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二宝冲奶粉,老公在旁边有事让我帮忙,看我每舀一勺都会郑重其事得在勺子口刮一下,他发牢骚,“差不多一勺就可以了,搞那么平干嘛?”
我晕,两个孩子的爸爸,连冲奶粉一勺是什么意思都弄不明白,真的是让我大吃一惊。
拿过奶粉桶,指着说明,“看清了没?平匙,平匙。”
他不以为然。
喂完二宝,冲洗奶瓶时,却突然想到,不懂的岂止是只有我家老公这种从来不管孩子换尿片喝奶粉这种生活琐事的人,就连每天带孩子的宝妈、宝奶奶们,不懂的也大有人在。
冲奶粉这点事,看起来小,实际上重要着呢!
1、舀奶粉后一定记得刮平。
在所有奶粉罐的外包装上,都明确标明:平匙。几乎每个奶粉罐里都配有一把专用勺子,并且有专门的刮口。舀奶粉后刮一下是为了将多余的奶粉去掉,达到说明书要求的“一平勺”的量,确保冲调比例合适,这是做家长必须要注意的细节,多一点少一点都不可以。
2、冲奶粉,水和奶粉的比例一定要正确。
比二宝大5天的阳阳,现在16个月了,爸爸妈妈工作忙,只有周末才会回来。
从他3个月妈妈上班开始,阳阳的吃喝拉撒全是爷爷奶奶在负责。
那天,阳阳奶奶在和我老妈聊现在每天喝多少奶时,突然说,“我每天给阳阳喝三顿,一顿三勺,不管是100ml的水,还是150ml的水,反正就3勺,稀就稀一点,稠就稠一点。”
我妈当时都惊呆了,回来和我一说,我也觉得不可思议。
严格按照说明要求来冲奶粉,这大概每个宝妈心里都有数。在医院时,经常看到老眼昏花的奶奶或姥姥抱着奶粉罐研究上面的说明,然后小心翼翼的一勺奶粉兑30毫升水。一丝为苟。
阳阳奶奶在阳阳一岁之内,也是很严格的按照比例来冲调。孩子大了,她觉得奶粉就是水一样的补充,所以无所谓多少。
这种想法真的不可取。
孩子虽然大一点了,但是脾胃仍然很虚弱,也还需要配方奶的营养补充。
不能人为改变冲兑比例,过稀营养不够,达不到孩子身体生长发育所需;太稠又会对孩子脆弱的肠胃造成伤害,造成负担。
3、0-1岁婴儿,母乳不足时请首先补充配方奶。
小区另一位阿姨——月月奶奶的想法,也曾经让我吐槽不已。
月月是妹妹,当年姐姐出生时,妈妈的母乳就不好,满月里就每天贴补着奶粉,开销很大。
等到月月快出生时,鉴于前面的状况,奶奶感觉妈妈母乳应该还是不行,还得喝奶粉,开销会更大,家庭压力也会更大。
一次聊天中,她问我,“你说小米粥,难道不比奶粉有营养吗?我觉得喝米粥就好,熬得稠稠的,时间久点,不比奶粉差。”
当然,月月出生后一直是喝奶粉的,但当时她奶奶的想法也是让我感觉,如果月月妈妈知道的话,婆媳矛盾妥妥的。
所有的医生或育儿专家都强调:0-1岁,母乳或配方奶是儿童的主要营养来源。1岁离乳,但仍最好每天喝够两顿600ml,补充儿童所需营养素。小米粥可以作为补充营养,但不能替代母乳或配方奶。
当然,我也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我国著名临床营养学家李瑞芬曾为无数婴儿进行过喂养指导。有一次,她遇到一个早产婴儿,体质虚弱,连吸吮的力气都没有。李才先给孩子喂粥油,也就是米粥熬好后漂在表面的那层浓稠液体,也叫米油。然后,在此基础上,逐步给孩子添加奶粉、蛋黄、鱼等,以增加各种氨基酸的供给,结果不到百日,这个难养活的早产儿体重就超过了正常发育的孩子。
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李老是在孩子无法吸吮的情况下才给孩子喂食米油的。而且,后续,她也给孩子增添了许多的营养补充。
对于一个健康的孩子,我们不能盲目地给孩子喝小米粥,那是不科学的。
而且小米粥与奶粉本身就不具有可比性,毕竟一个是谷类,一个是乳类。如果非要选的话,奶粉中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含量都远远高于小米粥,实在是婴儿生长发育的首选。
如果等到孩子6个月增添辅食阶段,添点米油倒是不错的选择。
科学养育孩子,任重而道远!
不能光抓西瓜,不捡芝麻,小的细节也一定要注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