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钩是怎么钩住鱼的?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吧。
1、引鱼
在让鱼钩进入水中之前,都需要将鱼饵挂在鱼钩上,而鱼饵的准备同样也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工作,需要准备最让鱼感兴趣的饵料。而这个时候,鱼钩在进入水中的时候,上面的鱼饵就可以在水中发出味道,将周围的鱼吸引过来。
2、刺鱼
当鱼被鱼饵的味道所吸引之后,就会游到饵料的附近。此时,若是没有太大的动静,就不会导致鱼突然离开。此时若是周围比较安静,它们就会张开嘴巴将鱼饵吃掉,此时就会将鱼钩吞入嘴巴之中。这个时候,钩尖就会刺入鱼的嘴巴。
3、提竿
在中鱼之后,钓鱼人需要以合适的角度提竿,让钩尖更深地刺入鱼的嘴巴,然后鱼就被鱼钩钩住了,这时用力将鱼竿提起来,鱼就钓上来了。
拓展:鱼看到鱼钩会咬吗
其实,鱼会咬鱼钩,原因之一是鱼的视觉灵敏度很低,绝大多数的鱼种视觉范围都不会超过2米,鱼在水中寻找食物主要是依靠嗅觉,再加上听觉的辅助。虽然鱼的视觉灵敏度很低,但是对动态的事物却特别敏感,这就是为什么钓鱼人不停地挑动钩饵能够诱使鱼更快咬钩的重要原因。
也许看到这里很多人会认为鱼咬钩主要是因为鱼看不清鱼钩,不否认这种因素的存在,但是在很多情况下视觉太差并不是鱼咬钩的主要因素,因为即便我们假设鱼在咬钩之前并没有通过视觉发现鱼钩的存在,那么当鱼将鱼钩吞进嘴之后也一定能够感知到鱼钩,但是经常会有一些鱼将鱼钩深吞,而不是在感知到鱼钩之后将鱼钩吐出来,这是因为鱼对鱼钩缺乏正确的认知:
1、生长在自然水域中的鱼几乎不会被鱼钩伤害到,一旦被钓走再次回到水中的可能性也不大。这样一来鱼完全无法认识到鱼钩所存在的危险性,也就是说鱼并不知道鱼钩会对它们造成伤害,仅仅只是把鱼钩当作杂物,所以在觅食的过程中就会毫无警惕地将鱼钩吞进嘴。
2、当然,并不是所有的鱼都会毫无顾忌地将鱼钩往肚子里吞,特别是黑坑中被多次钓放过的鱼,明显对鱼钩有着更高的警惕性。在黑坑垂钓回锅鱼的时候,一旦浮漂出现信号必须及时抬竿,否则鱼就会将鱼钩吐出来。这就说明鱼将钩饵吞进嘴之后能够明显感觉到鱼钩的存在,无论鱼是将鱼钩当作杂物还是认知到鱼钩会造成伤害,总之鱼都会将鱼钩吐出。
今天的分享就是这些,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鱼钩的绑法真的不难,学会这三种方法,大钩小钩都能绑
钓鱼要用鱼钩,这是个常识,可是如何绑系鱼钩,这就需要花费点心思了,因为鱼线绑系方法不对,要么伤线,拉力略大就切线,要么绑系不紧,鱼线从钩柄上脱落,鱼钩的正确绑系方法,就很是重要了。
所谓鱼钩的正确绑系方法,到不一定非要拘泥于什么手法,亦或者一定要打多少个圈结,而是必须要满足两个要求,一要绑得紧,不会轻易松开,二要打结少,不容易伤线,比较常用的有以下这三种。
第一种、先圈后结法
这种方法是很多钓友最先学习的鱼钩绑系绑法,操作起来非常简单,一共需要三个步骤即可完成绑系。
1、沿着钩柄,将鱼线缠绕在钩柄上,小钩缠绕4圈,大钩缠绕6圈,钩底处线头留出4厘米左右。
2、靠近钩柄处的鱼线,打一个对压的线圈,将其从钩尖处套入,如此操作,穿过两个线圈,一定要压住钩底的线头。
3、用钳子拉住钩底的线头,用手拉拽钩柄处的鱼线,用力拉紧,将钩底处多余的线头剪掉,另一枚鱼钩也如此操作,两枚鱼钩绑系完成。
第二种、双指绕缠法
这种方法被称为绑钩最快的方法,曾有商家在天津渔具展,用这种方法,1分钟一共绑系了36付子线,简直惊为天人,其操作步骤,也不复杂。
1、打一个线圈,两头鱼线并行压住钩柄,朝向钩底的鱼线留出3~4厘米,并用手捏住两段鱼线和钩柄。
2、另一只手伸出食指和中指,将线圈撑开,从钩尖自钩底、钩柄绕过,两指下压绕着钩柄继续绕圈,缠绕4~6圈后,继续用手指捏住鱼线和钩柄。
3、用钳子拉住钩底处的线头,用力往下拽,然后拽住钩柄处的鱼线轻轻上拉,确保鱼线紧紧地绑系在一起,剪掉钩底多余的线头,按上述方法绑系另一枚鱼钩,双钩绑系完成。
第三种、钩柄缠绕法
这种方法在老鸟们之间用得比较多,倒不是说这种绑系方法好用,而是这种方法绑系的鱼钩最为结实,步骤也略微繁琐一些,但是这种绑系方法,基本上就不太存在脱线的可能。
1、将鱼线沿着钩柄朝钩底并行,余出来大约6厘米左右的鱼线,向上压住鱼线和钩柄,鱼钩的底部留出一个舌扣。
2、将余出来的鱼线,自钩柄向钩底,压着鱼线和钩柄开始缠绕,大约缠绕5~8圈就可以了。
3、将线头从留出的舌扣中伸出来,拉着线头,轻拽钩柄处的鱼线。
4、转动鱼线的线圈,压着钩柄处的凹槽,然后用钳子捏着钩底的线头,用力拉拽,单钩绑系完毕,另一枚鱼钩依次操作即可。
以上这三种方法,都是较为常见的绑系方法,因为鱼线、钩柄彼此绑系,受到外力拉拽,也就是鱼咬钩之后,鱼的拉拽力和主线的拉拽,鱼钩会越来越紧,不会轻易脱线。
而上述的三种绑系方法,伤线处非常少,操作起来又比较简单,自己亲自动手试试,就会发现,绑系鱼钩,一点也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