暗示
潜意识具有神奇的力量,在心中鼓励自己,“我能行”、“我一定可以”、“我绝对没有问题”,反复不断这样想,暗示语会进入潜意识,弥补我们从小因为受否定而形成的心灵黑洞。
3. 从容易的事情做起
之所以恐惧,很多时候是因为自信心不够,从小事做起,能够逐渐培养自己的自信心,一次次的小成功会增强自己的自信心,有了能够把一件小事做好的自信心,以后,对于一些大事也就能够慢慢地做好了,恐惧自然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
4. 注意力集中法
人们总是习惯以自我为中心,以为别人都在注意自己,所以过分地害怕、拘谨,这种时候,集中注意力去做自己该做的事,安慰自己,就像自己不会去过分关注别人一样,别人也不会过分关注自己,专心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就好了。
5. 自我欣赏
自卑的人跟自信的人比起来,前者的恐惧更多一些,稍微困难一点的事情都有可能让他产生恐惧心理。自我欣赏能够让自己更加自信,多多发掘自己性格中的优点,欣赏自己,这样会慢慢自信起来,恐惧会在无形中减少很多。
恐惧症是很多人都有的一种心理症状,心理专家指出,只要接受适当治疗,85%~95%的患者都可以得到明显改善,而且无论病程多长、病情多重,治疗效果都会很好。所以,恐惧心理严重的患者有必要接受专业的治疗,不要讳疾忌医,让自己长期活在阴霾下,面对生活的痛苦束手无策。
恐惧症可分为3种类型:
1.单一或单纯性恐惧症。即对某特定环境或某特定物体的恐惧,如恐高、惧怕乘坐电梯、怕蛇、怕虫等。这种单纯性恐惧症多是由于儿时某一次遭遇引起,成长后会逐步减弱。单纯性恐惧症患者一般可以生活如常,只需避开那些引起恐惧的因素就行了。
2.社交恐惧症。即对公众的注视或与他人交往,会感到一种毫无根据的恐惧,害怕自己的行为会带来羞辱。这种患者会回避在公众场所吃饭,甚至不敢利用公众场所提供的种种方便。
3.广场恐惧症。即对公众场所的恐惧,患者害怕离开自己熟悉的“安全”的地方,例如家里,这类人主要是怕自己无法自我控制,无力逃往安全地方。
有些食物中含有类似于治疗恐惧症药物的成分:
香蕉:香蕉当中含有一种被称为生物碱的物质,这种物质可以振奋精神,提高信心。而且香蕉也是色胺酸和维生素B6的来源,这些物质可以帮助大脑制造血清素,减少产生忧虑的情形。
菠菜:菠菜中含有人体所需的叶酸,而人体缺乏叶酸则会导致精神疾病,包括社交恐惧症和早发性痴呆等。
另外,还有深海鱼,哈佛大学的研究报告指出,鱼油中的Ω-3不饱和脂肪酸,和常用的抗焦虑性的社交恐惧症药物碳酸锂有相类似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