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网 高飞昌】“Where are you from?”
“I came from Beijing,China.”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LYNK & CO?”
“Um,It’s beautiful! ”
“I agree.”
当地时间10月20日,从瑞典哥德堡飞往德国柏林的航班上,一位来自瑞典的媒体人与记者相邻而坐,两人分别用瑞典口音的英文和中国口音的英文进行了简短的交流。在这位瑞典人看来,这趟航班上以前从来没有过如此多的中国面孔。
当天,吉利控股集团旗下的全新汽车品牌LYNK & CO 包下了这趟航班,机上乘坐的人有来自中国和欧洲各国的媒体代表,有吉利设在瑞典哥德堡的中欧汽车技术中心(China-Euro Vehicle Technology,简称CEVT)造型设计中心的人士、新品牌的首批投资人代表等百余人。
汽车业内大名鼎鼎的吉利控股集团造型设计副总裁彼得·霍布里和吉利哥德堡造型设计中心总监安德里亚·尼尔斯,两人与记者相隔一个过道而坐,他们在一个小时的飞行时间内,一直用英文交流着LYNK & CO 品牌的事情。前一天LYNK & CO 品牌的第一款车LYNK & CO 01已经在哥德堡小范围亮过相,而此去柏林是该品牌和首款车型正式全球发布。
从诞生地瑞典哥德堡走出,LYNC & CO奔向柏林的目的很明确,柏林作为国际知名的文化艺术之都,同时作为世界汽车工业的德国的心脏,意味着LYNK & CO一问世便摆出国际化大品牌的姿态。
位于柏林市中心的Station-Berlin艺术区为在这里登场的LYNK & CO 增添了不少高格调元素。随着一场“西洋管弦乐 东方大鼓”的混搭演奏,新品牌的发布现场气氛推向高潮,LYNK & CO品牌据此展出其时尚潮流、中西合璧、面向全球的一面。
而在此之外,LYNK & CO反复强调的一个关键词是“互联”,这是其首款产品的重要卖点,亦是该品牌主打的特色。LYNK & CO 01目前还只是一款概念车,而根据计划,其实车将在2017年底正式投产。
当天的晚宴上,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向嘉宾祝酒时说:“目前中国汽车市场有50%的份额都被合资品牌占据,中国的品牌在这一领域鲜有作为,而LYNK & CO 的出现就是与这些国外品牌一争高下。我们这个品牌是在当下传统汽车制造工业面临转型的重要节点推出的,与过去的汽车完全不同的品牌,我们也将推出更安全、更智能、更互联的全新产品。”
起源
正如上述瑞典媒体人不会料到有一天自己会与数十名中国媒体代表乘坐同一趟航班一样,整个瑞典哥德堡市的市民也没有料到,一家全新的中国企业会在当地飞快地崛起。
CEVT所在的哥德堡林德港科技园是该市全新的一片工业园区,汇集了例如爱立信等国际大企业。而CEVT从三年前设立至今其办公面积逐步扩张,占据了园区内的整整三幢楼,并且目前依旧处于扩张之中。
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右)与吉利控股集团总裁、CEO安聪慧(左)
“三年时间里,CEVT已经成长为哥德堡市最大的企业之一。”吉利控股集团总裁、CEO安聪慧表示。吉利控股集团公关总监杨学良补充说:“我们决定新建品牌是在2012年3月开始的,随后在2012年9月就正式敲定推进项目。”
三年前便开始酝酿,LYNK & CO品牌显然有备而来。然而对于业界而言,推出一个全新汽车品牌着实是一个令人吃惊的消息。在今年早些时候业内开始传出吉利将发布新品牌的消息开始,业内就将目光投向吉利,直到此次新品牌正式亮相。
综合外界观点,CEVT在吉利控股集团中的地位此前只是吉利与沃尔沃的联合技术研发机构,沃尔沃与吉利共享技术的CMA模块化架构平台便出自其手。
而随着LYNK & CO的发布,CMA平台的真正用意才浮出水面。不过,从零开始打造一个新品牌并非易事。CEVT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刚开始我们只有15个人,而现在已经有了1500人,另外在中国杭州还有500人的团队。”
吉利汽车哥德堡造型中心的发展情况亦如此,从最早的3个人扩张到了现在的200人左右。“当时接到完全从零开始设计一款新车的任务时,我和我的同事感觉这十分很难,不过这也令我们十分兴奋,因为我们可以将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安德里亚·尼尔斯表示。
吉利控股集团目前在全球拥有上海、哥德堡、巴塞罗那、加州四大设计中心,其中哥德堡中心是主力,同时几大中心之间同步交流分享成果。据吉利控股集团研发副总裁冯擎峰介绍,在LYNK & CO项目当中,哥德堡中心和上海中心同步协调工作,而加州中心主要发掘吸收行业中的尖端技术,保证企业在汽车行业的新技术方面不落后,而巴塞罗那的中心则会提供创意支持。
6年前,吉利曾在哥德堡收购了沃尔沃,一举成为拥有世界知名豪华品牌的中国车企,而现在吉利又在这里孵化出一个全新的品牌,自此将其品牌数量扩张至四个,分别是沃尔沃、LYNK & CO、吉利和黑色出租车。
“沃尔沃主攻高端,LYNK & CO主攻合资区间,吉利品牌则布局中低端。”安聪慧说。而据另一位吉利汽车内部人士透露,“三年里我们克服了很多困难,我们已经投入了200多亿元在项目上。”
三年时间,LYNK & CO从0到1,正式诞生。
诞生
“品牌名字就是LYNK & CO,不过我想未来在中国发布时,会起一个中国名字。”杨学良说。
LYNK & CO 高级副总裁魏思澜
LYNK & CO品牌的首款车定位紧凑级SUV,名字即是LYNK & CO 01,相当简单。记者发现,新车的外观造型原创度很高,显著区别于吉利和沃尔沃的现有风格,车型引擎盖上的LED大灯和贯通式的前进气格栅以及平直的多腰线元素,使得车辆的“颜值”颇高,而置于引擎盖前端的品牌LOGO更是十分亮眼。
“LYNK & CO 品牌除了在研发上与沃尔沃有所交集外,从设计到销售等等方面全部是独立的。”安聪慧表示,其对于LYNK & CO的品牌定位有着明确的说法:“我们将用豪华品牌的品质去做LYNK & CO,吉利目前是用合资车的品质去做自主。”
吉利的中期销售目标为至2020年要销售200万辆车,2016年度吉利的年度销量目标经过两次调整后变为70万辆,即便如此单靠吉利品牌去冲击中期目标需要连年高达30%的复合增长率,显然有难度。而新品牌 LYNK & CO的到来有望为吉利提供全新的增长动力。“LYNK & CO的销量到2020年可能将占据吉利汽车总销量的40%,也可能是50%。”安聪慧预设了这样的目标。
由此可见,作为全球化的品牌,LYNK & CO将来的主战场仍然是中国市场。而关于全球化的战略发展吉利已经做好了全部的准备,唯一在有关生产制造方面留下了悬念,“这一块将由沃尔沃来发布。”安聪慧表示。
被吉利十分推崇的CMA平台能否在做好吉利、沃尔沃共享平台的同时,也保障LYNK & CO的生产?对此吉利汽车欧洲研发中心CEO方浩瀚说:“CMA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是我们最新的战略性研发成果,它可以让我们在保持技术先进性的同时,实现规模效应,降低成本,为未来五至十年的产品布局提供强大的支持。”
具体而言,CMA模块化架构可以实现产品的长、宽、高及轴距多个维度尺寸的灵活变换,轴距变化范围可覆盖A0/A/B级别车型,可兼容三缸、四缸发动机以及混合动力和纯电动驱动系统,产品谱系可覆盖轿车、掀背车、跨界车、SUV、SUV Coupe等多个细分市场。
“未来LYNK & CO品牌的新能源车、互联功能、安全技术等等也将出自CMA平台,CMA是目前汽车行业内最先进的高度柔性化平台。”安聪慧强调。据记者现场了解,LYNK & CO将互联看作品牌的一个主要特色,其首款车辆LYNK & CO 01在车载移动互联技术、安全性技术等方面有着丰富的保障,而事实上吉利旗下的沃尔沃一向主打安全,而车载互联、自动驾驶等也一直走在前列。
在新品牌的组织架构方面,目前由吉利控股集团副总裁兼销售公司总经理林杰负责。该品牌将于2017年投产,不过销售渠道建设已经率先开展,首批经销商已经开始招募。一位来自安徽的品牌投资人代表告诉记者:“我们申请建店时都不是以吉利经销商的身份,那样是不能通过的,而是重点提到我们的合资品牌经验,因为厂家对这一块十分看重。”
不过,关于更多的LYNK & CO品牌后期推进计划,吉利并没有和盘托出,而是计划步步为营,正如彼得·霍布里所说:“今天我不谈未来,我现在唯一能确定的就是,我们而第二款车会叫LYNK & CO 02。”(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