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传志是联想的创始人,出生于江苏镇江,毕业于西安军事电讯工程学院雷达系统专业,曾任联想控股有限公司总裁、董事局主席,2011年11月2日卸任,现任联想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名誉主席,联想集团高级顾问。
联想集团是1984年中科院计算所投资20万元人民币,由11名科技人员创办的。在1984年,联想创始人柳传志带领的10名中国计算机科技人员认识到了PC可以改变人们工作和生活。怀揣着20万元人民币启动资金以及将研发成果转化为成功产品的坚定决心,这11名科研人员在北京一处租来的传达室中开始创业,将公司命名为“联想”(legend,英文含义为传奇)。
1999年,因理念不同,倪光南惨遭联想扫地出门,后来他干啥去了?
联想是成立于中国的一家老牌企业,它的业务早已遍布全国。作为联想公司的高管柳传志,也是一位名声很大的人物。与他相伴的,还有一个叫做倪光南的人。
在柳传志创业初期的那些年,也经历过了很多的艰难困苦。尤其是在联想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上,公司内部的高管,还曾发生过一次很大的分歧。
倪光南
这次分歧被称为“柳倪之争”,说的就是柳传志和倪光南之间的故事。可是分歧产生后过了几年,倪光南就被联想“扫地出门”了。
在倪光南离开的背后,到底有一段什么样的故事?现如今,他又在过着什么样的生活?
学习生涯倪光南出生于1939年8月1日,自幼在浙江省宁波市长大。在那个年代,天下狼烟四起,民不聊生,日本侵略者的脚步,已经将中华大地践踏的狼狈不堪。
在倪光南懂事的时候,他的父母便教导他要努力学习,以后要为国家的发展做贡献。倪光南刚刚几岁的年纪,就听到了很多中国贫弱,被西方先进国家压迫欺辱的故事。
倪光南
这些故事伴随着倪光南的成长,也激起了他长大后参军报国的想法。可是在他十岁的时候,新中国已经成立了,人民在毛主席的带领下,也进入了新的生活当中。
参军报国的理想不能实现了,但是倪光南报效祖国的志向,却依然没有改变。
1950年初,他便前往了上海某中学进行学习,在上学期间,他热爱读书,更喜欢研究一些新型的玩具和设备。
在学习过程中,倪光南渐渐喜欢上了“新鲜玩意”。同时,他也有了更为进步的想法。新中国虽然成立了,人民的生活也安稳了。但是与世界各国相比,中国还存在着很多落后的地方。
尤其是在科学技术和生活方面,中国与先进国家的差距,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倪光南
在西方国家考虑科学搭配,营养均衡的时候,同时期的大部分中国人,还停留在吃不饱饭的时期。
于是,倪光南也有了努力学习,研究科技的想法。他想着,以后学业有成,也可以为了自己的国家做出贡献。抱着这种想法,倪光南开始飞速地成长起来。
1956年9月,倪光南凭借自己的努力,以十分优异的成绩,进入了南京工学院。他在专业上,选择了无线电系进行学习。
良好的学习环境,再加上倪光南勤奋努力,他渐渐成长为一个出色的人才。在大学的几年岁月,倪光南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深受老师和朋友们的欣赏。
1961年7月,倪光南以全5分的优异成绩,完成了大学中的所有课程。由于他表现优异,在一毕业,就被分配到了中国科学院进行工作。
倪光南
倪光南被调到了计算机技术研究所,开始为国家的科技发展做着贡献。他的才华很快便得到了验证,在1964年间,倪光南作为外部设备插件组的组长,与团队一同研制119机项目。
项目研制成功后,立刻被获得了全国科技大会奖。在随后的几年内,倪光南又参与了多种计算机方面的研究,陆续研发出了不少的科技成果。
倪光南先后参与了“717机显示器”,“SK-1光笔图形显示器”。他还在748工程会议上,提出了“汉字处理研究”。倪光南为国家的科技发展,做出了不少的贡献。
但倪光南的未来发展,还远远不止如此。1981年8月,加拿大的国家研究院,特意邀请倪光南前去工作。这次工作机会,被他当成了学习西方技术的好机会。
于是,倪光南便前往了加拿大,在该国研究院,担任了访问研究员。在国外的发展岁月里,倪光南依然很出色,做出了不少让外国人敬佩的成果。
加拿大对于倪光南这个人才,也是越来越重视。不过倪光南在加拿大,只是一心的钻研科学技术,凭借他的聪明才智,发现了不少国内的技术空白。
倪光南的内心中,从来没有停止过对祖国的思念,也没有忘记自己从小的理想。
联想集团1983年5月,在加拿大进修两年的倪光南,已经准备回国了。加拿大面对他的离去,一再进行挽留。可是倪光南,毅然放弃了在国外的高薪水工作,选择了回到中国。
据统计,当时倪光南在加拿大的工资,是中国国内的70倍。即使如此,他也丝毫没有因为国外的优越条件而动心。
而且,倪光南在回国前,还自己拿出积蓄,为祖国购买了不少关键的器材。这些器材,都是在计算机研制过程中,非常关键性的零件,具备着一定的科学价值。
倪光南为了带回这些东西,也是煞费苦心。在他回国以后,没多久便迎来了一次人生的转变。
1984年11月,中国科学院创办了全民所有制的“计算机公司”,这家公司,也是联想集团的前身。
而倪光南,也在12月出任了该公司的总工程师。该公司的发展十分迅速,很快便成为了中国顶尖的企业。
1989年11月14日,计算所公司改名为联想。倪光南担任了公司董事兼总工,他主持了联想微机系列的建设,以此作为联想的主要业务。
倪光南是一位优秀的科学家,但他并不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联想的发展过程中,柳传志和倪光南互相配合,一度创造出了很多“神话”,将联想推到了中国的顶峰。
柳传志早就注意到了倪光南,毕竟这位优秀的计算机专家,是联想不可或缺的“宝物”之一。在倪光南回国时,柳传志便向他抛出了橄榄枝。
倪光南有心建设中国,更想研制出“中国制造”的科技产业。而柳传志作为一个企业家,也看到了计算机在未来世界,会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流。
两人都想将计算机发展起来,便有了共同的目标。倪光南也没有辜负柳传志的期待,他凭借“联想式汉卡”与“联想微机”这两项科技,成功地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在1994年的时候,倪光南成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也是在这一年,倪光南和柳传志亲密合作的岁月,开始一去不复返了。在那一年,联想的销售额,即将达到五十亿的高度。
柳传志、倪光南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当年的联想汉卡,已经不再是“先进”的科技了。国外的电脑品牌,疯狂地侵入了中国的市场。
联想公司,如果还想继续地发展,就势必要做一些突破性的改变。而倪光南是一个十分勇敢的科学家,柳传志却是一个行事谨慎的企业家。
两人的身份不同,所做的选择也不同。但是这两人,中国发展的贡献是无法否认。只是一个注重科学,一个注重经济。
倪光南想要做自主核心技术,他是一位优秀的科学家,也是一位充满自信的科学家。1994年,他便与复旦大学以及长江计算机公司达成了合作意向。
当时的国家中科院,甚至有一些政府部门,都已经承诺了联想会加入合作,一起投入到技术研发当中。
但是到了最后时刻,柳传志却一口否决了倪光南的计划。倪光南本是以技术为根本,想在芯片上做出突破性的研究,来领先国外,以此成为联想的优势。
而柳传志认为,科学技术的突破太艰难了,稍有不慎,整个联想都会毁于一旦。
科学如果失败了,可以重振旗鼓,继续研究。可是企业如果失败了,是不会有那么多机会从头再来的。
两人的想法,都有各自的道理。曾经步调一致,亲密无间的伙伴。短时间变成了水火不容,争锋相对的两个派系。
每一次工作会议,都成为了两个人的争吵大会。他们都是该领域的尖端人才,都想凭借自己的本事来说服对方。
计算机成就柳传志这种“注重钱财”的表现,也深深激怒了倪光南。毕竟他从小就没有什么金钱意识。他能放弃国外的高薪工作,也足以证明倪光南有一颗“勇敢的心”。
倪光南疯狂地向上级告状,说柳传志作风霸道,经济有很大的问题。他甚至都把信寄到了国务院副总理那里,还把中科院院长也一同状告了。
但是,倪光南的状告,是没什么真凭实据的。随着国家调查组的介入,证明了倪光南说的话,只不过是一时“气话”。这场“技术”与“市场”的争端,也渐渐落下了帷幕。
对于当时的局势,以及国际形势的无奈。种种因素的制约下,柳传志还是获得了胜利。1995年6月30日,倪光南被罢免了联想的高管职位。
这件事对倪光南的打击很大,也让他沉寂了很久。到了1999年,他被联想集团正式解聘,这位为了联想集团付出了无数心血的科学家,还是离开了这个地方。
但是倪光南,并没有因此沉寂下来,他不甘心,又十分的焦急。他在当时,就已经看到了芯片自主的重要性。可是,那个时候的中国,实在是没有办法支持倪光南的研究。
这项技术,被美国牢牢地掌握在手里。就连他们的亲密盟友,也没有办法在里面获得半点的技术信息。
倪光南刚刚离开联想,就被另一家企业的人找上门了。在两人的对话中,倪光南又找到了重启“中国芯片”的希望。
他费尽心思,为这个企业进行策划,利用自己的一切关系,只为了“中国芯片”能够彻底觉醒。2001年4月,倪光南研制出了中国自己设计的芯片,名为“方舟一号”。
虽然在技术上,方舟还显得有些不成熟,但是它作为可以商品化的芯片,一经研发就受到了多方的关注。
但备受瞩目的方舟芯片,还是失败了。这并不是技术上的彻底失败,而是在市场经济上又出现了问题。这个企业,只想借助倪光南的人脉给政府“专供”,又拒绝对外销售。
在倪光南的眼里,这家企业一样是注重“钱财”的经营模式。这让他十分伤心,没过多久,他便主动离开了这家公司。
失去了倪光南,公司没有多久便销声匿迹了,方舟芯片的研究也毁于一旦。这对一位优秀的科学家来说,是十分心痛的一件事。
经历了两次失败,倪光南没有再与公司进行合作过。商人的手段让他心痛,也让他十分无奈。虽然不再进行芯片研究,但倪光南依然在注重着,国产方面的科技进步。
倪光南说:“自主可控不等于安全,但不自主可控,一定是不安全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网络安全的风险越来越多。国家也重视到了,这种“技术封锁”实在是太过于可怕了。
2010年伊朗核电站遭到美国病毒攻击,只要计算机可以使用微软系统,病毒便会无限传播。
过了几年,美国又公然要求谷歌等一些知名企业,要求它们将服务器,直接接入美国国家安全局的存储系统。
再接着,美国对中兴又进行了制裁。倪光南说:“芯片事件给人的教育很大,逼我说一百遍都有用。”直到最近这些年,国家和企业,才下定决心要做出突破。
2018年4月26日,白发苍苍的倪光南,出席了全球互联网大会。他会议上表明,自主知识产权,就是最核心的竞争力。
虽然沉寂了很多年,可是倪光南没有停止对国家的贡献。他在2011年获得了中国中文信息学会终身成就奖。
2015年,他又获得了中国计算器学会终身成就奖。2018年,他又获得了“最美科技工作者”的称号。
直至今日,倪光南依然期盼着“中国芯片”的诞生。他是一位纯粹的科技工作者,是中国科学发展的宝贵人才。
也许从企业家的范畴来说,倪光南是一位失败者。但是在国家科技的发展领域来看,倪光南先生,是我国伟大的科学家,他所看重的,从来不是眼下利润的争夺。
倪光南的一生,都在致力于国家科技长远的发展。而中国,也正是因为有这样的科学家,才能走向繁荣富强的发展之路。不管怎么说,倪光南先生都是值得敬佩的前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