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5月到8月是青海湖湟鱼洄游季节,刚察县泉吉河,是观赏湟鱼洄游的最佳地点,可以看到成群结队的湟鱼摩肩接踵、井然有序地向上游拼命游动。湟鱼是青海湖独有的鱼类,学名青海湖裸鲤,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湟鱼洄游一般最早在每年5月底到6月初。每年7月10日左右,随着气温不断升高,雪水融化,降水增多,河道里水流量升至最高位时,就是湟鱼洄游的最佳时节。
每年湟鱼性腺初期发育到具备生殖繁衍能力时,便开始洄游。亲鱼在水流刺激下,性腺逐渐成熟,并找一处水温较高、河道底部有砂砾石的地方完成鱼卵受精。
之后亲鱼游至温度、水流等比较适宜的缓水区进行“休养生息”。到农历8月15日前,洄游的亲鱼将随着湍急的流水,顺河游向青海湖。
几十年前六七斤一条的湟鱼按堆卖,如今二三两的个头上百元一斤!
青海是我国唯一以湖泊命名的省,是中国青藏高原上的重要省份之一,同甘肃省相接,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相邻,和西藏自治区毗连,海域四川省接壤。
青海湖,藏语名为“措温布”(意为“青色的海”)。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青海省境内,中国最大的内陆湖、咸水湖。由祁连山脉的大通山、日月山与青海南山之间的断层陷落形成。
湖中盛产全国五大名鱼之一的青海裸鲤(俗称湟鱼),是青海湖中的特产,以其味道鲜美而著称。它在鱼类中属于鲤科。裸鲤全身裸露,几乎无一鳞片,其体性近似纺锤,头部钝而圆,嘴在头部的前段,无须,背部灰褐色或黄褐色。
它本属于一种淡水鱼,却顽强的在青海湖这种咸水湖水体营养极度匮乏的环境中生存,着实令人敬佩。
青海裸鲤平均年产量为5165吨,1949年~1985年共生产裸鲤191180吨,随着时间推移,资源衰退,裸鲤产量呈逐年下降趋势现今极其珍贵。青海湟鱼因水温低,饲料少,生长缓慢,年增重只有1两。
上世纪60-70年代,湖中湟鱼多,我知道最大的有一米多长,20多斤重。经过几十年的捕捞,现在湖中的湟鱼越来越少,也越来越小。
以前的青海人很少吃鱼,后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外来移民,带来了“吃”文化,很快,贪图美味的吃货们发现了湟鱼的美味,人们开始疯狂的捕捞湟鱼,多年人为地滥捕造成如今青海湖中湟鱼的大量锐减,由于全球变暖,大气干旱,降水减少,加之青海湖水位年年下降,含盐量和碱度不断上升,湟鱼的生存受到了很大的影响。青海湖湟鱼资源已不足开发初期的十分之一。
从1994年开始青海政府已进行了3次封湖育鱼措施,2001年又第四次下令对青海湖实施封湖育鱼,为期十年。
在封湖期内,禁止任何单位、集体和个人到青海湖及湖区主要河流及支流湟鱼主要产卵场捕捞湟鱼。即便如此,对于吃货们来说,湟鱼始终是难以抗拒的美味,所以依旧有人在明文规定下悄悄对湟鱼进行捕捞售卖。现在的湟鱼平均也就是一根筷子长短,平均重量不到半斤,偶尔也有一斤左右。
处于青海湖整个生态系统核心地位的湟鱼数量急剧下降,将导致整个青海湖生态系统的崩溃。所以再不严格保护,最终将使青海湖从“高原明珠”沦落为“死湖”!
温馨提示:想和我们一起自驾走川藏线去西藏、稻城亚丁、色达、新疆的朋友,详情请添加微信:XXX318MSC 更多经典线路请关注微信公众号:zangdilvt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