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家嘴四件套指的是什么

人气:137 ℃/2023-07-18 02:26:42

陆家嘴四件套指的是:东方明珠、上海中心大厦、上海环球金融中心、金茂大厦。东方明珠: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是上海的标志性文化景观之一。上海中心大厦是中国上海市的一座巨型高层地标式摩天大楼。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世纪大道100号,为地处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的一栋摩天大楼,占地面积14400平方米。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拥有地上101层、地下3层 ,楼高492米,外观为正方形柱体。裙房为地上4层,高度约为15.8米。

上海金茂大厦,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世纪大道88号,地处陆家嘴金融贸易区中心,占地面积2.4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9万平方米。

陆家嘴厨房四件套指的是什么

老宅子变身“打卡点”老厂房变身“初心地”让绵延文脉涵养浦东开发开放新征程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者、排头兵,浦东汇聚了高楼林立的陆家嘴金融城,亲子欢乐的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先行先试的自贸试验区。这片承载了“中国梦”的土地上,还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全区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9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53处,文物保护点372处,共计435处不可移动文物,数量位列全市第二。

浦东开发开放30年来,以陈桂春住宅为代表,一批浦东文物建筑从着手保护,到后续修缮利用,都镌刻着城市发展进程中的历史印迹,以及文保观念的转变更新。当老宅子变身为“打卡点”,老厂房变身为“初心地”,“工业锈带”变身为“生活秀带”,浦东也将越发变得“建筑可阅读,街区宜漫步,城市有温度”。全区像对待老人一样尊重和善待城市中的老建筑,坚定文化自信,切实把浦东的文物守护好,让人们记得住历史、记得住乡愁,让绵延文脉涵养浦东开发开放新征程。

立新不必破旧

为陆家嘴留下一座雕花楼

一个月前,位于陆家嘴中心绿地旁的上海吴昌硕纪念馆发出闭馆公告,宣布进行消防、电气、安保、展厅等设备设施改造升级等工作。这也是纪念馆所处名为“陈桂春住宅”的百岁老宅,近30年中第三次经历一段时间的闭门,进行重新装修布置。

青砖、红砖相间堆砌,窗门梁枋都精雕细琢,建筑式样中西合璧,陈桂春住宅因此享有“浦东雕花楼”的美誉。尽管市民游客目前无法走进陈桂春住宅参观,却无碍于欣赏这座雕花楼的美丽。大家抬头看到的不仅有老宅上的飞檐翘角,也有塑造陆家嘴天际线的“厨房四件套”——东方明珠、上海中心大厦、环球金融中心、金茂大厦。

“在陆家嘴这样寸土寸金的区域,能够规划出一片10万平方米的中心绿地,保留下这座具有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的建筑,无疑是高瞻远瞩的大手笔。”吴昌硕曾孙、上海吴昌硕纪念馆执行馆长吴越曾如是感慨。

碍于历史局限性,陈桂春住宅也经历过从推土机下被抢救出来的惊险故事。资料显示,这是近代沪上名流陈桂春的私家住宅,建成于上世纪20年代,又被称为“颖川小筑”。浦东开发开放前夕,这里早已住满了“七十二家房客”。1990年,中央吹响了开发浦东的号角,浩浩荡荡的建筑大军挺进陆家嘴,开启从滩涂码头到世界金融中心的惊世变迁。然而,当时人们很难想象到,陆家嘴竟然也有值得保存的历史文化遗迹。

1992年,陈桂春住宅在已被拆毁第一进院墙的情况下,同济大学学者联合社会各界人士奔走呼吁,最终浦东拍板保护下这座老宅的绝大部分。老宅经修缮保护与功能置换,1996年作为陆家嘴开发陈列馆对外开放。

浦东新区文保所相关负责人表示,抢救陈桂春住宅,为陆家嘴留下一点“旧”,可以说是浦东开发开放后文保领域的标志性事件,背后折射出了观念的转变:彻底地破旧立新,并非是现代化的标志。飞速发展的浦东,并没有将历史抛在脑后。开发浦东也要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让人们了解这片东岸热土的过往与底蕴。

2008年,老宅启动第二次修缮,与前次相比更强调历史原真性。2年后,历史上与陈桂春交际颇深的海派艺术巨擘吴昌硕,其纪念馆就顺理成章安在了昔日“老友”家中。吴越表示:“很多国际友人第一次来浦东,希望他们不仅看到高楼林立,还能感受海派文化。吴昌硕在国际上知名度高,适合作为浦东文化名片。”

现已启动的消防电气升级和内部装修,则计划改变纪念馆照明设计单一、展陈方式落后的现状,增加恒温恒湿系统及安保硬件,满足长期展出名贵真迹的条件。修缮内容还包括修复地面法国花砖、墙面英国瓷砖,优化背景木墙面,提升顶部灯光照明,增加空调和消防喷粉等。预计到明年,重新开放的“颖川小筑”,外观将更接近历史原貌,内在设施则将大大提升市民游客的文旅参观体验,进一步促进这座老宅的“活化”。

把握文旅融合机遇

让文物建筑真正“活”起来

文物建筑的保护,不应该像“博物馆”一样供起来,更好的方法是让它真正“活”起来。记者了解到,与陈桂春住宅相仿,还有多座文物建筑在浦东开发开放的建设大潮中涅槃重生,并紧紧把握文旅融合的时代机遇,注入新内容,走近老百姓,焕发“第二春”。

1990年为纪念纪念张闻天同志诞辰90周年,位于祝桥镇邓三村的张闻天故居将卧室、书房、客厅、厨房恢复原状,并正式对外开放。2002年,张闻天故居被评为浦东唯一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原本,张闻天故居只有一幢老房子,体量不大。2010年,张闻天生平陈列馆建成开馆,2014年川南奉公路拓宽又改造了停车场和景观绿地,整个场馆面积扩大了一倍,游客也越来越多。改造前,每年游客量约3、4万,近年来年均都有约15万游客来故居参观,今年还成为了“四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地点,并带动了邓三村的红色文化旅游发展。

位于川沙的内史第,是一座名人聚居的江南名宅,宋庆龄、黄炎培、黄自、胡适、黄祖方等近现代名人,都曾在此居住,号称“浦东文化的根在川沙,川沙文化的根在内史第”。内史第的保护也走过了弯路:在浦东开发开放前夕启动的旧城改造中,内史第的前两进被拆除,最后一进则被修复为黄炎培故居。随着文化建设被提到越来越重要的地位,2010年起,内史第耗资1.2亿元开展为期3年的复建工程,重建第一、二进宅院,恢复了老宅昔日的风采。

文物建筑,不仅代表着一个地区的文化底蕴,更能带来旅游人气与更长远的发展潜力。随着文旅融合进程的加快,文保观念的更新,除了那些雕栏画栋的老宅子,“锈迹斑斑”的老厂房也获得了新生。工业遗存在审批后通过修缮利用,变得可游可观。

在杨浦大桥下的东岸滨江,浦东最具震撼力的工业巨构——有“亚洲最大容量散粮筒仓”之誉的民生码头8万吨筒仓,1995年启用,不到10年就随着滨江产业升级而停工。它作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建筑,经保护与改造,从而以筒仓艺术中心的身份全新亮相,实现了从“天下粮仓”到“艺术集散地”的华丽转身。目前,筒仓正在举办“四史”学习教育展,它与不远处的浦东新区文保单位、由浦东开发办公室改造而成的浦东开发陈列馆一同,吸引一批又一批的党员群众前来“守初心,担使命”。

距民生码头往西2公里,浦东新区文物保护点、始建于1862年的祥生船厂旧址,则变身为充满历史感和工业感的艺术商业空间“船厂1862”。回溯历史,1925年11月建立的祥生船厂党支部,这是上海机器业中第一个中共基层支部。在如今的1.6万平方米的商业空间内,植入艺术品商店、汽车展示厅、江景文化餐厅、画廊等业态。商业空间旁,还有一座800座的中型剧场——1862时尚艺术中心,成为前沿、时尚、跨界、创意演出的汇聚之地。剧场里,原有的船厂结构、曲折的烟囱、几何线条的支架、生锈的铁管、风化的混凝土柱子全保留了下来,同时又进行二次改造利用,老旧的蒸汽管道被改造成空调和送风管、废弃的旧工业材料被设计成标识牌,令人脑海中不时浮现百年前船厂工人忙碌的身影。岁月产生的锈蚀美感,工人运动的红色记忆,以合理的方式延绵至今。

在22公里滨江岸线的东岸贯通工程中,还有众多粮仓、煤仓、工厂车间等工业遗存,被改造为有温度、有趣味的城市文化空间,成为市民感知浦东记忆、感受美好生活的载体。浦江东岸昔日的生产岸线,转型为生活岸线、生态岸线、景观岸线,昔日的“工业锈带”也就变身为“生活秀带”。

明年,浦东还将继续推动文物与文化旅游相融合,深化“建筑可阅读”活动。一方面,有条件推动更多的文物建筑免费对公众开放,并且串点成线。今年依托陈桂春住宅、黄炎培故居、张闻天故居等文物建筑,推出行走陆家嘴、川沙古韵游、红色张闻天3条微旅行线路的基础上,明年将再推出一批经典线路,促进文旅融合。另一方面,将更新各处文物铭牌二维码,丰富后台数据资源,打造可随身携带、没有围墙、永远开放、可互动、可体验、可参与的数字化博物馆。此外还将探索建筑可阅读相关的文创产品开发,结合浦东文博讲坛,推出建筑月谈、夜游浦东文物点等活动。

栏目主编 张琪

责任编辑 邓清元

摄影 郑峰

推荐

首页/电脑版/网名
© 2024 NiBaK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