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灯的制作说明:花灯制作的历史演进

人气:212 ℃/2024-05-07 16:34:47

灯笼是古时灯具的一种,据我国著名考古学家魏存成考证,中国的灯笼是世界上发明最早的便携照明工具。甲文中的“东”字可能就是对原始灯笼形象的描绘。

汉代以前灯笼的材质不详,估计多为布、树皮或兽皮成。

纸是在东汉时期发明的,所以纸灯笼只能在东汉发明了纸以后出现。南北朝时期已有纱灯的记载,《南史》中有“壁上挂葛灯笼”句。葛,就是用麻织成的白色粗布,用它制成的灯笼,就是纱灯的原始雏形。

唐代的花灯制作,已经有了很高的技术含量,出现了制作精巧的“灯树”“灯楼”等。《朝野佥载》中记载:唐睿宗二年正月十五,在安福门外做一巨型灯轮,高达二十丈(约66.7米),装饰着各种丝绸、金玉,灯轮悬挂花灯五万盏,俨然一个花灯“摩天轮”。《开元天宝遗事》里提到,当时杨贵妃的二姐韩国夫人置办了百枝灯树,灯树高八十尺(约26.7米),竖之高山上。在元宵节燃灯,光芒亮到百里皆见。宋朝花灯制作水平比唐代愈加先进。

南宋开始出现“走马灯”,也叫纸轮风车,灯屏上画剪纸图像,下设“轮轴”,在灯内点上蜡烛后,燃烧产生的热力造成气流,带动轮轴转动,烛光将剪纸的影子投射在灯屏上,图像犹如走马般旋转如飞。

明代元宵节要在紫禁城午门外搭建“鳌山灯棚”,将上万盏彩灯铺叠成形状似鳌的一座灯山,高十余层,灯辉熠熠,灿若繁星,制作工艺非常复杂。

在清代元宵节还出现了冰灯。这是清朝入主中原后带进来的关外习俗,由冰雕技师“结冰为器,裁麦苗为人物,殊可观也”。既有雄伟壮观的大型建筑群,又有精巧玲珑的小冰灯,其人物、动物、花卉,均千姿百态,栩栩如生。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演绎中,历代的能工巧匠用他们的聪明才智,不仅扮靓了人们的文化生活,也推动了制作工艺的发展进步,在当代愈加历久弥新,积厚流光!

作者简介

嵇立平: 原《科技潮》、《人才》杂志社总编辑。现任中国民主同盟北京市理论研究会副会长,民盟通州区理论研究会会长。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北京市作家协会会员。

有《中国下海潮》等4本专著,创作的“看车老人”等5个单集电视剧在中央电视台《夕阳红》栏目播出。曾获新闻广电总局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的100本好书的荣誉,获得过多项国家及北京市好新闻奖、 文学作品奖、课题论文奖。简历收入《北京作家辞典》。

百科

More+
首页/电脑版/网名
© 2025 NiBaK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