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红旗渠修了大概10年左右,红旗渠于1960年2月动工,至1969年7月支渠配套工程全面完成,历时近十年。红旗渠,位于河南安阳林州市,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红旗渠工程共削平了1250座山头,架设151座渡槽,开凿211个隧洞,修建各种建筑物12408座,挖砌土石达2225万立方米。
红旗渠以浊漳河为源,渠首位于山西省平顺县石城镇侯壁断下,总干渠长70.6公里,渠底宽8米,渠墙高4.3米,纵坡为1/8000,设计最大流量23立方米每秒。
红旗渠灌区共有干渠、分干渠10条,总长304.1公里,支渠51条,总长524.1公里,斗渠290条,总长697.3公里,农渠4281条,总长2488公里。
历史上的今天:1969年7月8日, 红旗渠建成
河南省林县人民从1960年2月到1969年7月,奋斗了十年,30万人参与修建,81人牺牲,完全凭着一锤一钎一双手,削平1250座山头,凿通211个隧洞,架设152座渡槽,挖砌土石方1640万立方米,硬是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修成了全长1500公里的红旗渠。有人作过计算,如果把修建红旗渠挖砌的土石方修成高2米、宽3米的墙,可从林县北到哈尔滨,南至广州。林县人民改天换地的壮举使红旗渠从一项水利工程,延展为一个地标、一处风景,更升华成为了一种民族精神。
“河南省林县(今林州市)红旗渠支渠配套工程已经全部竣工。至此,红旗渠工程已全部建成。”1969年7月8日,新华社播发消息,人民日报9日在头版刊登了《林县人民十年艰苦奋斗 红旗渠工程已全部建成》,报道说,林县水浇地面积已由不到1万亩扩大到60万亩,历史上“水贵如油,十年九旱”的林县,变成了“旱涝都不怕,年年保丰收”的富饶山区。
上世纪70年代,周恩来总理曾对国际友人说:“新中国有两大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红旗渠。”
这是蜿蜒穿行于太行山间的红旗渠总干渠(2019年7月4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在红旗渠精神历久弥新的感召下,林州人民谱写了“战太行、出太行、富太行、美太行”的创业四部曲,县域经济综合实力连年位居河南省前十位。
视频来源 | 京商传媒
图文来源 | 人民网、文摘报、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