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雪是≥10毫米。暴雪指自然天气的一种降雪过程,当24小时降雪量达到10.0~19.9毫米时为暴雪,20.0~29.9毫米为大暴雪,超过30.0毫米的为特大暴雪。
暴雪一般集中发生在10月至翌年4月,通常伴随大风、降温等天气,对交通和冬季农业生产造成影响。
暴雪天气来临时,当地政府部门会启动暴雪预警信号应急预案,暴雪预警信号有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四种。
在暴雪发生时间段,出行前注意收听天气预报和交通信息,避免机场、高速公路、码头等停航、封闭而耽误出行。
新一轮暴雪又要来临!南方暴雪还会“失约”吗?预报天气有多难?
春节期间,我国南方多地在雨雪天气中度过,很多地方已经半个多月没有见到阳光。现如今南方又重新笼罩在雨雪天气之中,并且多地已经出现降雪。比如:杭州,2日夜间杭州气温较低,市区已经出现明显降雪。
据中央气象台预报,5日起,我国再次迎来大范围雨雪天气,在这一轮雨雪天气中,多地会有大到暴雪,西藏、云南等部分地区还会有大暴雪甚至是特大暴雪。
根据中央气象台2日18时发布的预报,在这一轮降水过程中,湖南、湖北等南方多地也将出现大到暴雪,贵州东部、湖南西部等局部地区还将有冻雨。
事实上,近期内已经不止一次预报南方会出现大到暴雪,春节来临之前就曾预报南京有暴雪,这一消息令南京人非常激动,有人表示:雪夹子买好了,假也请好了,羽绒服穿上了,就坐等下雪了。
但令人失望的是,南京的暴雪“失约”了,最后变成了雨夹雪,虽然南京海拔较高的地方也出现了积雪,但南京市民对此仍旧比较失望。
那么问题就来了,此次预报的南方暴雪,还会像上次一样失约吗?
暴雪标准提到暴雪,很多人会将它和暴雨对标,其实暴雪和暴雨的降水量并不相同,其中12小时降水量30.0毫米-69.9毫米,或者24小时降水量在50.0毫米-99.9毫米之间属于暴雨。
暴雪则是24小时内降雪量大于10.0毫米,其中24小时10毫米的降水量对应的是中雨级别,也就是说,天气预报说当地会有暴雪,但如果因为当天温度较高,导致降雪在下降过程中融化成雨,那么对应的标准就是中雨级别。
千万不要觉得暴雪的降水量只有10毫米,对人们的影响不大,从而忽视了暴雪的危险。事实上,10毫米的降雪量足以致灾。
在我国,平均1毫米的降雪量对应的积雪深度是0.7厘米,其中气温越低,雪花越蓬松,积雪深度越深,当气温在-4℃以下时,1毫米的降雪的积雪深度可达1厘米。10毫米的降雪量可以使积雪深度厚达10厘米。
不仅如此,积雪的深度还受风力影响,在风力搬运的作用下,10毫米的降雪甚至可以导致积雪深度超过20厘米。
积雪深度越深,对当地影响就越大。首先是积雪也有重量,在南方,100平方米的面积上如果积雪深度达到33厘米(一尺左右),积雪重量就达到了3-5吨,有压垮塑料大棚,牲畜养殖厂等风险,比如:2021年东北地区出现罕见特大暴雪,就出现了牲畜棚顶被压塌的事故出现。
其次是积雪对当地交通影响非常大,积雪深度在5厘米以上时,人们步行基本上不受影响,但会影响汽车出行。尤其是积雪融化后,又在低温环境下迅速结冰,形成一层冰膜,冰膜会减少汽车的摩擦能力,容易出现交通事故。
还有,积雪也会使得行道树容易折断,尤其是南方,这是因为南方的树木大多在冬季也不掉落树叶,树上的积雪可能会压垮枝条,导致树木被折断,甚至倒下等,有威胁行人的风险。
正是因为10毫米的降雪量,威胁程度比10毫米的降雨量要大,因此10毫米的降雪量就属于暴雪,暴雪天气中我们要提前做好准备,做好防灾减灾的准备。
南方暴雪还会失约吗?春节之前预报的南京暴雪之所以失约,其实和温度有关。
我们知道,当温度低于0℃以下时,水汽就会凝结成雪花降落。但是大气层是非常复杂的,尤其是在冷暖气流交汇时,暖气流像楔子一样闯入冷空气中时,就会导致高空中出现逆温层,这就会导致雪花还会降落到地面就会融化,形成降雨、冻雨或者雨夹雪。
上次南京暴雪之所以会失约,就是因为它高空中出现了温度高于0℃的逆温层,雪花在逆温层中融化成雨,之后又在降落过程中一部分重新形成雪花,一部分来不及凝结成雪花就以雨的方式落下,最终形成了雨夹雪。
其实,这一次南方暴雪也可能会像上一次南京暴雪一样,有可能暴雪会变成雨夹雪,根据3日10时发布的天气预报显示,原先南方暴雪的地方就可能会以雨夹雪的形式落下。
事实上,究竟是暴雪还是雨夹雪,主要还要看当天气温,则并不是天气预报不准确,而是因为暴雪和雨夹雪的分界线实在是太小了,仅仅2-3℃的误差就足以改变降水的性质,因此预报难度非常大。
而天气系统又是一个混沌系统,有很多影响天气的因素,这些因素中有任何一个发生微小的变化,都会导致最终结果的不同,侧面也增加了天气预报的难度。不过在这些年的发展中,我国天气预报已经达到全球一流级别,预测准确率也已经达到了80%以上。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南方出现雨夹雪的可能性较大,不过如果冷空气足够强劲,会使当地气温降低幅度更大,那么此轮雨夹雪也可能会转成暴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