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家流行的几首侗歌:侗乡的歌是一首清远的笛

人气:200 ℃/2024-07-31 00:08:05

在今年国庆假期里所有的景点都游人爆满的时候,我呆在独峒、高定的三天,是最安静的三天,我想说的世外桃源可能也就是这里了。

我十多年前也来过独峒,那个时候没有高速交通不方便,路上硬生生花了一天时间。

桂林-独峒-高定,175公里,桂林到独峒是高速,很是方便。独峒下了高速后到高定一段十几公里走的是山路,路不宽,特别经过沿途村寨碰到村里有人在办酒席或者是搞活动,也会有堵车的情况。

高定的寨门很有特色,不宽却高大,有对联一副:

高高高山高水高志气高

定定定安定稳定人心定

侗族的寨门为"井干式"木构建筑,侗族称之为"现"。一般几十到百来户的侗寨,其寨门都修建得比较朴素,也不高大,大约宽1.6米左右,高3米左右。比较大的寨子就要把寨门修建得大一些,装饰也要讲究一些。侗乡的寨门形式大同小异,风格有别。寨门分前、左、右三门或前、后、左、右四个寨门。这要看村寨的大小、通道的多少而定。在四面敞开的环境中,侗家的寨门实际上没有任何防御的功能。从风水的角度考虑,寨门有贯龙脉、通声气的作用,除此之外,侗家的寨门更重要的功能是它的仪式功能,寨门对于侗家人来说,是一个很有文化性的特殊场域。村寨之间的大型的交往实际上是从这里开始也在这里结束的,因此,寨门不仅只是界标,它更是一个仪式的场域,是名副其实的礼仪之门。

高定村地处贵州、湖南、广西三省交界处,位于独峒境内。高定村以吴姓为主,有500多户人家。高定之名既体现了寨子地处高山陡坡的自然环境特点,也表达了人们对未来安定、稳定发展的良好愿望。

过了寨门就是高定小学,我们找的客栈就在这里。放好行李,在客栈环顾四周,被山顶的山景和方圆几里的木楼群震撼。

小学几乎是高定的最高点了,站在操场边就能看到高定寨的全貌。高定侗寨四面环山,整个地形呈锥形,谷底较小,吊脚木楼鳞次栉比,层层叠叠的吊脚楼分布于山坳斜坡上,村中心在坡底,绿树簇拥,鸡犬相闻,宁静而秀美。

进村道路曲折狭窄也陡峭,从坡顶到坡底叶脉般深入到寨子中,把分散在山谷里的木楼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人们在一起聊天、做农活,空气中弥漫着村寨特有的味道,那是成熟稻谷的清香,是已收割了稻子田里泥土裸露在阳光下的湿气,是各种植物在艳阳下散发出来的芬芳。呼吸这浓郁的乡土气息,感受这宁静的乡村在悠远的时光中轻轻流淌。

侗寨的建筑有一些最基本的构件:鼓楼、萨堂(祖母祠)、戏台、民居、禾晾、禾仓、寨门、凉亭、风雨桥,鼓楼前的歌坪。这十大件实际上已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侗族村寨聚落于社区中的一个建筑群。鼓楼是一个寨子的中心,鼓楼附近是歌坪、戏台、萨堂,这四部分构成了侗寨的核心圈,紧紧围绕着鼓楼的是民居住房圈,再外一圈是禾晾和禾仓,接着是寨门、凉亭、风雨桥。

高定古寨六个姓氏,七座鼓楼而得名,七座按宗族建的鼓楼,飞檐叠翠,争妍斗艳,七座鼓楼均匀分布,各有特色,鹤立寨中,形成一个鼓楼群体。寨中的七座鼓楼,除中心鼓楼为村寨公有,其余归姓式宗族专有,是村寨或宗族的标志,也是村寨或宗族议事、断案、迎宾等活动的场所。

鼓楼一词含义,为侗寨古时放鼓之楼。鼓以桦树作身,名为“桦鼓”,安放于鼓楼高层中间位置。村里凡有重大事宜商议,如起款定约和抵御外来官兵骚扰等,由寨中“头人”登楼击鼓通知群众。咚咚鼓声响彻村寨山谷,就能迅速把人集中起来。鼓楼下端呈方形,四周置有长凳,中间有一大火塘,鼓楼为全寨人民逢年过节的娱乐场地,夏日炎炎至此乘凉,寒冬腊月来这里围火,唱歌弹琵琶、讲故事。随着鼓楼在人们的生活中越来越重要,它又增加了很多附加功能,比如娱乐、休闲、对歌、议会等等, 鼓楼是侗族村寨的标志性建筑,从形式上分为歇山式(俗称屋顶形,因侗族房屋多为歇山顶形而出名)和攒尖顶式(俗称伞顶或尖顶)。在侗族村寨中,人们常常环绕鼓楼建造房屋。侗寨中,高高的鼓楼矗立中央,居民环绕在周围,依山势层层延展,这种格局体现出侗族亲和团结的文化内涵。

五六雄鼓楼

我们主动蹭了住家的饭,拿了车上酒一起喝了起来。夜幕降临,天空出现了好看的宝石蓝。月光要来温酒,山色殷勤劝杯。桌上又换上了侗家的自酿酒,酒正酣,一聊起来,没想到同坐的两位,住家吴学金是木构建筑营造技艺传承人,吹侗笛的是市级侗族器乐手艺传承人吴大伟。吴学金说他们搞建筑的凭借的工具只是一杆传统的度量尺,称为"匠杆"。"匠杆"用一根竹签制成,刮去青皮,用曲尺、竹笔和凿刀把一座楼房的柱、瓜、梁、瓦、枋等部件的长度和尺码绘刻在上面,使用起来,横比竖量,无不得心应手。 传统的侗族匠师还使用一套世代相传的建筑符号,一般有26个符号,但常用的只有13个。这些像汉字又不是汉字的符号只有侗族的匠师才看得懂,它们被刻在"匠杆"上和建筑构件上,这种侗族乡土的建筑学工具不愧为一种简便易用的工具,虽然简易但却有神机妙用。

吴大伟是柳州市侗族器乐代表性传承人。吴大伟从小就向当歌师的父亲学习侗笛制作和吹奏,选竹、测量、开孔、试音等简单、枯燥的工作,他已经重复了30年,制作的笛子已有三千余支。吴大伟说:“作为传承人,我有责任将技艺传下去。”为此,他积极向学生传授演奏技艺,将侗笛免费送给他们,还经常应邀到周边村及湖南、贵州等地表演器乐,努力用美妙的笛声和精美的笛子激发大家对侗笛的热爱。他还打算开办培训班,以让更多的年轻人学会制作侗笛……

雨后,高定的早晨,山岚雾霭笼罩着岱色的木楼山寨,啾啾鸣叫的燕子在寨子上空轻快翱翔,拨开重重云雾的阳光,忽隐忽现照在层层叠叠的木楼间,让人的心里升腾起了一股莫名的暖流,仿佛是到了情牵梦绕的仙境,清新的空气,和谐的景色,梦一般的时空,整个身心沉浸在高定迷朦的山寨晨光中……

昨晚没关窗,睡在床边,感觉肩头酸痛,怕是冷着了。7点半,寨中响起了几声喜炮,昨天晚上寨里去干冲偷婚的今天要送新娘回去。

下起雨了,滴在瓦上滴滴答答。气温好像一下降十度,我穿起了抓绒,两碗油茶喝下去,又脱了。

村里的烟花高炮又冲向了天空,白烟弥漫。村中喜气洋洋,人们来往聊天串门,一平坦处在大摆宴席,露天架起大锅煮菜。今天下面有人结婚,亲朋好友红包大概100一个,看关系也有2-300的。昨天晚上半夜村里新郎去干冲偷婚。偷婚意即偷来的妻子。青年男女双方自由恋爱,意欲结连理,却遭到某方或双方父母反对。为达成结婚目的,出现半夜把姑娘抢走的“抢婚”和双方相约藏匿亲友家中或远走他乡的“逃婚”等形式。偷婚不能让人看到,如果是同一天有人结婚,在路线设计上大家也会自觉避开,不能让人看到,否则婚姻不吉利。半夜偷婚回来后,早上还要送新郎去干冲,给新娘父母见过面,然后马上又接回来,按风俗的意思是给新娘父母看一眼,怕新娘反悔和新娘父母不舍,得马上接回来。现在侗寨还保持着这样的风俗,只是多了很多的趣味性了。

中心鼓楼

我看到中心鼓楼的门是斜着开的,问了站在门边的大哥。这位吴大哥看起来很懂风水,他说高定村成寨以来,不像别的村寨火灾频发。干冲村的前面非常空旷,也属于风口坳口,按地形来说必然会增加火灾的风险。他给我比划着干冲的地形和高定的地形,说干冲的河流形成一个人字,两边山头形成两点,山水格局形成一个“火”字。高定山形像条青龙,水环绕村,七座鼓楼按星座位置布置。高定的整个建筑布局和风水相关相连,包括七座鼓楼的定位,很有讲究。

吴大哥说中心鼓楼是属于大众的活动场所,独柱鼓楼是属于湖南过来的五通族。那边是五苗族的,也是姓吴,吴姓是江西过来的;下面的鼓楼是属于五六雄族的,从贵州过来的;那边山头差不多要塌陷的是浙江李家的,位天一贵人峰,起了锁水口的作用;小山坡那个是高定村的文笔峰,从湖南过来的,位于高定村的龙脉上。全村人有吴、杨、李、黄、石等姓氏,以前五通族三代中不能通婚的,旧时几个姓氏就结拜金兰通婚,现在全村吴姓占95%以上。

独柱鼓楼

高定的鼓楼既有共性,也有个性。在鼓楼群中,最为著名的是一座有十三层重檐、攒尖顶的独柱鼓楼。该楼始建于1921年,重建于1991年,属吴姓五通族。整座鼓楼只有一根主柱,直径约80公分大小,主柱上8根呈放射状的横梁与鼓楼四周的八根边柱相连,造型罕见,颇具匠心,工艺精良,气势宏伟,显示出侗族人民超凡的智慧。被誉为“三江之最”。“之最”的特点非在其高,非在其大,而在其建筑特色。

悦和楼

五苗鼓楼

行走在寨子中间的每一座鼓楼 ,仿佛时光倒流,侗家人高超的建筑艺术令人敬佩。不管是建鼓楼,还是建风雨桥或是吊脚楼,侗家人都是不用图纸的,凭着感觉和经验建起的座座楼桥,不仅艺精湛,且结实耐用,几经风雨沧桑,依然留给我们看到的精美与震撼。

百科

More+
首页/电脑版/网名
© 2025 NiBaK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