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有人认为,安静下来有什么用呢?不过就像一块没有用的木头而已。要知道,人的焦虑和内心忐忑不安,都是由于浮躁所致,一个人只有镇定自若,才能谈笑风生。安静,便是一种境界。一个人,只有当他安静的时候,才能够更好地反省、学习、培养自己的品德,提升自己的境界。
“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是古人的处世格言。意思是不管外界的风浪多大,只要自己能够保持内心平静,就能从容应对一切困难。保持内心平静,看似很简单的道理,其实很多人都做不到。尤其当遇到波折、动荡之时,能够让自己安静下来,认真总结、反思、反省,然后虔诚地祈祷,求主襄助的人,就更少了。
艾布·胡莱勒转述,穆圣说:“在复生日,有七种人将蒙受主的荫庇。那时,除了主的荫庇再没有任何帮助:公道的领袖、在拜主中成长的人、在僻静处独自流泪记念主的人、心系寺务与学堂的人、为主道而喜欢某些人并成为朋友的人、出身高贵能因敬畏主而拒绝别人暧昧的人、左手不知道右手施舍了什么东西的人。”
《大学》中讲:“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大概意思是当你知道了法度,就能稳定下来,稳定下来之后,内心就会平静。内心保持平静,就能思考,从而使自己受益。仁慈主说:“他们信仰,他们的心因记念主而宁静。真的,一切心灵,必因纪念主而宁静。”(13:28)
文/马石头,图/不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