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是哪一天

人气:499 ℃/2022-12-23 12:17:38

在古代,冬至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人们还把冬至作为一个节日来过。那么很多人就问了冬至是哪一天呢?下面来看一下。

冬至(公历12月21-23日交节),冬至又称冬节、亚岁、长至节等,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冬至,斗指子,太阳黄经达270°,于每年公历12月21-23日交节。

冬至是时年八节之一,古时民间有在“八节”拜神祭祖的习俗。冬至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在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所以古人称冬至为“亚岁”或“小年”。在我国南方沿海部分地区至今仍延续冬至祭祖的传统习俗。在我国北方一些地区,每年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

扩展资料:

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先民顺应农时,通过观察天体运行,认知一岁(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它不仅在农业生产方面起着指导作用,同时还影响着古人的衣食住行,甚至是文化观念。西汉时,二十四节气名称首见于文献《淮南子·天文训》。

在古代冬至有“亚岁”之称,“亚岁”即仅亚于“过年”。冬至又被称为“小年”,是说年关将近,余日不多也。中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

《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意思是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也是一个吉日,应该庆贺。

《晋书》上记载有“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说明古代对冬至日的重视。汉代前未见冬至过节日风俗的文字记载。汉代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官方例行放假,官场流行互贺的“拜冬”礼俗。

《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意思是这天朝廷上下要放假休息,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

魏晋六朝时,冬至称为“亚岁”,民众要向父母长辈拜节。冬节盛于唐宋。宋朝以后,冬至祭祀祖先和神灵的节庆活动兴盛。明、清两代的冬至日,皇帝要举行祭天大典,谓“冬至郊天”。民间在冬至有祭祖、宴饮等习俗。

冬至是哪一天怎么定的

2022年冬至12月22日几分几秒 今年冬至具体时间是哪一天

冬至的到来意味着冬天模式正式开启,也是数九初始之日。冬至在二十四节气中可谓是至关重要的一个节气。那么大家知道2022年冬至12月22日几分几秒吗?2022冬至时间是在哪一天呢?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2021年冬至日的具体时间。

2021年冬至具体时间是在几月几日几分几秒?

节气时间:2022年冬至是12月22号5点48分01秒,星期四,

时间介绍:公历12月21-23日交节

气候特点:冬至表示寒冷的冬天来临。

冬至时,太阳黄经为270°。冬至这一天,阳光几乎直射南回归线,我们北半球白昼最短,黑夜最长,开始进入数九寒天。天文学上规定这一天是北半球冬季的开始。

冬至的来源和意义

在2500多年前,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人们都非常重视这一天,冬至是我国二十四个节气中最早被制定的一个,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

古代的人觉得自冬至开始,天地阳气开始兴作渐强,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是一个非常吉利的日子,所以人们往往会在冬至这天,进行祭祖,家庭聚餐等活动。冬至又被称做“小年”,一是说明就快要过年了,二是说明冬至和过年差不多,都是非常重要的。

来源:闽南网

推荐

首页/电脑版/网名
© 2025 NiBaK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