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二法门的意思是什么呢?不知道的小伙伴来看看小编今天的分享吧!
不二法门原为佛家语,意为直接入道,不可言传的法门,后比喻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不二:指不是两极端;法门:修行入道的门径。
不二法门出自《维摩诘经·入不二法门品》:“如我意者,于一切法无言无说,无示无识,离诸问答,是为入不二法门。”
拓展资料:
《维摩诘经》简称《维摩经》,全名是《维摩诘所说经》,亦名《不可思议解脱经》。
维摩罗诘是梵语Vimalakirti之音译,维摩罗意即“净名”、“无垢”,诘即为“称”,故《维摩诘经》又名《净名经》或《说无垢称经》。摩罗诘又译为维摩罗诘、毗摩罗诘,略称维摩或维摩诘。意译为净名,无垢称诘,意思是以洁净、没有染污而称的人。维摩诘是一个在家的大乘佛教的居士,是著名的在家菩萨。据《维摩诘经》讲。维摩诘是古印度毗舍离地方的一个富翁,家有万贯,奴俾成群。但是,维摩诘勤于攻读,虔诚修行,能够处相而不住相,对境而不生境,得圣果成就,被称为菩萨。又号金粟如来,维摩诘才智超群,享尽人间富贵又善论佛法,深得佛祖尊重,也是王维心中的楷模。
《维摩诘经》,是与整个佛法、佛教、东方文化,尤其是中国的文化关系最大、影响最深、历史最久的一本经。如果把《维摩诘经》只当作是在家居士所说的一本经,观念就不对了。《维摩诘经》所代表的精神,是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本位而解脱成佛的法门,也指出了十方三世诸佛如何证道,如何得到解脱,如何证得菩提之路。
一般人都以为中国的禅宗是达摩祖师来了之後才传开的,殊不知在达摩祖师以前,由鸠摩罗什法师所翻译的《维摩诘经》和《法华经》影响最大,而成为中国文化禅宗的根本经典。
以上就是小编今天的分享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不二门”前的深思
姜伟
近日,笔者有幸作为党校学员到湘西永顺县交流学习。该县“八阵图”“不二门”“洗心池”等历史文化遗存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引发了我的思考:不二门,源于佛家用语“不二法门”,意为得道的唯一门径。那么作为党员干部,我们的“道”是什么?得道的“不二法门”又是什么?我想,唯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保持“不二”之心,才能突破重重困境、走出黑夜迷茫,才能通过“不二法门”。
涵养“不二”初心,永葆忠诚“底色”。建党98年来,我们在凶恶的敌人面前大义凛然、无所畏惧,在无数的艰难险阻面前义无反顾、勇往直前,靠的是什么?靠的正是我们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的“鱼水之情”,靠的正是我们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这就是我们共产党人的“道”,也是我们冲破困境的“不二法门”。只有做到对党绝对忠诚,常怀感激之情、常思肩上之责、常修立身之德、常持谨慎之心,才能取经得道、“修行”成功。
保持“修行”状态,彰显担当“本色”。每一个人的人生道路,每一个国家、民族、政党的前进征途,都不可能一马平川、风平浪静。既然是“修行”,就必然要经历狂风骤雨、大风大浪。敢于担当作为,既是政治品格,更是从政本分;既是党员干部事业心和责任感的“试金石”,也是衡量党员干部能力强弱、素质高低的“刻度尺”。只要我们的党员干部敢想敢干、能想能干、勤想勤干,就一定能把事情干好干成。
练就“过硬”本领,绘好奋斗“亮色”。成长没有捷径可走,本领也不可能从天而降,只有“千锤万凿”,才能百炼成钢。一方面,要坚持理论学习,把学习作为政治责任和精神追求,作为踏浪而行的动力和厚积薄发的能量;另一方面,要保持斗争精神,多到基层一线、多到利益交织的矛盾集中地去摔打、锻炼,锤炼斗争本领。70年前,毛泽东同志提出“进京赶考”的重大命题,作为党员干部,应常怀“赶考”之心,不断提高“应试”能力和水平,在一场场“考试”中逐渐实现“分数”提升、人生价值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