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上有这么一句话非常火:“能让当代年轻人服软下跪的,只有各地的神佛菩萨。”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各地的寺庙游客队伍里,年轻人悄悄成了主力。寒山寺、灵隐寺、城隍庙、玄妙观、青羊宫……在烟雾缭绕的寺庙里,随处可见成群的年轻人。不同于那些走马观花的游客,如果仔细观察,那些手拿清香的年轻人竟然十分虔诚,认认真真地在神佛塑像面前上香跪拜,嘴里还默念着想要实现的愿望。
有人对此批评道,年轻人不去好好上班,反而到寺庙里上香拜佛,这是要“躺平摆烂”吗?人生应该要努力奋斗,干嘛把未来寄托在神佛身上?
在古代,人们就把上香作为祈福祭祀的一种形式,早在上古时期,人类就用上香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点燃的清香气味随烟而上,祖先神灵就能享受到祭品。封建帝王在祭祀天地时,祭司将禋点燃,通过冉冉升起的祥烟来向天地祈愿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每逢农历的初一、十五,古代老百姓喜欢到寺庙里上香祈福,希望身体健康、事业有成、婚姻顺利等等。祖国有大好河山,到处都有让人流连忘返的美景,之所以有那么多年轻人喜欢去寺庙上香,小编认为主要有以下两点:
首先是生活中遇到了烦恼。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不管工作还是学习,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多多少少会遇到挫折和失败。在追求个性的现代社会,年轻人遇到烦恼时,往往不喜欢和别人倾诉,只有等夜深人静时,独自一人在角落里默默承受。有些年轻人则是会选择去寺庙里上香,借机消除内心的烦恼。就像青城山的建福宫灵祖殿,有一副千古绝对所写的那样,上联是:“事在人为,休言万般都是命”;下联是:“境由心造,退后一步自然宽”。寺庙里清静庄严,香火萦绕,耳边还会传来袅袅仙乐,走在里面,浮躁的心灵仿佛也得到了升华。
其次是心有所求。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人在世俗社会,无一不是为了追求各自的利益而奔波,年轻人也不例外。去寺庙上香时,年轻人心中会有诸多的愿望,有的人希望自己能考研顺利,早早上岸;有的人希望能找到满意的工作,朝九晚五,薪水多多;有的人希望能早日脱单,找到理想的另一半……看到周围同学、朋友、同事那么优秀,而自己还没有达到目标,心中不免焦虑。在香火萦绕的寺庙里,点燃三根清香,心中的愿望向神佛默念,不管能不能实现,至少也能减轻内心那股焦虑。就像近些年在网上流行的“电子木鱼”,年轻人对着屏幕轻轻一敲,便能缓解工作生活中的焦虑,甚至弥补犯下错误而丢失的“功德”,“功德 999999”、“烦恼-999999”,这些无伤大雅的方式也能很好地缓解年轻人心中的焦虑和压力。
三根香的意义
有人问,为何上香要三根呢?对于道教来说,数字“三”具有特殊的意义。道祖老子在《道德经》里写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大道由无到有,发生了第一次变化,第一次变化引起二次变化,二次变三次,最终由“三”而生万物,这是事物变化的一种标志。“一炁化三清”,而道教信奉的最高神三清天尊也是由大道所化,所以三支香代表着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和太清道德天尊。此外三支香还代表着象征天人合一思想的“三才”即天、地、人。《周易》有云:“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
上香的禁忌
虽说道家崇尚自然无为,但是在道家宫观里还是有一些禁忌需要注意的。在进入道观之前,我们会发现道观的门槛都建造的很高,我们在迈进去的时候是不可以踩踏的。参观游览寺庙时,衣服穿着要得体,过于“清凉”的装扮有失礼仪。看到造型精美的神像时,很多人忍不住会拍照留念,不过对神像拍照时不能用闪光灯,容易造成神像氧化。在点香时,如果遇到明火,不可用嘴去吹灭,如果用嘴吹香,口中的浊气对神明不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