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戈取暖器为什么贵?是被神话还是真的值得买

人气:134 ℃/2024-10-10 02:34:40

本文为没有供暖的南方朋友们提供一些你想知道的内容。

购买理由

目标城市:武汉

现状:自己2010年装修的第一套房,资金问题所以并没有给家里添置地暖或暖气片,以为空调足以,现在看看还是太年轻没有生活经验。特别是现在有了小宝宝,小宝宝的鼻腔粘膜本就脆弱,在空调形成的室内干燥的环境中就更加的容易干燥出血。所以在今年武汉冬天大雪来临之前(取暖器元月25日到家,此文写得较晚),决定为家里添置一台合适的取暖器。

因本人喜欢逛今日头条,在某次输入取暖器之后,基本天天都能刷到“踢脚线取暖器”,文章当然是不断的介绍此类型取暖器的优点,我总结就是:房间升温均衡,不干燥,静音无风感。以上三点就吊打空调了,首先空调在室内热空气是从头顶吹下来的,因热空气是往上跑的,所以房间内整体温度不均衡,脚底一直是冷的,即便把空调风口对下吹,效果依然不理想;其次干燥这个不可避免,相信用过空调制热的朋友们一定深有感受;再者空调制热绝对不可能做到一点声噪没有,然后今天我们要介绍的这货真的就做到了。

综合以上的情况,再加上得知武汉在近几日(元月25日左右)即将迎来媲美98年的大雪,大幅度的降温就要来了,还不赶紧给家里添置制暖产品,于是赶紧上某东去挑选一下“踢脚线取暖器”,发现品牌很多,此时就要求助色魔张大妈了,看看原创里的推荐,结果一脸懵,张大妈没有踢脚线取暖器的任何文章……(可能是我搜索的姿势不对吧)

求助无效只能靠经验,某东搜索“踢脚线取暖器”→勾选某东物流→按价格从高到低排序,最贵的那个出现了(此结果可能因地域,时间不同而有所不同),就是这个叫兰戈(Rango)的品牌。

对此品牌在网络上进行一番调查后,美国血统应该仅仅只有技术,品牌、生产、组装应该都是国产的,好了这个不多说了,因为这个取暖器品牌太多的伪洋,所以我就挑了这个最贵的品牌买了,基于我卧室的面积选择了2000W的这款。

外观展示

观感使用篇

24日凌晨1点多下的单,实际25日中午1点半左右送到家的,京东大件物流配送速度还算可以。价格到手是2179元,买后第二天就调价了,不过27日又做活动调价加券2179元。

25日中午到家后就迫不及待的准备开箱使用了(ಥ_ಥ天气真的很冷),开箱什么的就不发了,那个去看看某东的评价晒图都能看到,本文只谈些干货,就是耗电量和温度提升的效果。

看前面的图片可以看到我直接把取暖器摆在了近主卧阳台的墙面处,主要是这货太长了……话不多说,插电,测试吧。插上电后,加热管的温度一下就起来了(毕竟2000W的功率 ಥ_ಥ),手放在上隔栅的位置暖融融的,前后面板温度不太明显,因为这个取暖器是空气自然对流从下隔栅进冷空气,从上隔栅出热空气,这样就可以使家里的空气温度均匀的升温,让整个房间里从头到脚都是暖意融融的(几小时后的效果)。

首先来了解一下该取暖器的控制,一共有3种方式,屏幕按键、遥控器、手机App,从操控方式上来说还是很丰富的。

上面是商品页的介绍图,来谈谈实际使用的感受,第一个屏幕按键,操作上基本所有功能都能完成,而且显示的内容最丰富,但是这设计师真的是反人类,踢脚线取暖器本来就矮,我为了去操作或者看数据还得趴到地上去,扣分项,同款的其它品牌有设计在顶部的,个人认为更适合一些。

第二个遥控器是必须吐槽一下的,也从这能看出此机器品控之差。

此款遥控器(从某东的评论晒图中看的出来有2种不同的遥控器,可能新老批次的吧,另一款很丑)颜值还可以,但是看官们有注意到方向键中间的“ENTER”是歪的吗?处女座的我顿时无法淡定了……

再抽出电池仓,更让我觉得这就是小作坊工艺都比这强吧。电池仓居然破了有缺口,内心受到一万点暴击ಥ_ಥ

找到客服……

好吧,客服至少愿意解决,但是后来翻别人晒图发现“ENTER”也都是歪的,想想算了,换遥控我还得自己掏个邮费,罢了罢了,大不了不用遥控器了,眼不见心不烦。

第三个是手机App控制,这种控制方式也是我目前一直在使用的,因为遥控器不管如何都是红外控制,需要无遮挡的对着遥控面板,而手机App可以完美解决这个弊端,甚至人在办公室都可以遥控家里的取暖器,这个得给个赞,现在真的是啥给个智能控制就能飞上天^_^,价格也是差别很大的(兰戈家有老款不带智能的)。唯一吐槽的一点就是软件界面太丑了……

虽然界面丑,但是功能上还是很全面的,而且最后一张图还能看的出来可以分享设备的控制,比如老公手机绑定了取暖器设备,可以让老婆也下载这个App通过扫描老公手机上的二维码来得到取暖器的控制权,这样就可以多人控制一台取暖器了。

体感篇

现在来谈谈本文的核心内容,也是大家最关心的温升速度、湿度影响、耗电量。因手头设备有限,以下的测试用到手头现有的小米空气净化器2(温、湿度检测,传感器虽然差但是我们只看个效果),青米智能插线板(功率检测)。

正式开始测试的时候,往窗外一看,开始下大雪了,武汉今年的第一场大雪呀(元月25日),可见取暖器买的真是及时呀O(∩_∩)O

好了,正式进入正题。

①温湿度

从晚上6点开始,温度开的36℃,基本每隔一个小时看下数据,共3组数据,整个测试期间没有人在房间内呆着,没有开加湿器,室内温升第一小时升高5℃,第二个小时升高3℃,第三个小时没有截图,实际到达20℃,在我使用至今室内温度最高只到达21℃。左右两图的温度不一致跟传感器位置有关,左图空气净化器,右图取暖器(自带的温度传感器在机器开关部位,所以温度测得要高),但是温度差看的出来是准的。湿度基本每小时掉6%左右,但是我这里已经说了此期间室内没有人,而温度升高湿度降低也是正常的,下图是经过一晚睡觉之后(2大人 1小宝宝),实际睡了很久……湿度基本一直保持在40%左右,而人体实际感受是真的不干燥,很舒服,而且室内的温度(一整晚取暖器显示基本维持在20℃)也是很舒服的,是全屋各处都很暖和,不存在空调的头热脚冷的问题。

②耗电量

上面4图是一晚上的耗电量(左下角是截图时的功率,请忽略),可以看的出来0点和1点的时候基本是全功率运行的,耗电基本是2.2度每小时,从2点到10点耗电稍微低一些,基本也在1.5到1.7度每小时之间。为什么会有变化,因为这个取暖器的另一卖点就是变频。具体是怎么样的呢?看下图。

可以看到上面两图的差别就在下面的“速热模式”和“节能模式”,经过几天使用发现,只要取暖器温度测得室内温度比设定温度低2℃就进入节能模式,而进入节能模式的时候功率基本在1500W~1700W左右(忘截图了)。按照官方的介绍变频应该会更低,为什么呢?看下图。

图中圈起来的是功率的一个自动5档的显示,速热模式的满载运行是5格,而进入节能模式后变成4格,按此标准最低档功率应该很低,但是我室内温度与设置温度差基本没有小于2℃,所以就没有机会测试到更低功率时是多少瓦了(有可能出现过更低的时候我正在熟睡吧),但是前面一晚上的功耗情况来看变频并没有多么理想。

最后附上我连续几天的测试,我这是实打实的整天整天的运行哦(T_T 心疼白花花的银子,朋友们看完喜欢的话就打赏一点碎银子吧)

可以看得出来,用电量一天天逐渐减少,当然少得并不多,我设置的武汉一阶电价0.56元/kW‧h,平均每天电费在25元左右……一个月30天满打满算得750元……而且还只是一个房间…………T_T

好吧,太贵了,于是还是把这个放到书房去吧,入了一个AM09回来,下一篇再跟大家分享。

总结

这个东西其实原理就是原来的欧式快热炉,只不过做成了踢脚线的高度,但是为了提升温度的效果,加热管接触空气的面积要有保障,所以就只能做得很长,我的这款是兰戈最小功率最短的一款,长度也达到了1.4m,所以对家里空间的要求较高。而针对这个取暖器的优缺点,耗电对比售价,让我感觉并性价比不高,特别是变频效果并不太好,后期电费是个很大很大的坑。

基于很多朋友喜欢直接拉到最后看产品的优缺点,我也总结一下吧:

优点:①制热的温升均匀,进门全房都暖融融,从头到脚热得均匀;

②静音无风感(对有小宝宝的房间特别适用);

③正常有人在室内,湿度保持较好,不干燥;

④有儿童模式,不怕儿童触摸金属外壳被烫到(本文没提到,因为此模式下升温会有影响);

⑤控制方式丰富,特别手机App可远程遥控,方便下班回家路上提前开机制热。

缺点:①体型上比较长,对使用空间有要求;

②升温相比中央空调等设备来说要慢;

③变频效果不佳,致使平均功耗还是偏高(当然也许厂家会解释说跟房屋的密封保温效果有关);

④品控太差(个人吐槽一下)。

此文乃本人首次发原创(请勿私自转载),文笔粗糙,图片质量不佳,请各位头条的朋友见谅。另本人对于此类生活电器的开箱秀没什么兴趣,因为我认为看生活电器类的产品更希望看使用感受,所以希望想看开箱的可以看商品的评价中的图,在此说声抱歉。

百科

More+
首页/电脑版/网名
© 2025 NiBaK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