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每年的这个时候吧,网上的热点都是各种打假,什么食物对身体不好啦,哪些品牌又有问题啊。现在不一样了,大家开始对这些所谓的“养生常识”和“民间爆料”警惕起来了。
首当其冲的,就是朋友圈真相——继百度看病、知乎科普、天涯破案后登上互联网讽刺史舞台的又一股东方神秘力量。
你肯定被爸妈絮叨过,蟹柿同吃会中毒,虾加维C赛******,雾霾天要吃猪血和木耳,鸡蛋是假的,猪肉是打针的,就连紫菜也是塑料袋做的……
虽然辟谣来得并不慢,但仍有不少人对此坚信不已,并且乐意转发扩散。
举个栗子,上月,几段关于“塑料紫菜”的视频在网上火了,不仅刷爆了中老年人的朋友圈,还荣登当月的谣言top10,可了不得。
微信官方发布的2017年2月份朋友圈十大谣言
关于吃的占了一半江山,不愧是大吃国
▽
@人民网 整理的全国2月份科普谣言top10
“塑料紫菜”仍然高居榜首
▽
视频里的人演示了泡紫菜、撕紫菜的过程,表示自己买回家的紫菜嚼不烂、扯不断,还有腥臭味。
拍摄过程中还把品牌名给点出来了,说是怀疑福建有几家企业生产的紫菜是“废旧黑塑料袋做的”,劝大家不要再吃了。
朋友圈流传的“塑料紫菜”视频
▽
真是气死,这是wuli紫菜被黑得最惨的一次!
紫菜辣么好吃,和蛋花的CP辣么甜,你们这些黑子就看不到它的努力吗?!
心疼,今晚我们都是紫菜(点蜡.jpg)
由于太多人相信眼见为实,短时间内“塑料紫菜”的说法势头很猛,但要搞清楚这紫菜到底是不是“塑料袋做的”,其实很简单。
一个是紫菜本身的特性,跟韭菜一样,紫菜是一茬茬收割的,头茬最嫩,往后就该长老了,口感跟产地、当季海温、风力等也都有关系。
嚼不烂、扯不断,可能是泡紫菜的水温不够高,没有完全的“泡发”。至于“腥臭味”……那明明是海的味道!
真的,你们这样冤枉紫菜,连海都要哭出声了。
再一个是“塑料紫菜”的造假成本太高。
用塑料制作假紫菜,成本比人工种植紫菜高,也比用海藻冒充紫菜高。退一万步说,就算用废弃的、使用过的塑料袋造假,也需要极高的人力成本,商家根本就没必要这么做。
紫菜厂商的说法是:“其实紫菜产业很透明,根本不可能造假,我们常说自己是大自然的搬运工,因为紫菜直接在海里生长,什么添加剂和农药都没有,我们只是对原材料烘干加工而已,非常冤枉。”
心塞了,造谣的人是不知道现在塑料有多贵吧?劳驾您动动脑子,换个便宜点儿的原材料。
更何况就紫菜目前的这个产量和价钱,哪里需要造假啊,怕是要赔钱的。
所以说信了这个邪的传谣者,要不就是缺乏生活常识,要不就是没有经济常识。
怎么办,理智的人们也很绝望啊。
@江宁公安在线:有生活常识的家长都能分辨出这个谣言。这两天网上热传的那个所谓“塑料紫菜”的视频完全是没有生活常识甚至是蓄意黑紫菜,人家紫菜就是长那个样子,吃了这么多年了突然就被黑成塑料了,简直是美食界的一大惨案。
@耽于美色的Sephy:前几天还因为这件事和我妈吵架了,她就特别相信这种东西,根本没有办法,我还特意拿家里的紫菜和黑色塑料袋做了对照实验,说了各种原理和聚氯乙烯以及紫菜的特性,她还是不相信我,我一个211化学系的大学生,比不上一个大妈?(注:这里没有瞧不起普通大妈的意思)
@GRAYSAM:造谣的人简直有病,今天说大米是塑料做的,明天这个是塑料做的,后天那个又是塑料做的,大概他们脑子都是塑料做的吧!
……网友们并没有夸张,现在真的是什么都可能是“塑料做的”。
《震惊!造谣者的脑子竟是塑料做的!僵尸都不吃!》
看到这里,小编沉默了。
难道我们长久以来的观念都错了?
在这些谣言里,塑料是万能的,紫菜啊!大米啊!粉丝啊!米线啊!腐竹啊!很多很多食物都是塑料做的诶!或许塑料真的可以吃???
塑料内心OS:
玩笑归玩笑,我们看到的是:
2月份的谣言传到现在,造谣的动动嘴,传谣的吹吹水,辟谣的跑断腿还不一定能保住自家的多年饭碗。
谣言传到线下,受损失的是切实存在的店家。
饭店老板买了紫菜,回来被顾客挑刺,大不了把菜单上的“紫菜蛋花汤”改成“番茄鸡蛋汤”,但大批量制作紫菜的厂商、紫菜加工线上的工人、甚至世代以捞紫菜为生的渔民呢?
总不能因为几段恶意抹黑紫菜行业的视频就全线转业吧?
一句谣言暴击了一个原本平静的行业。
心疼福建人,口音梗被外地网友玩得贼溜,整天提心吊胆怕被广东人吃,自家紫菜还要被造谣,心里苦啊。
按以往的经验,往年这个时期正是紫菜企业开足马力生产和经销商拿货、铺货的黄金时期,但是目前,村里的紫菜加工企业基本上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
“没想到躲过了台风天灾,却躲不过人祸。”不少的渔民只能对着收割上来的一仓库紫菜发愁,更多的渔民甚至直接放弃收割,让成片的紫菜烂在海里。
2月28日,相关部门负责人在新闻发布会上回应:网传紫菜塑料视频谣言不可信。“塑料紫菜”事件终于阶段性划上句号,但其给产业带来的重创,却一时难以抚平……
渔民李强荣就是这么一个群体的缩影
▽
惋惜之余,你以为这只是食品安全领域的一场乌龙?那你可真是太可爱了。
——造谣从来都不是一群无聊的人瞎折腾,背后都是有经济利益在驱动的。
视频热传时,多家紫菜企业接到匿名敲诈电话
▽
当真相还在穿鞋,谣言已经跑遍半个世界,这无疑是一场打时间差的硬仗。
这样无辜的案例不计其数,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即使这些老板在第一时间给敲诈者打了钱,“塑料紫菜”的谣言还是会以各种形式继续流传着。
这一天,人们终于回想起了被肯德基六个翅膀的鸡所支配的恐惧。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这么多人知道是谣言了,怎么谣言还是满天飞?
——因为爸妈们的一句“小心点总没错”,就可以把传谣行为正当化了。
@荀夜羽:昨天朋友家长在传播那个视频,就算朋友过去辟谣,得到的也只是“不管真假,小心点没毛病”的敷衍——那个视频还会继续被当成“好心告诉你们周知”的东西传播下去,辟谣的力量太渺小了。
就像传谣链的最开始,即便“爆料”再夸张,公众往往也本着“宁可信其有”的态度信了,造成了“辟谣”往往处于下风的局面。
而且谣言一旦传开了就会一直存在。
删光了他们会觉得这是内幕,侵犯到谁谁谁的利益才被删的;不删吧,他们就会说:要是假的,国家不早给删了?
无解。
这个时候又该有人出来甩锅了。
“都怪这片土地上有过那么多无良商家,这是前些年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种下的恶果!”
确实,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很敏感,“食品造假”在不少人心里不是一个小概率事件。正是这种先入为主的立场,让“辟谣者”难以登上舆论高地。
@五个老男人没出嫁:蚝油是假的,豆芽全是有毒的,干辣椒是有硫磺的,四季豆是注射药的,鱼是被水污染了的,小麦全是臭水浇的,西兰花紫甘蓝等全是转基因的,紫菜有塑料的,MD无论真假全部相信,天天在我耳边念,还能不能让我吃顿饭了。真是奇怪了,网络没出处的谣言不论真假都有人信,但是媒体新闻说的真话没人信。公信力呢?打假打假,打那么多年,越打越多!
——所以,传谣者就不用为自己的愚蠢和推波助澜买单了?未必吧。
事实上,这种假消息大多是炒前些年的冷饭,有的时候只要转发前搜一下,就能啪啪啪打脸。
像是之前说的“塑料紫菜”,早在2012年就有人在天涯上爆料了。
2016年,“塑料紫菜论”再度崛起,当时也有相关的辟谣新闻,但并没有多大的传播范围,直到2017年2月底,谣言大爆发。
不只是食品行业,现在的互联网上发生个什么事都是这样。
一件耸人听闻的料刚被爆出来时,被各路微博营销号、自媒体微信号疯狂转发,事情反转后,这些号又不再进行更正,这就很恶毒了。
今天又是一年一度的“3·15”,以前呢,是打假各种实物,多年过去后,我们更需要的,或许是对“打假”的打假了。
最后分享一个辨别谣言的小技巧:
朋友圈里那些披着“常识”外衣的谣言,往往标题惊悚、话题高调、赚足了眼球,同时还在“推广”层面用足了力气。
可以打个包票,只要看见“果断转发”、“转给你关心的人”、“转发并提醒家人注意”等字眼——别琢磨了,绝对是假的。
《Vista看天下》团队出品
做最好看的新闻故事
微信公众号搜索“看天下”添加关注
商务合作请联系QQ:2798493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