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米饭的由来与传说

人气:279 ℃/2023-06-24 00:42:46

乌米饭原为中国民间节日食品,唐代即有,乌米饭是为了纪念释迦牟尼的弟子目连,乌米饭的传说流传最多的是战国时期孙膑的故事,乌米饭也有为了纪念杨文广的妹妹杨金花的传说,畲民纪念胜利的传说。

农历四月初八是中国传统的乌饭节,江苏和安徽一带多有人家用乌饭树叶煮乌米饭,已成习俗。

在中国浙江、江苏、湖北、湖南、江西、四川、贵州、安徽等地,人们仍保留着吃乌米饭的习俗。

乌米饭是一种紫黑色的糯米饭,是采集野生植物乌饭树的叶子煮汤,用汤浸泡糯米、蒸熟而成的。

乌米饭的传说

王药师说本草-江南四月初八的乌米饭

江南吴越一带,一直沿袭着四月初八吃乌米饭的习惯。昨天是农历四月初八,不知江浙一带的朋友昨天你吃乌米饭了没有?今天,药师就同你聊聊这个乌饭。

很多人吃这个乌米饭,以为这就是黑米做的滋米饭,嘿嘿,黑米可是被誉为“黑珍珠”“世界米中之王”,历代帝王也把它作为宫廷养生珍品,称为“贡米”,如果真用黑米做的滋米饭团,不知道该多少钱一个?其实大家昨天吃到的这个乌米饭,是将粳米或糯米用乌饭树的叶子染色后蒸煮变成这个乌黑色的。

乌饭树,学名叫南烛,古称染菽,别称还有乌米饭、乌饭子、乌捻子等等,安吉当地叫它为乌米饭。

苏南和浙江一带做乌米饭的历史自唐朝就已经开始了,古时称青精饭。乌饭树叶提取物在古代作为防腐剂的历史久远,唐代陈藏器所著的《本草拾遗》中就有“九浸、九蒸、九曝后,乌饭久贮不坏”的记载,可见当时的人们已经发现了乌饭树叶提取物的防腐功能。江苏南部及浙江民间用乌饭树叶捣成汁,将大米染成黑色,蒸熟后作贡品,中秋节祭月亮,放置多日防馊不变质。也因此,乌饭米在一些地区成为寒食节的食物,畲族的“乌饭节”是三月初三,但更多的地方则沿袭着四月初八吃乌米饭的习俗。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记载“此饭乃仙家服食之法,而今释家多于四月八日造之,以供佛”,“摘取南烛树叶捣碎,浸水取汁,蒸煮粳米或糯米,成乌色之饭,久服能轻身明目,黑发驻颜,益气力而延年不衰。”

乌米饭的习俗来源说法很多,吴越一带的传说是源自唐代畲族头领雷万兴领导的畲军,被官兵困于山中,靠采摘乌饭果实躲过来饥荒,某年春季,忆起此果,上山采摘发现果实还未结,采摘了叶子加工后与糯米一起蒸,做成了乌米饭,从而流传下了乌饭节。

南烛,属于杜鹃花科越橘属的常绿灌木或乔木,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南方丘陵地带的山坡林内或灌丛中。叶片薄革质,椭圆形、菱状椭圆形、披针状椭圆形至披针形,边缘有细锯齿,表面平坦有光泽,两面无毛,侧脉5-7对;花期6-7月,花冠白色,筒状,有时略呈坛状或杯状;果期8-10月,果实为浆果,直径5-8毫米,熟时紫黑色,外面通常被短柔毛。见到南烛的果实图片,大家一定非常惊奇,这不是蓝莓吗?对了,蓝莓原本就和南烛是同宗近亲,属于同科同属,其果实的形状以及果汁呈蓝紫色和南烛果非常的相似,两者只是原产地不同而已,蓝莓原产于北美和亚洲北部,南烛则分布在南方地区,现在很多南方的种植园就是将蓝莓枝嫁接在乌饭树老桩上栽培的。

南烛的叶及果实均可入药,历来医家的著作中皆有记载,描述的也非常详细。南烛叶中含槲皮素、花青素等植物多酚类物质,植物多酚可以通过抑制酶的活性抑制甚至杀死食品中的细菌和真菌,这是南烛叶能用于食品防腐的重要原因,其树叶提取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等有害细菌均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南烛浆果则含有丰富的抗氧化剂——花色苷类黄酮,可以减慢蛋白质和DNA的老化速度,抑制癌细胞的生长,从而达到防癌效果。

南烛叶,功效:益肠胃,养肝肾。主治:脾胃气虚;久泻,少食,肝肾不足,腰膝乏力,须发早白。

南烛子,功效:益肾固精,强筋明目。主治:久泄梦遗,久痢久泻,赤白带下。

推荐

首页/电脑版/网名
© 2025 NiBaK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