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的定义

人气:171 ℃/2023-07-19 03:45:17

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的定义为:健康不仅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还包括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只有具备了这四个方面的良好状态,才可以称得上是健康。

传统的观念上的健康是指机体处于正常的运作状态,没有疾病,通常用人体测量、体格检查和各种生理指标来衡量。

其实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健康、智力健康、道德健康、环境健康等。

维护健康的四大基石是平衡饮食、 适量运动、 戒烟限酒、 心理健康,有专家经过研究后得出一个健康公式,健康=(情绪稳定+运动适量+饮食合理+科学的休息)。

下列哪项更准确?

你想要的心理学重点都有,招教心理学知识点汇总(一)

考点:心理现象及其结构

心理是动物和人共有的生活、生存的精神现象。动物的心理比较简单、低级,受本能(维持、延续生命和防御)需要所支配;而人在这些心理基础上,又产生了精神需要、社会意识、情感、意志等高级的心理现象,并且还产生了语言。所以,人和动物的心理活动有着本质的区别,即人有意识,有自觉能动性。

心理现象非常复杂,但从形式上可以归纳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

(一)心理过程

心理过程是心理活动的一种动态过程,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它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方面。人的各种心理活动中,都伴随着注意这种心理状态。

(二)个性心理

个性心理是指表现在一个人身上比较稳定的心理特性的综合,是一个人总的精神面貌,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稳定的差异特征。由于每个人的遗传素质、所处社会环境不同,形成了人的个性心理的差异。个性心理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个性心理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1.个性心理倾向性

个性心理倾向性即心理过程的倾向性,指个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倾向,是个体对环境的态度和行为的积极性特征,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爱好、理想、信念、世界观等。它是推动个人进行活动的动力系统,是个性中最活跃的因素。世界观是个性结构中的最高层次,它决定着一个人的总的个性倾向和态度。一般来说,小学生还没有形成非常确定的信念,更没有形成世界观,他们的个性心理倾向性主要表现为兴趣、爱好和理想等。

2.个性心理特征

个性心理特征是指在个体身上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主要包括气质、性格和能力等方面的特点。

(三)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的关系

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是心理学研究的两大方面,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

(1)个性心理是在心理过程中形成的,如果没有对主观和客观世界的认识,没有情绪情感的体验,没有积极地与困难做斗争的意志活动,心理的个性差异就无从形成和表现。

(2)已经形成的个性心理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又制约着心理过程的进行。

例题:

1.(单选)下列哪一项更准确地表达了人的心理过程的内容( )

A.认知和情绪情感过程

B.情绪情感和意志过程

C.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过程

D.个性、情绪情感和认知过程

1.C【解析】心理过程是心理活动的一种动态过程,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它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方面。

2.(单选)能力有高低之分,性格有自信与自卑之差。这说明人有( )的差异。

A.心理过程

B.认知过程

C.个性心理倾向性

D.个性心理特征

2.D【解析】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题干所述能力、性格方面的差异属于个性心理特征方面的差异。

考点:感知觉的概念

1.感觉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感觉是一种最简单的心理现象,是认识的起点。可以说感觉是一切知识和经验的基础,是人正常心理活动的必要条件。

2.知觉

(1)知觉的概念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例如:某物体用眼看,有一定大小,呈椭圆状,绿中透红;用手摸,表皮光滑,有一定硬度;用鼻子嗅,有清香的水果气味;用舌头尝,有酸甜味。人脑把这些属性综合起来,便形成对该物体的整体印象,并知道它是“苹果”。这就是对苹果的知觉过程。

(2)观察和观察力

观察是人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持久的知觉活动,是知觉的高级形式。观察在开始前需要提出目的,拟定计划;在观察过程中自始至终伴随着思维和语言的活动;观察后还要对观察的结果进行归纳、整理。所以,观察又叫“思维的知觉”。

观察力是指人迅速、敏锐地发现事物细节和特征等方面的知觉能力。观察力是智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活动中不可缺少的能力。

例题:

1.(单选)闻到苹果香味,看到苹果红色外观,触摸光滑果皮所引起的心理活动是( )

A.感受

B.感知

C.感觉

D.知觉

1.C【解析】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题干所述所引起的心理活动是感觉。

2.(单选)知觉的高级形式是( )

A.注意

B.观察

C.想象

D.记忆

2.B【解析】观察是人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持久的知觉活动,是知觉的高级形式。

考点: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

比较常见的感觉分类,是从感觉器官的角度来划分,即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

(1)外部感觉

外部感觉是指感受外部刺激,反映外部事物个别属性的感觉,主要分为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肤觉五大类。

①视觉。视觉是由外界物体所发出的或反射出的光波作用于视分析器而引起的感觉。视敏度,也称视力,是指视觉系统分辨最小物体或物体细节的能力。

②听觉。听觉是声波作用于听分析器所产生的感觉。内耳耳蜗是听觉的感觉器官。

③嗅觉。嗅觉是对物质固有的气味的感觉。

④味觉。味觉是由溶解在水中或唾液中的有味的物质引起的,是对物质的某些特征,如酸、甜、苦、咸等味道的感觉。这些是基本的味觉,其他味觉都是由这四种味觉混合而来。舌尖对甜味最敏感,舌中对咸味最敏感,舌的两侧对酸味最敏感,舌后对苦味最敏感。

⑤肤觉。肤觉又叫皮肤觉,是对于物质接触皮肤的情况及温度的感觉。皮肤觉主要包括触觉、压觉、温度觉和痛觉等感觉。

(2)内部感觉

内部感觉是指感受内部刺激,反映机体内部变化的感觉,主要分为机体觉、平衡觉和运动觉。

①机体觉。机体觉又叫内脏感觉,是内脏器官的异常变化作用于内脏分析器时所产生的感觉。

②平衡觉。平衡觉是对身体的感觉,也称姿势感觉或静觉。

③运动觉。运动觉就是关节肌肉的感觉。它是传递人们对四肢位置、运动状态及肌肉收缩程度的信号的。这种感受器的器官散布在关节、肌肉和肌腱等神经纤维的深处。运动觉的发展对人的活动具有重大的意义。

例题:

1.(多选)内部感觉包括( )

A.肤觉

B.机体觉

C.运动觉

D.平衡觉

E.嗅觉

1.BCD【解析】从感觉器官的角度来划分,感觉可以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外部感觉主要分为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肤觉五大类;内部感觉主要分为机体觉、平衡觉和运动觉。A、E项属于外部感觉;B、C、D项属于内部感觉。

2.(单选)下列选项中,关于运动觉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人的一种知觉

B.反映身体各部分的位置、运动及肌肉的紧张程度的一种内部感觉

C.人在运动中产生的反映外界状态的一种感觉

D.反映人的运动状态的一种皮肤感觉

2.B【解析】运动觉就是关节肌肉的感觉,它传递人们对四肢位置、运动状态及肌肉收缩程度的信号。

考点:情绪、情感的关系

关系

情绪

情感

区别

原始的、低级的,与生理需要是否满足相联系,是人和动物共有的

后继的、高级的,与社会需要是否满足相联系

具有情境性和易变性

具有稳定性和持久性

带有冲动性,伴随明显的外部表现

比较内隐,较为深沉

联系

(1)情绪是情感的基础,情感离不开情绪。人的情感是在大量情绪体验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也是通过情绪表达出来的。(2)对人类而言,情绪离不开情感,是情感的具体表现。情绪是情感的外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

例题:

1.(单选)关于情绪和情感的描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情感与生理需要是否满足相联系,是人和动物共有的

B.情感依赖于情绪,具有稳定性、深刻性

C.情绪是情感的外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

D.情绪具有外显性、冲动性,而情感具有内隐性

1.A【解析】情绪与生理需要是否满足相联系,是人和动物共有的。A项说法错误。

2.(判断)情绪是人类特有的心理现象,具有冲动性、外显性和短暂性。( )

2.×【解析】情绪是原始的、低级的态度体验,与生理需要是否满足相联系,是人和动物共有的。具有情境性和易变性,带有冲动性,伴随明显的外部表现。

考点:情绪的种类

根据主体与客体之间关系的不同,心理学家把人的基本情绪分为快乐、悲哀、愤怒、恐惧四种类型;依据情绪发生的强度、持续性和紧张度的不同,可以把情绪状态划分为心境、激情、应激三种。

(1)心境

心境是一种微弱的、持续时间较长的,带有弥漫性的情绪状态。心境一经产生就不只表现在某一特定对象上,而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使人的整个心理活动都染上某种情绪色彩,影响人的整个行为表现,成为情绪生活的背景。“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说的就是心境。

良好的心境有助于积极性的发挥,提高工作与学习的效率,促进坚强意志品质的培养;不良心境会妨碍工作和学习,影响身心健康。因此,培养良好的心境是人的个性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2)激情

激情是一种爆发式的、猛烈而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例如,狂喜、暴怒、恐惧、绝望、剧烈的悲痛等,都是激情的表现。它往往带有特定的指向性和较明显的外部行为表现,如暴跳如雷、浑身战栗、手舞足蹈等。

激情发生时,意识范围缩小,意识对行为的控制作用明显降低,理解力降低,判断力减弱,易感情用事,不考虑后果。有人用激情爆发来原谅自己的错误,认为“激情时完全失去理智,自己无法控制”,这种说法是不对的,人能够意识到自己的激情状态,也能够有意识地调节和控制它。

(3)应激

应激是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所引起的急速而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当人们遇到突然出现的事件或意外发生危险时,为了应付瞬息万变的紧急情况,就得果断地采取决定,迅速地做出反应。应激正是在这种情境中产生的内心体验。

应激状态既有积极的作用,也有消极的作用。一般的应激状态是一种行为保护机制,能使机体具有特殊防御、排险机能,使人更加机智勇敢,集中全身精力以应付危急局面,急中生智,摆脱困境。应激状态持续的时间也不可过长,否则,会有害健康。

例题:

1.(单选)“见花落泪,见月伤心,良辰美景也有一种无可奈何之感。”这种情绪状态属于( )

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适应

1.A【解析】心境是一种微弱的、持续时间较长的、带有弥漫性的情绪状态。心境一经产生就不只表现在某一特定对象上,而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使人的整个心理活动都染上某种情绪色彩,影响人的整个行为表现,成为情绪生活的背景。“见花落泪,见月伤心,良辰美景也有一种无可奈何之感”说的就是心境。

2.(单选)盛怒时,拍案大叫、暴跳如雷;狂喜时,捧腹大笑、手舞足蹈;绝望时,心灰意冷、麻木不仁。这反映的是哪种情绪状态( )

A.应激

B.心境

C.激情

D.热情

2.C【解析】激情是一种爆发式的、猛烈而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它往往带有特定的指向性和较明显的外部行为表现。

推荐

首页/电脑版/网名
© 2025 NiBaK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