珐琅锅的好处是导热快,受热均匀,保温性能好,关掉火之后锅体也能保温很长时间。珐琅锅是没有危害的,但是就是因为很重,所以使用起来不太方便,而且和普通的透明锅盖的锅子相比,珐琅锅的锅盖是全封闭的,不利于观察内部的食物煮沸情况。
铸铁珐琅锅,如其名称,其是在铸铁锅具本体的内、外表面附着一层珐琅层,兼备铸铁锅的实用和珐琅的美观。
珐琅锅烹调的食物美味又营养,珐琅锅特别适合长时间炖煮菜肴,营养又入味。
珐琅锅也可以煎炸,甚至还能放在烤箱里使用,烹饪烧烤、盐焗等各式中西菜肴,独特的循环烹饪,能够保持肉质鲜美,食材原汁原味。
看中珐琅锅的“颜值”后,我交了智商税
有这么一种锅,曾被誉为锅中的“爱马仕”,也是众多美食博主、家居博主厨房里必囤的锅具之一,而这种风靡一时的锅,就是“珐琅锅”。
不可否认的是,最初见到珐琅锅之后的我,也被它的颜值所吸引,以至于毫不犹豫地投入了它。然而真正用过之后,我发现我大概率是交了智商税。
一、细数一下珐琅锅的6个缺点尽管珐琅锅很火,甚至一度风靡一时,但是不得不承认,作为家居博主的我,用过之后基本就闲置了。而之所以让它在角落里“吃灰”,离不开下面6个缺点:
1、太重
珐琅锅,绝对是我用过最“重”的一个锅,没有之一。
一个锅盖就重达3斤多,一个锅体5斤多,这加起来就是八九斤,要知道这还是在“空锅”的前提下。如果你还没用过,单纯算一算就知道这锅用起来有多“沉”了。
别说女生了,就是男生也不能单手拎起来。而“重”带来的鸡肋体验,一方面体现在端锅时,另一方面体现在刷锅时,那叫一个费劲。
2、不好清洁
在珐琅锅爆火的时候,被吹捧上天的它,被宣称功能强大,可以煲汤、煎烤、炒菜,然而真正体验过就知道,这种锅太不容易清洁了。
珐琅锅的本质,其实是铸铁锅外加一层珐琅,而铸铁锅虽然优势明显,但是缺点很突出,尤其是会粘锅。
3、会有铁锈味
使用珐琅锅的过程中,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这样一种情况,如果把刚刷完的珐琅锅盖上盖子,等到下次使用时,铁锈味非常重。
这是因为珐琅锅的密封性好,刚刷完后还会有水分残留,如果盖上盖子自然会氧化生锈。而这也是有铁锈味的原因。
也建议大家,刷完珐琅锅后,盖子一定要留个缝。
4、“珐琅”容易被磕碰
在这里给大家揭露一下珐琅锅的真面目。
其实珐琅锅的走红,有相当一部分原因在于它那光鲜亮丽的“珐琅层”。很多人以为珐琅是什么高级材料,实际上它却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东西——搪瓷。
过去80、90年代,我们经常用到的搪瓷脸盆、搪瓷缸子、搪瓷碗,估计都不陌生。
而珐琅锅的“珐琅”,原本和搪瓷是同一类材料,只不过在1956年的时候,国家出台了搪瓷制品的标准,也是从这个时候起,珐琅被定为为“艺术搪瓷”。
直白点说,珐琅属于搪瓷,它是搪瓷的一种。
而说到“搪瓷”,估计大家就知道它的缺点了,那就是容易被“磕碰”。
珐琅锅的“珐琅层”(搪瓷)被磕碰后,铸铁同样会裸露出来,不仅不美观而且也会生锈。所以珐琅层脱落,并不是什么稀罕事儿。
5、使用频率低
买回家的珐琅锅,之所以会被闲置,除了上面几个原因之外,其实还有一个原因是使用它的频率压根就提不起来。
这也会是因为珐琅锅不适合炒菜、煎烤,唯一适合它的就是煲汤。所以当初被吹捧上天的珐琅锅,功能多只不过是噱头而已,实际使用体验一言难尽。
6、价格比较高
从走红到现在,珐琅锅的价格虽然降了很多,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市场上的珐琅锅大多数还是数百元乃至上千元。
实际上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普通的铁锅、不粘锅以及各种不锈钢蒸锅就能够满足美食的制作需求,而且这些锅具的价格还不高。反观珐琅锅,价位居高不下,再加上知道了珐琅锅的诸多缺点,所以买它的人也越来越少。
二、除了珐琅锅外,还有哪些锅不值得投入?市面上的锅具琳琅满目,但并非每一种都值得投入。而除了珐琅锅之外,下面2种锅,也不建议大家盲目投入。
1、雪平锅
雪平锅作为当下正在走红的锅具之一,它的优点其实只有一个,那就是“轻”。
所以这种锅具对于女生来说非常友好,不仅单手可以拎动,而且热个牛奶、煮个泡面都不错。但是这种锅的“局限性”太大。
长时间的炖煮,会让它变色,而且不适合放油,清洁起来也是很费劲。
2、麦饭石锅
有不少人觉得“麦饭石锅”很高级,认为是一种新型的材料制成,肯定比“不粘锅”好用。
实际上并非如此。
麦饭石锅,本质上也属于“不粘锅”,只不过这种锅的原材料不是铁 特氟龙(涂层),而是“铝合金 特氟龙”。所以这也是为什么麦饭石锅的锅体尽管厚,但重量却不是很沉的原因。
既然有涂层,当然避免不了涂层脱落的问题,所以建议大家也不要过分信赖这种锅具,它的使用寿命和普通的不粘锅一样,即便是在使用得当的前提下(不用铁勺、不骤冷、不用钢丝球等等),基本也超不过12个月。
说在最后:无论锅具多么高大上,终究敌不过传承数千年的“铁锅”,这是不争的事实。
当然了,铁锅的选购也有讲究,感兴趣的话可以在下方互动留言,下一期来给大家聊一聊“熟铁锅”和“生铁锅”的选购“避坑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