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上最高时速是520KM/H,实际测速是486.1KM/H。京沪高铁枣庄至蚌埠间的先导段联调联试和综合试验中,由中国南车集团研制的“和谐号”380A新一代高速动车组在上午11时28分最高时速达到486.1公里。
高速铁路,简称高铁,是指设计标准等级高、可供列车安全高速行驶的铁路系统。其概念并不局限于轨道,更不是指列车。
世界上第一条正式的高速铁路系统是1964年建成通车的日本东海道新干线,沟通东京、名古屋和大阪所在的日本三大都市圈,促进了日本的高速发展。
中国铁路在速度方面上分了高速铁路、快速铁路、普速铁路三级,中国高速铁路一般采用无砟轨道,也有少部分采用有砟轨道。
这6条高铁大概率会达速350Km/h运营,其中武广高铁达速的难度最大
设计时速350公里的高铁在开通运营后,若路基、桩基、桥梁、隧道、灾害预警/报警装置和列控系统经受了数年运行的实际考验,安全可靠,状况稳定,再加上沿线客流量有保障的话,笔者认为就有必要达速350公里/小时运行。目前已常态化达速350运营的高速铁路暂只有四条:京沪高铁、京津城际、成渝高铁、京武高铁,如图1中的红色线条所示,这与“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的宏大规模相比,数量明显不够。将来在各项条件满足时,至少还有下列6条高铁可实现常态化350公里/小时运营。
图1 已经和将要达速350Km/h的高铁-概图
1.武广高铁。设计时速350公里,属于京广高铁南段,串联武汉、长沙、广州并延伸至深圳、香港等城市,车流量很大,2009年竣工通车时即按时速350公里/小时运行了一段时间,但后来遭遇了降速潮流,最高运行时速从350公里降至310公里。曾计划于2019年下半年实现复速350的目标,但至今仍未实现。据说是沿线路基下沉比较严重,病害治理难度很大,代价也很高。高铁的运营安全永远放在第一位,希望病害治理能取得圆满成功,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早日实现时速350公里的常态化运营。
2.沪昆高铁沪长段。设计时速350公里,串联了上海、杭州、南昌和长沙等城市,沿线车流量比较大,尤其是沪杭段的车流量巨大,已处于拥挤状态。这条线路自2014年开通运营以来,最高运行速度一直是310公里/小时,将来有望实现时速350公里常态化运营。
3.徐兰高铁徐西段。设计时速350公里,是陆桥高铁的重要组成部分,串联了徐州、郑州和西安等城市,沿线人口密度大,车流量不小,除了承载本线客流,还有来自京沪高铁和京广高铁的跨线客流,目前最高运行时速310公里,将来也有望实现时速350公里常态化运营。
4.济渝高铁。设计时速350公里,由济郑高铁、郑万高铁、渝万高铁(近期利用渝万城际)连接而成,是京津冀地区、山东半岛和中原地区至重庆的最快速高铁通道。其中济郑段拟于2023年底建成通车,郑万段已建成通车并按时速310公里运行,渝万高铁还在紧张建设中,预计2026年之前建成通车。重庆作为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大西南重点城市,与首都北京之间很有必要开通直达标杆车,同时加强与中原地区及山东半岛的联系,所以,济渝高铁将来按时速350公里高标运营势在必行。
5.沪渝蓉高铁。设计时速350~400公里,是长江经济带最重要的高速铁路,连接上海、南京、合肥、武汉、重庆和成都等城市。目前由国铁集团牵头,正分段规划建设中,预计2030年之前实现全线贯通。鉴于沪渝蓉高铁的重要性和预期客流量,将来按时速350公里实现常态化运营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
6.沿海高铁(南段)。沿海高铁南段,设计时速350公里(跨海大桥和海底隧道,速度略低),沿线设嘉兴南、宁波西、温州东、福州南、厦门北、漳州、汕头、汕尾、深汕、广州东、广州等车站,并进一步延伸至湛江北、徐闻、海口,另有时速350公里的支线连接深汕站与深圳西丽站。沿海高铁南段,串联了长三角城市群、海峡西岸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等人口众多、经济发达、交通需求旺盛的地区,目前正分段规划建设,预计2030年之前贯通全线。将来实现达速350公里/小时运营,广州、深圳至杭州、上海的旅程时间可控制在5.5小时以内。
图2 已经和将要达速350Km/h的高铁-详图
长距离、大容量、高效率的交通工具非高铁莫属,很适合人口众多、地域辽阔的中华大地。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交通强国铁路先行,高铁已成亮丽的中国名片,发达的交通是现代化的开路先锋。设计时速350公里的高铁线路,在满足运行安全和有客流保障的前提下,应早日实现常态化高标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