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蜜冻梨高效栽培关键技术
任 爱 华
冬蜜梨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分院育成的冻食鲜食兼用型梨品种 ,冻藏后果皮黑褐色,皮薄多汁,化冻后,皮肉易分离,肉核自然分开,果肉呈浆状,食时在果皮上撕一小口,用嘴吸食,浆液尽入口中,只剩下果皮包着果核,果农形象的称之为“冻梨王”。由于其具有广泛的市场认可,2010 年左右该品种在黑龙江省东南部、吉林、辽宁省北部等地栽培面积迅速增加,据不完全统计,栽培面积达 1 万公顷。然而,由于果农对冬蜜梨的栽培及采后的冻藏技术不熟悉,在生产上普遍存在着负载量过大、不注重土壤养分补充、采收过早、后熟程度不够等问题,导致冻藏后果味偏淡、果肉发硬,市场的认可度逐年降低,冬蜜冻梨也由最初的供不应求到现在的滞销。目前对冻梨研究的文献较少,多涉及资源的调查、评价 ,冻藏过程中生理指标 、品质变化 、褐变机理 、解冻方式对品质的影响 等方面。针对以上情况,依托国家梨产业技术体系哈尔滨综合试验站,通过对 20 余户冬蜜种植户的逐年追踪、调查,总结出冬蜜冻梨产中栽培及产后贮藏的关键技术,以期能在生产上为更多的果农提供帮助。
1 冬蜜冻梨品质降低的原因
1. 1 产中栽培
负载量大、不疏花疏果。通常是坐多少果,留多少果,做不到花果精细化管理。
不注重土壤养分补充。果农片面追求产量,为保证产量过量施用化肥,且多以尿素为主,掠夺式的生产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同时几乎不进行土壤有机质补充。
早采情况严重。冬蜜梨在黑龙江省 9 月末成熟,属于晚熟品种。在黑龙江省地区(东宁县除外)基本属于梨园最后一个成熟的品种,果农为尽早净园,9 月中旬就采收下树;另一方面,大部分果农既种植大田作物(玉米、黄豆),又管理梨园,9 月末是黑龙江省收大田的季节,果农为了不和大田抢时间也会提前采收。冬蜜梨正常果实发育期 135~140 d,9 月中旬采收,早采 15~20 d,果实成熟后期正是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早采势必会影响果实的内在商品性。
1. 2 产后贮藏
据不完全调查,目前黑龙江省没有冻梨贮藏的气调库和冷库。冻梨的贮藏和冷冻基本在自然条件下完成。冬蜜梨 9 月末采收,10 月黑龙江省东南部冬蜜梨产区的平均气温 5. 4~6. 8 ℃,11 月为 -4. 4 ~ -6. 3 ℃,11—12 月气温趋于稳定。通常情况下,冬蜜梨采收以后,放在通风良好的背阴冷棚里可以充分完成后熟并自然冷冻。
通过多年的观察总结,后熟程度对冬蜜冻梨的品质起决定作用。负载量过大(单产过高)或早采的果实,自然情况下后熟期会延长,待气温降到能自然冷冻以前还不能充分完成后熟,这就出现冻梨解冻后:皮肉难分离、果肉不化浆等情况,品质严重下降。
2 生产关键技术
2. 1 产中栽培关键技术
2. 1. 1 合理控制负载量
负载量和树体的光合利用率有关,果实和树体的营养器官间存在着养分的竞争,同时,果实本身的质和量也有此消彼长的关系。过量负载一方面会直接降低品质,势必也会影响营养器官的养分供给,在梨树上的直接表现就是叶片数量、干质量、面积等降低,直接引起光合产物降低,树体冬季营养储备不够,越冬性降低,冻害严重,腐烂病多发。通常负载量确定有三方面:一是不影响明年足量的花芽形成,二是不影响今年的果实质量和数量,三是不影响树势和冬季营养储备。
根据追踪调查结果,盛果期的冬蜜梨,667 m 2产量应控制在 2 000~2 500 kg。产量的控制可以通过疏花疏果来调节,冬蜜梨有秋子梨的血统,自然授粉情况下坐果率高,每花序坐 2~3 个果。疏花疏果可多次进行,可以在前期疏除过多的花芽或花序,也可以在花序分离时留 2 ~ 3 朵边花结果,或者在坐果后疏除过多的果。因为高寒地区倒春寒发生概率高,建议以坐果后疏果为主。同时因树情况而定,旺树多留果,弱树重疏果;外围多留果,内膛多疏果。冬蜜梨平均单果质量140 g,属于中果型品种,正常坐果年份,每个花序留单果,如果是小年可以留双果,弥补产量不足。
2. 1. 2 做好肥水管理
基肥以有机肥为主,为保持土壤有机质在较高水平,667 m 2 施肥量为 4 000~5 000 kg。高寒地区种植梨树,能安全越冬是关键,为保证梨树秋季养分积累,基肥秋施为主(9 月末至 10 月初),深度 30~40 cm,沟施为主。追肥应根据树体具体情况而定,尽量减少化肥施用量,多通过叶面喷施磷钾肥。
黑龙江省梨园多为山地梨园,保水能力差,并且黑龙江省春季容易干旱。因此,一定要注意灌水,特别是萌芽期灌水和果实膨大期灌水。
2. 1. 3 整形修剪
冬蜜梨树势中庸,短果枝结果为主。多采用疏散分层型树形,也有少部分用圆柱形栽培,总的修剪原则是通过调整层间距保证树体通风透光,多留辅养枝增加养分积累,通过短截增强树势,通过缓放缓和树势。要重视夏剪,通过夏剪疏除直立枝、内膛枝,降低生长前期养分消耗。
2. 1. 4 适时采收
为保证冬蜜梨的内在商品性,一定要适时采收。采收时间的确定一是根据果实生长发育期计算,保证生长发育期在 135 d 以上;二是看种子,待种皮全部变褐以后再采收。
2. 2 产后贮藏关键技术
2. 2. 1 选择合适的贮藏条件进行后熟
冬蜜梨的后熟程度可以通过感官来判断,采收时肉质脆、汁液中多,后熟以后果肉变软、硬度下降。按照经验冬蜜梨采收以后,可以先放在背风向阳的凉棚内,定期查看果实硬度,待后熟30 d左右,手捏果肉变软,再移到室外背阴冷棚贮藏,自然冷冻。第二种方案是梨果采后,放在普通地窖内先贮藏 2 个月(因为普通地窖 10 月末至11 月气温比地上高)左右,勤查看后熟度,待充分完成后熟再移到地上冷冻。
2. 2. 2 选择合适的包装材料
冻梨一般在春节前后销售,黑龙江省的冬季空气干燥,冻梨在自然条件下存放 4 个月左右,势必会造成果面失水、果皮皱缩等,影响外观商品性。按照经验采收后用香蕉箱装果,11 月末,气温稳定在 -10 ℃以下之后,用塑料薄膜包裹果箱,能防止果面皱缩失水。待销售前 15 d 左右,倒至塑料框里,使果皮充分与空气接触,完成氧化褐变过程待包装上市。