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子中若是放多了碱的话是有害的,食碱是一种食品疏松剂和肉类嫩化剂,加入粽子中可以去除糯米和粽叶的酸味,使得其味道更好,食用碱对食物中的维生素B1、B2和维生素C有较强的破坏作用,同时也会影响人体对一些矿物质的吸收和利用。
食用碱呈固体状态,圆形,色洁白,易溶于水。可以适当使用,能为食品带来极佳的色、香、味、形,以增进人们的食欲。
加入过多的碱,不仅对粽子的营养会有破坏,还会影响人体营养吸收。所以建议还是要适量的加碱。
包粽子的时候放多了碱的话,在中和粽子的酸味的同时,还会使得粽子的味道出现改变,可能会出现碱味。
煮粽子时,水里多加这2样,粽子软糯香甜不夹生,粽香浓郁不易坏
煮粽子时,水里多加这2样,粽子软糯香甜不夹生,粽香浓郁不易坏
粽子是端午节的节令食物,它口感软糯,味道可咸可甜,深受大家的喜爱。其实平时我也会吃粽子,不过都是买冷冻的,只有端午节的粽子是自己包的。
自己包的粽子和买的冷冻粽子,最大的区别就是食用方法。冷冻粽子是熟的,只需要放锅里热一热就行了,吃起来就很软糯。而自己包的粽子需要煮很久,还可能是夹生的,这是怎么回事呢?马上就要端午节了,如果你想自己包粽子吃,一定要学会正确的方法。
粽子的口感软糯与否,和这2点有关系,大家一定要记住。
1、糯米要提前泡,不能直接包粽子。
干糯米没有水分,被粽叶包裹后很难煮熟,就容易夹生,尤其是最里面的部位。所以包粽子之前,糯米一定要提前泡,泡的时间越长越好,我一般都会泡12个小时。
2、煮粽子,不能只用清水煮。
很多人自己包的粽子,估计都是直接放进锅里,加点清水把它煮熟就完了。这么煮的话,很可能煮不熟,会夹生;就算煮熟了,花的时间也很长,本来煮一小时就行了,结果花了2小时,浪费时间,还浪费煤气。
还有人在煮粽子时,粽子容易漏米、粽叶容易破,都是煮粽子的方法不对。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下正确方法,建议大家跟我学一学,保证煮出来的粽子,和外面卖的一样好吃。
首先是锅具的选择,要用保温性能好的锅具,比如高压锅,电饭锅等,煮得比较快,节省时间,煮出来的粽子口感也很软糯。
其次是粽子下锅的时间,要记住先放粽子再放水,这样粽子不容易散,不易漏米。千万不要把水烧开后再放粽子,那样粽子会急速膨胀,就容易破和漏米。水要一次性加满,煮粽子的时间比较长,所以水尽量多一点,中途不要加水,不然会影响粽子的口感。
最后是不能只用清水,水里要加2种调料,就是食盐、食用碱,煮出来的粽子软糯不夹生,特别好吃。俗话说“咸能引甜”,水里加点食盐,可以让粽子的口感更香甜,而且粽子不容易坏掉,咸粽子的保质期也要比甜粽子长。
食用碱是碱性的,可以软化米粒,让糯米更容易煮熟,缩短煮的时间,粽子也更加软糯,不容易夹生。
再过几天就是端午节了,如果准备自己包粽子,还需要掌握一些技巧,才能包出又香又软的粽子,包粽子前要做好2个准备工作:
1、粽叶提前浸泡,并用开水煮一下,这样粽叶的韧性强,不容易破。用干粽叶比新鲜粽叶香,尤其是用了多年的干粽叶,包出来的粽子特别好吃。
2、如果是咸粽子,糯米、馅料都要提前加调料拌匀,腌制几个小时,充分入味后再包。如果用豆子包粽子,豆子也需要提前浸泡一个晚上。
包粽子也有技巧,这几点要注意:
1、糯米不要提前捞出来沥干,包的时候沥干即可,保留一些水分,这样煮出来的粽子更软糯,不会发干。如果太早把水沥干,糯米又会流失水分。
2、粽叶折叠的时候不要留缝,折紧实,这样不容易漏米。糯米不要装得太满,煮的时候吸水会膨胀,装太满就容易破,导致漏米。
觉得我的文章不错,请给我点赞、评论、转发、收藏、关注,下次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